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經濟發展 消費券能否四兩撥千斤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快速蔓延在短期內對我國經濟造成了較大沖擊,各類生活場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棄或推遲了原本的消費計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

  為了有效應對疫情給消費帶來的影響,快速重啟生產、消費、就業的正向循環,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舉措,其中,發放消費券這項通過增加民眾購買力來提振消費的措施,讓一些城市的服務類消費逐漸有了“煙火氣”。

撬動經濟發展 消費券能否四兩撥千斤


  百億消費券來襲

  餐飲行業成主要受惠者

  3月13日,江蘇南京決定面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總額3.18億元消費券,包括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七大類,面值根據不同類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設定,採用多批次網上搖號方式公開發放,且不限戶籍;3月21日,山東青島城陽區發放總額1000萬元的電子消費券,包括餐飲、體育、圖書、零售等四大類,消費券將由19.8萬人次搶得;3月27日,浙江杭州決定面向全體在杭人員發放16.8億元消費券,消費券使用範圍幾乎覆蓋所有場景;3月29日,浙江嘉興向市民發放總值2億元電子消費券,其中1.5億元可通過微信支付抵扣,可用於美食、旅遊、健身等指定商家;4月1日,河南鄭州宣佈將向市民發放近4億元消費券,消費券分為紅利性消費券和社會消費券兩類,紅利性消費券由相關部門對低保、低收入、特困、優撫等四類救助對象發放,每人500元,社會消費券3.2億元,其中普惠型消費券和百貨消費券、餐飲消費券、汽車消費券由市商務局牽頭髮放。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0個地區發佈了消費券政策,累計額度近115億元。其中,向餐飲行業的投放最為集中,25個地區的消費券投放惠及餐飲行業。瀋陽市和平區、南京秦淮區等地還選擇與以餐飲為主營業務的電商平臺合作,發放了價值數百萬元的專項餐飲行業消費券。同時,餐飲類也是實際使用效率較高的領域,在南京,市民對消費券的使用中,餐飲類佔八成。

  “疫情緩解後,市民們勢必需要更多的餐飲娛樂活動。”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文旅、餐飲、住宿等行業之間關係緊密,各地紛紛選擇此時發放消費券,除了振奮因疫情被冰凍的城市服務產業外,還與即將到來的清明、五一假期密不可分。

  此外,零售行業也是國家支持的重點。據國金證券測算,實體線下渠道較電商渠道受到更大沖擊。為此,消費券的刺激對於零售行業也至關重要。據統計,目前有21個地區提供了零售方面的消費券。

  激發民眾購買慾

  加快消費實現恢復性增長

  消費券半月來迅速覆蓋我國多個省市,其實際效果也引起了各方關注。對於我國去年已超過41萬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體量,發放這些消費券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嗎?

  參考國外的經驗,光大證券數據顯示,1999年日本消費券對於總體經濟的額外消費拉動幅度約為32%。2009年,我國也曾因金融海嘯,發放了消費券刺激消費。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李迅雷介紹,2009年1月開始,杭州先後發放了兩期消費券,總額達到10.5億元。在發放消費券之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杭州社零消費的衝擊要明顯大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在2009年1月發放消費券之後,杭州社零增速出現了非常迅速地回升。10億元的消費券讓杭州在2009年全年社零總額名義值增加約155億元,也就是實際槓桿係數達到了15倍。平均拉高杭州社零總額同比增速10個百分點。

  而此次消費券的發放,對於零售和餐飲的刺激效果可用“立竿見影”來形容。

  據支付寶提供的數據,3月27日8時,杭州第一批2000萬元消費券在支付寶開放領取。截至3月29日16時,已拉動消費4.53億元,槓桿銷量超過20倍,超市、便利店、餐館受益明顯。

  杭州盒馬14家門店積極參與杭州消費券的活動,截至3月29日,門店銷量增幅47.3%,線下客流增幅50.5%,疫後消費增長明顯。

  在南京,從今年3月15日零時起首批消費券預約搖號活動開啟,至22日24時報名截止,預約成功人數超過202萬人,累計申請消費券540餘萬張,其中餐飲券最多,超過183萬張。南京城市可信數據管理平臺監測結果顯示,截至3月28日24點,共有98639張電子消費券被使用,總消費金額2660.14萬元,帶動消費金額1712.31萬元。

  從目前實施的效果來看,消費券成功激發了民眾的購物慾望。“消費券本身是通過補貼方式來刺激消費、釋放消費需求。從以往經驗來看,消費補貼政策一般在短期內都會帶動消費增長出現新高。特別是在消費券重點支持的領域,短期內會出現消費快速增長的局面。因此,對於短期消費的拉動作用是比較明顯的。”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為了應對疫情這種非正常因素對消費增長的干擾,的確需要出臺一些短期的刺激政策來促進消費增長,推動消費回補,從而使因疫情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儘快釋放,加快消費實現恢復性增長。“但消費券更多的還是‘一次性’刺激,後續能否撬動經濟發展、助力經濟循環快速恢復才是關鍵。”

  力求做到精準投放

  科學用好消費券這個“槓桿”

  “促進消費增長要把長期安排與短期措施 相結合。”趙萍表示,長期安排應從消費制度、 消費環境不斷完善的角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消 費增長長效機制,而目前短期措施的消費回補 也要做好。對於消費券措施的使用,中國人民 大學教授鄭志剛表示,因為是財政出錢補貼,應力求做到精準投放。面向的對象必須仔細考量,要關注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特定人群的切實需要,配合復工復產的具體進度,才能既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又不過度透支未來。

  從行業看,要雪中送炭,激發潛力。“針對不同行業,哪裡需要補哪裡。哪些行業受到衝擊比較大,才向這些行業發放消費券,才能有效促進這些行業儘快恢復到正常消費水平。”趙萍說。以餐飲、文娛、旅遊和實體商業超市等為代表的線下服務和零售消費,在疫情防控期間遭受較大沖擊。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在低風險地區針對不同行業開啟消費券的發放,有望振奮因疫情被冰凍的城市服務業。

  從人群看,要靶嚮明確,扶弱濟貧。“消費券的發放不應過分強調普惠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消費券政策能發揮一定的民生保障作用,應考慮將較大比例定向發放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和弱勢群體,這樣既可緩衝他們因收入下降導致的生活困境,也有利於穩定消費。也有專家認為,疫情下更應該關注民眾的心理健康,雖然消費券的補助並不能完全解決一些人的生活問題,但在心理上卻能給予他們溫暖與安慰,從而穩定民眾對未來的預期。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層面要加強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管理,真正把好事辦好。

  從地區看,要結合實際,量力而行。趙萍認為,消費券更適合選擇在經濟較為發達、財政收入較為充裕的地方發放。對於財政收入比較困難的地方,則不太適合使用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畢竟消費券資金來自財政收入,必須考慮到地方財政承受能力。“要不要跟進發放消費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地財政收支情況。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審慎評估自身財政承受能力,根據當地經濟恢復的實際需要,研究制訂相關決策部署,能發放的要科學合理安排發放金額,不能發放的也不宜盲目跟風。”目前,消費券發放主要集中在南京、寧波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從經濟發展看,這些地方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基礎比較好,財政收入相對寬裕,有能力發放消費券。

  此外,發放消費券的工作,既要財政專項資金向消費提振工作給予一定傾斜,也要從體制機制上做好實施評估,建立完善政策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於消費券的發放,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表示,正在密切關注此事,並進行積極的跟蹤分析,地方出臺政策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也要讓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辦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