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日前,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國內兩家眾籌平臺陷入“毆打”風波。針對網傳“水滴籌員工腳踹毆打輕鬆籌員工”視頻,4月15日下午,水滴籌證實雙方發生肢體衝突與鬥毆,但稱“此事系因輕鬆籌員工言語威脅和汙衊導致”,涉事員工正在派出所接受調解。輕鬆籌方面則向南都記者回應,衝突系“水滴籌多次主動激起,我方員工已多次忍讓。”

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4月14日晚,有網友發帖稱,4月13日下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水滴籌員工“因為掃樓時勸病人立項,打擾到病人,被舉報和醫院方面清場。隨後,水滴籌員工在醫院裡揪住了他們懷疑的‘舉報者’毆打。”之後,有網友指出“舉報者”系輕鬆籌員工。[1]

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對此,4月15日下午,水滴籌通過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網傳視頻並不全面。聲明還稱,近期輕鬆籌團隊內部以水滴籌為假想敵,明確針對水滴籌開展了一系列不規範的挑釁、騷擾和破壞小動作,致使線下連續發生數起雙方糾紛和衝突事件。

這次衝突將近幾年的網絡募捐亂象再次展現在公眾眼前,對於個例我們不做過多討論,那背後的網絡募捐亂象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要知道現今的網絡募捐亂象,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其誕生的背景

我國網絡募捐首起於2004 年的張妙娥籌集善款事件。當時患有心臟疾病的張妙娥在天涯社區發佈了一篇名為“全天下的朋友請進來”的帖子,在帖子中詳細介紹了個人家庭情況和相關病情,向全國網友求助。該事件開啟了網絡募捐時代的大門,網絡募捐由此發展起來。2008 年發生的汶川地震則成為網絡募捐發展的分水嶺,為方便公眾援助災區,支付寶、財付通、網易等網絡捐款平臺迅速開通,成為網絡捐助的重要平臺,

自此,網絡募捐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11 年我國國內第一家支持公益類項目的眾籌平臺“追夢網”上線。2013 年,“眾籌網”、“創意股”、“中國夢網”等公益平臺逐步發展起來。近幾年來,“新公益”、“京東眾籌”、“騰訊樂捐”、“輕鬆籌”等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網絡募捐在各類微公益眾籌平臺影響下邁上新臺階。[2]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點對面”傳播方式的崛起,這直接從技術層面上助推了水滴籌和輕鬆籌這種面向大眾的微公益的發展。文化背景,普通大眾對於幫扶救助的積極投身公益的意識深入人心,最後加上部分社會事件的助推。

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比如說,2011年火遍全網的郭美美事件,瞬間將紅十字會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雖然紅十字會極力澄清,但是抓到某些內部人員與郭的蛛絲馬跡,公眾的質疑和憤怒瞬間被點燃,一時間,紅十字會的天價餐、河南宋基金涉嫌非法利用善款放貸等醜聞也被扒了出來,一波波的聲討之聲湧來。人力資本高昂、公開透明度低、參與門檻過高等等,官辦慈善的弊端被公眾打上不信任的標籤。公眾開始呼籲“讓慈善迴歸民間”,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募捐的微公益一下子就引起公眾的注意,火了。

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近期發佈的第3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 年12 月,有32. 5% 的中國網民使用過互聯網進行慈善行為,規模達到2. 38 億。其中,使用互聯網進行扶貧行為的最多,佔比達到16.8%,其次為疾病救助,佔比為16%。

二、那麼網絡募捐等微公益的現狀如何

2016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終於審議通過了我國第一部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開啟了慈善法制時代,相比於以前,國家降低了公益組織的准入門檻,從此前的雙重管理(即需要民政部門登記和找到業務主管單位)改為只需要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同時規定,募捐只能在受官方信任的網絡平臺發佈募捐信息,但是具體的審核標準卻沒有。

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慈善法第六章第六條,具體的規定了,“慈善組織開展公益項目活動的年度經費支出數額,必須高於前一年總體收入的70%或者是前三年收入平均數額的70%;整個年度的組織管理成本數額不可以高於當年所有支出金額的10%,如遇特殊情形,難以完成規定目標的,應當及時向當初登記的民政部門進行報告。”

這堵死了中國富人通過慈善躲避遺產稅的西方式漏洞,所以西方富人為什麼愛做慈善是有原因的,累進稅率高達55%的遺產稅,而且先交稅,才能領遺產哦,什麼你沒那麼多錢,不好意思不能領遺產而且加上個人所得稅累計可達70%。那怎麼避稅呢?建個慈善基金會就行了,不僅免稅,每年僅需要支出收入的5%用作慈善,而且這個還包括基金會的管理支出,所以你看基金會的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其子女,而基金會可以名正言順給他們開工資,單單工資就可以完成花錢任務。因此慈善法堵住了這個慈善避稅漏洞。

雖然助推中國公益事業的火熱發展,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三、網絡募捐亂象現狀

(1)謠言虛假信息肆虐

2015年廣西某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在微博借天津港口大爆炸事件謊稱父親在附近工作,引起眾人同情後,假稱想去拜仁看球賽,騙捐金額超過十萬。2019年的吳花燕與9985救助中心的事件大家都還歷歷在目吧,未經當事人同意,9985救助中心就添油加醋炒作吳花燕事蹟,進行網絡募捐,而且還將籌款所得100萬,給到吳花燕手裡的只有2萬元,等吳花燕去世了,便準備將所得款項另作他用。

而且9985救助中心還被曝出專門找臨近不治、危重而且家庭條件差的人,不告知患者真實情況,超額募捐並且不及時撥款,拖死患者達到囤積捐款的目的,遭到舉報。

由於平臺資質審核缺乏細則標準以及監管鬆懈,導致虛假謠言滿天飛。

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搶生意打架,這背後你不得不知的慈善亂象?

吳花燕

(2)騙捐詐捐難以追責

這是因為一來是微公益款項的具體個體數額較小,受騙網友無心追回;二來是網絡信息碎片化,更新極快,證據收集保存難度較大;三是追責主體不清,網絡運營平臺、公眾自身等是否也需要承擔責任,這些都亟待明確。[3]

這導致取證難,起訴難,追責難,所以很多事常常不了了之。

(3)捐贈財物使用不當

換句話說,就是很多公益組織的人很不專業,慈善法只是要求公開,但捐款具體怎麼用,用到哪裡,就沒有規定了,所以被濫用的風險極高,而且公開的信息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信息

(4)施助對象信息洩露

許多網友在參與過微公益活動進行捐款救助後,就會在之後頻繁的接收到一些勸捐信息。當前,勸捐現象已經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公益亂象

2015年京華時報與優數諮詢聯合開展過一項名為“網絡公益勸捐,你會捐嗎”的互聯網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都曾遭遇過互聯網尤其是微博上的公益勸捐行為,當被勸捐後,超過六成網友表示十分反感,並不會繼續進行愛心捐款救助,且認為此舉是利用公眾的愛心而站在道德制高點所進行的一種道德綁架,也嚴重侵害了捐贈者本人的私人信息,有侵犯隱私權之嫌。

顯然捐款人的信息安全並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


那麼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亂象呢?歡迎關注下期的龍說八道


[1]節選自南方都市報的《水滴籌與輕鬆籌員工打架,均稱因對方挑釁!正配合警方處理》

[2]節選自江蘇大學法學院趙秀美《《慈善法》對網絡募捐的法律規制》

[3]節選自南京工業大學王忞玥《基於《慈善法》規制下的微公益活動的政府監管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