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說來有意思,古代的作息普遍規律,早睡早起。

不僅僅是因為晚上沒有手機玩,沒有電視劇可以刷。更主要的是早上一到時間,就有“鬧鐘”定時要你起床。

在農村,家養的公雞,五更起鳴,此起彼伏,想賴床是沒戲了,除非把整個村子裡的雞都燉了。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大同鐘鼓樓手繪


在城市,就更束手無策了,光是宰雞已經沒用了。城市裡叫你起床的是鐘鼓樓。

古代科技不像今天這麼發達,沒有電子報時設備,老百姓想知道時間,更多的是白天看太陽,晚上看月亮,至於準確度,上下一個時辰都不算遲到吧。

於是,從隋朝開始,城市裡開始出現鐘鼓樓。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張掖鐘鼓樓


鐘鼓樓其實是兩座,包括鐘樓和鼓樓。

以北京為例,鐘樓和鼓樓是古代北京的報時臺,每到時辰交替,鐘樓先敲鐘,鼓樓隨後擊鼓。

清乾隆後期,每日報更兩次,每次108下,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和72個候(每三候為一節氣),相加便是108。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永昌鐘鼓樓


目前鼓樓上面有更鼓25面,其中的大鼓代表一年,還有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個節氣。

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勞作,均以此為度。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西安鐘鼓樓


鐘鼓樓可不僅僅是為了給老百姓對個表,它還有兩個作用:

一個作用是執行宵禁。除了宋朝這種享樂型之外,周朝起的封建王朝基本都有宵禁制度。

古人將晚上劃為五更,一般從晚上七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五點,每兩個小時為一更。

所以三更確實就是半夜,晚上的中點。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唐朝長安城


以唐朝的長安為例,夜幕降臨,鼓樓開始敲“暮鼓”,城市進入打烊程序。

在街上的老百姓就得趕緊往家走,鼓一共敲六百下,如果鼓敲完了,人還在街上,那就麻煩大了,按律法是要捱打的。

大詩人溫庭筠當年就是不信這個邪,然後牙被打掉了……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曹操(影視劇形象)


漢末曹操在擔任洛陽的北部尉時,晚上巡察,發現大宦官頭子蹇碩的叔叔大晚上不回家,還特別囂張,直接用五色棒把他打死了。

鐘鼓樓還一個作用是城市預警。一旦遭遇外敵,鼓樓便會擊鼓示警,讓官府和百姓們早做準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防空警報。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興城鼓樓


我國很多城市在今天依然有鐘鼓樓遺存。

最有名氣的當屬北京和西安。

北京的鐘樓和鼓樓,是元明清三朝的報時器,位於中軸線的最北端。上百年的“北京時間”,就是在這裡播報出來的。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北京鐘鼓樓


兩座建築容易記混,區分它們的明顯標誌:瘦的是鐘樓,胖的是鼓樓。

在城市鐘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形制最高。

西安的鐘樓和鼓樓,是西安的地標建築,其中的鼓樓,是我國最大的鼓樓。

除此之外,南京、襄陽、聊城、霍州、興城等地的鐘鼓樓也都很有特色。


鐘鼓樓,古代叫醒服務神器,喊全市人民起床的大鬧鐘

▲襄陽鐘鼓樓


當年的晨鐘與暮鼓之間,是皇家的氣度;暮鼓與晨鐘之間,是嚴格的宵禁。

如今的鐘鼓樓,屹立於繁華之間,見證在青史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