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對此 ,賈政可謂深知箇中三昧,所以平時有著深深的憂患意識。

賈政的憂患意識最集中的體現,是在22回(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為藍本)“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

其中寫到賈政陪著賈母過元宵節猜燈謎,他先看到元、迎、探、惜四姐妹的燈謎,心情鬱悶:

賈政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心內愈思愈悶……

只因在賈母面前,不便流露不悅神情,只得勉強看下去,當看完寶釵的燈謎後——

心內自忖道:“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慼之狀,因而將適才的精神減去十分之八九,只垂頭沉思。

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來覆去竟難成寐,不由傷悲感慨。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共度元宵節

賈府中的聚會可謂多矣,生日聚餐,節日聚會,喜事慶典,連綿不斷,大都熱鬧有趣。特別是有身為貴妃的女兒助興,為什麼賈政反有不祥之感因而煩悶悲慼呢?

再說整部小說共有一百多回,為什麼寫到22回時就散播如此不祥的氣息?

從大處看,是作者為整部小說的悲劇張本;從小處看,是賈政作為賈府當家人憂患意識的折射。

賈政為何而憂?

賈政的憂患意識可以說與生俱來因為封建社會時興長子長孫承襲官爵,賈政不幸生為老二,這就註定他與他的子孫得不到襲官的天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天下。所以年青時賈政就酷愛讀書,有志科舉之路,正當他埋頭經卷、志向未伸之時,他父親走到生命的盡頭,去世時向皇上遺上一本,感動了皇上。於是皇上體恤先臣,即時除讓哥哥賈郝襲官外,又額外賜給賈政一個主事之職,賈政又很快升為工部員外郎,正五品的官職,後又點了學政。特別是女兒賈元春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是一件令整個賈府震動歡喜的大事,但這一切的成績並沒有消減賈政的近憂遠慮——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賈政

  • 為子女而憂:一憂好學上進、14歲進學的大兒子賈珠早夭,對賈政一支來說好
  • 比一棵樹被削去了尖兒,讓賈政身心倍受打擊,有了子嗣不旺、家業不景氣的預

    感。二憂大女兒宮中地位是否穩定長久。賈政素習讀書,他不會不知道宮中氣候

    尤其不穩,像這種烈火烹油之勢不會太長久,一旦有變故,女兒和家庭都不會保

    全。三憂二兒子寶玉不成器,只知在內闈廝混,不知用功讀書考取功名,若將來

    一事無成,難於在社會立足。四憂小兒子賈環猥瑣不展,更是啥事兒也指望不上。

    用冷子興的話說就是賈府的兒孫,“一代不如一代”。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賈政、寶玉

  • 為家族而憂:一憂整個家族人口漸增,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
  • 運籌謀劃者無一。賈敬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追求長生不老;襲官的賈珍、

    賈赦以及他們的兒子們只知聲色犬馬、吃喝玩樂、豪奢揮霍,從不把賈家的未來

    前途放在心上;看著寶玉聰明還有點希望,但他一直迷戀花呀粉呀,女孩氣息濃

    重,永遠也長不大的樣子,看不出將來他有把家族命運扛在肩上的擔當與氣魄。

    二憂整個家庭日用排場費用,不能將就省儉,甚至入不敷出,逐漸呈現出“蕭疏”

    的末世光景。三憂如果整個家族一直走下坡路,很快會出現祖先基業不保,名譽

    掃地的結局,將愧對九泉之下的祖先,在世人面前也抬不起頭來。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寶玉、晴雯

  • 為仕途而憂: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皇位更迭,失了靠山,撕破了關係網,
  • 官位就難於穩定,官位不穩就會給整個家族帶來傾覆的危機。

    面對兒孫、家族、仕途的隱憂,賈政作出了怎樣的努力?

    • 自己讀書上進,勤於政事,孝敬長輩:賈政自幼酷愛讀書,行事端莊,深得祖父榮國公和父親賈代善的疼愛。父親臨死時作出的努力,使賈政有了做官的機會,加上他個人的努力,官階得到提升,在政治世界裡擁有一定程度的話語權,比如賈雨村在“都中奏準起復舊員”之時,依據政策請賈政推薦任職,賈政張口便說:“聽說應天府出缺,先生可有意否?”可見他推薦人做個知府倒是稀鬆平常。同時他勤謹奉公,謙遜低調,賈政對待公務可謂勤勉敬業,奉公守法,做提督學政時,在地方一呆就是多年,著實不易;歸途中又臨時被委以他任,他又是奉命前往,不言辛苦。平時待人接物禮數周到,熱情有加,比如對待賈雨村來訪,再如對待清客相公也是尊重多多,並教訓寶玉不可在老師們面前逞能無禮等。另外,對長輩極其孝敬,尤其對待賈母費盡心事哄老人家開心,像開頭部分提到的陪母親過元宵節猜燈謎一節,極盡個人陪侍幽默之能事,給母親帶去開心舒暢。在33回怒極仗打寶玉時,因母親傷心斥責而下跪落淚,讀來令人淚目。無疑這些言傳身教,對晚輩都是很好的引領與薰陶。他在整個賈府,他儘管不是長子無世襲之幸運,卻起著當家人的主導作用。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賈政、賈母、賈赦

  • 注重子女教育:大兒子在父親的榜樣力量提振下,在父親的薰陶、嚴格要求下,14歲便由童生經縣、府與學政三級考試合格,錄取為府州縣學生員,即進學,又名人學,進學後即歸教官管教,並按期參加考試。沒想到極有希望科舉及第的大兒子未及弱冠便一病而逝,令人痛心。大女兒元春十幾歲便進宮做女史,後以才德被封妃,使賈家興旺了十餘年,這不能不說是以賈政為主的家長教育有方的結果。當意識到振興賈家的重任落到寶玉頭上後,賈政便對“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寶玉管教嚴格起來,只要在家就經常把寶玉叫到自己面前檢查作業,考問文章,學不好就打罵一頓,著實把個寶玉勒掯得不輕,見了他就像老鼠見貓似的。這也只能說是愛之深,責之切。終於,賈政在寶玉教育上下的功夫見出一定的成效,寶玉曾對襲人說:“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寶玉省悟父親平時教育他的話很有道理,意識到自己確實存在著見識片面短淺的不足;又如在大觀園落成後,寶玉題寫的對聯匾額大部分得到保留採用,這就是成績,這就是成長,儘管賈政的教育方式就像現在的“虎爸”,簡單粗暴捨得下手,但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正統家長,在子女教育上,他算是做的很不錯的了。若用現當代的家長標準要求他,則是不現實的,如同揪住他的頭髮要將他甩出地球一般。另外,他支持家庭私塾教育,並且接納窮親戚家的孩子前來學習,使學堂教育呈現出開放包容的精神面貌。

  •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賈元春

  • 構織人際網:賈政平時注意結交高層勢力如北海靜王,維護好世交關係如江南甄
  • 家,扶持年青官員如賈雨村,組成利益集團,相互照應,壯大實力。其實賈家

    早就開始編織自己的關係網,特別是通過聯姻把王史薛李等宗族大戶與賈家緊緊

    捆綁在一起,互相幫襯,增加抗風險能力。

    從個人、家庭,到社會仕途,賈政多方營謀,四處周全,為興旺家族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最終沒能阻止整個家族走向衰敗沒落,為什麼?


    • 首先,賈元春的暴亡是賈家衰敗的直接原因,接連引出獲罪、抄家,家破人散的悲慘結局。本來一個大家族靠一弱女子獨撐局面就是件危如累卵的事情,一旦這根立柱倒下,就會引起整體崩塌。有人分析猜測,賈元春可能因懷了身孕遭人暗算而喪命,這點很有說服力,因為宮鬥從未停止,從未減弱,它是外部勢力傾軋鬥爭的晴雨表和輻射區,激烈程度有時有甚於戰場廝殺。元春的暴斃身亡,預示著賈家勢力即將枯萎凋零。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賈元春

  • 其次,賈家朝中靠山失勢加速了賈家衰敗步伐。按照小說以曹雪芹家庭背景為素材來創作這一思路分析,作者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都做過江寧織造一職,深得康熙的青睞,康熙六下江南曹家接駕四次,同時又與當時的太子胤礽關係甚好,並收養了太子的女兒在家中。這就導致兩個問題:一是江寧織造府因多次接駕靡費過度而出現虧空,為以後被抄家埋下根由;二是太子胤礽最後在皇權爭奪中以失敗而告終,他本人很快被上臺的雍正帝軟禁至死,曹家因此遭連累定是自然。這些因素閃爍在小說中有兩處:一是江南甄家先被抄家,曾把東西寄存在賈府;二是小說中曾提到被抄家的“義忠王老千歲”。說到底賈家衰落是朝中敵對勢力衝突震盪的餘波折射。

  •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秦可卿

  • 再者,紅樓的創作年代為清朝,屬於整個封建時代的末期。封建社會走到這時,拖著2000多年的疲累殘軀,呈現出力不從心的末世特徵:官場黑暗,貪贓枉法,徇私舞弊,買官鬻爵,勾心鬥角;上層貴族尤其是八旗子弟及能襲爵襲官的一族,鬥雞走狗,生活奢靡,尤其是賭博抽大煙上癮成風;下層百姓遭受欺零,精神上受侮辱,被損害,生活中缺衣少食,困苦不堪。統治階級大興文字獄,抑制民主思想的萌芽,打壓進步勢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儘管賈政極盡個人之能事,終難挽封建大廈之將傾,所以他眼睜睜看著賈家走向沒落,一籌莫展,無可奈何,他本人也最終難逃被吞噬的悲劇結局。
  •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賈政所在的封建家族走向衰敗是歷史必然的趨勢,是宿命性的結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有“遠慮”,亦難消“憂”:從賈政的憂患意識看賈府悲劇的宿命性

    末世狂歡

    結語:

    曹雪芹以富於人性的筆觸,塑造了賈府當家人的形象。賈政作為貴族階層中的一員,有著冷峻的眼神、清醒的頭腦和政治智慧,他想使自己的家族代代興旺,幸福綿長;他作為家長,有著敬老之心、愛子之意,想使長輩快樂開心、健康長壽,想教育子女個個成材,各奔前程,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光宗耀祖、興旺家業,這一切都無可厚非;雖然他行為上表現出簡單粗暴的家長式作風,但對於生活在特定的封建時代的“官三代”來說,能做到這樣,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處於當今時代的我們,可從他濃重的憂患意識和為消除憂患作出的努力中得到啟發,同時也可從他的家族悲劇和人生悲劇中咂摸出生活在當今世界的一絲幸福。

    千人千紅樓。我是竹茗煮雪,為您解讀有溫度的文字,歡迎關注賬號,發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