處在網絡經濟時代的“網紅經濟”

網絡經濟的概念是:以一位年輕貌美的時尚達人為形象代表,以紅人的品味和眼光為主導,進行選款和視覺推廣,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託龐大的粉絲群進行營銷,從而轉化為購買力。

回看我國的網紅髮展史,首先是建立在互聯網時代之上,如果沒有互聯網的發展,也許不會出現現在的各大短視頻直播類APP。從2003年的芙蓉姐姐,到2008年的鳳姐,她們兩位的成名經歷的相似性都是大膽、誇張、不羈的個性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似乎對這些“另類”“性格新穎”的人處於一種好奇的心態,當然也有些人會質疑,這個社會怎麼了?也許我們應該開放視野,人類一直在進步,我們的思想也要隨著時代而進展。

網絡的聚集效應,是一個很大的商機,各大平臺的邀請作節目,提高了身價和知名度,賺的是盆滿缽滿。而後,也算是做出一些成就。我想作為網紅的前輩這兩位應該是打了一個很好的先驅。

處在網絡經濟時代的“網紅經濟”


處在網絡經濟時代的“網紅經濟”

再到後來的新浪微博出現,讓用戶沒了在博客時代不知寫什麼的尷尬,於是用戶蜂擁而至,從此互聯網進入碎片化時代,任何一個草根都可以得到巨大的關注。

隨後而來的微信公眾號、各大短視頻平臺,從長視頻、短視頻、直播、彈幕,各家都有各家的平臺。靠喊麥唱歌社會搖火起來的MC天佑,最火的時候湖南衛視兩大臺柱綜藝節目輪番邀請他作節目,可最後因為涉毒全網封殺,生活在群眾雪亮的眼光下,就要承受住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履行自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給大家帶來的表率。

同樣也有曾經的鬥魚一姐陳一發、抖音溫婉、莉哥,因為自己的作,被自己的一張胡牌全局解散,事實證明,就像我們減肥一樣,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加油往前跑。而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釋放天性不知道自己處在哪裡,在九重天雲裡霧裡的飄蕩著。

在網絡覆蓋的生活下,網紅的更替換代如一日三餐一般,這頓吃的不怎麼好,就更換菜譜,帶動下一波經濟發展,沒有一個網紅能一直不敗的矗立在那,除非他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有不斷的創新,而不是靠黑自己、搞怪視頻,是要傳遞正能量,才能繼續成長。

網紅經濟既然有利,也會有弊端,這就需要我們建立經濟新常態下的管理機制,重視網上和網下的管控攻堅戰,打造安全網絡,才能更好的發展網紅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