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板的RSC(融合通信)概念是什麼,是否還有機會?哪些是真RSC

RCS概念的橫空出世,使得RCS產業鏈條上的相關概念股站上新風口。4月8日,以神州泰嶽(300002)、彩訊股份為代表的RCS概念股再現井噴行情。不過,相關概念股的股價異動情況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點關注。4月8日晚間,神州泰嶽、彩訊股份相繼收到交易所下發的問詢函或關注函。


二連板的RSC(融合通信)概念是什麼,是否還有機會?哪些是真RSC

交易行情顯示,神州泰嶽4月8日早盤開盤便封上“一”字漲停板。在4月7日,神州泰嶽已收穫一個漲停板。經統計,在兩個交易日內,神州泰嶽的累計漲幅為21.05%。截至4月8日收盤,神州泰嶽漲停板位置封單逾69萬手,足以可見投資者的炒作熱情。

無獨有偶,彩訊股份在4月8日的股價同樣以漲停收盤。據東方財富統計,4月8日漲停的個股還有北緯科技、中嘉博創、夢網集團、吳通控股。

據中國移動官網消息,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舉行線上發佈會,共同發佈《5G消息白皮書》。《5G消息白皮書》闡述了5G消息的核心理念,明確了相關業務功能及技術需求,提出了對5G消息生態建設的若干構想。

發佈會上,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董昕表示,5G消息是全球運營商的共同選擇,基於統一GSMA RCS標準,將為客戶帶來多媒體消息、商業類消息、智能化消息以及互動式服務、安全防偽等全新體驗。

RSC即富媒體通信,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在2008年提出的一種通訊方式,RCS融合了語音、消息、狀態欄、位置服務等通信服務,用以豐富通話、短信、聯繫人等手機系統原生應用的客戶體驗。通過手機上的RCS,不只是發送文字、圖片或視頻,還具有互動功能。

上述利好消息,再度刺激了神州泰嶽等概念股掀漲停潮。而4月8日晚間,深交所對連續2日漲停的神州泰嶽下發問詢函,因市場將公司歸為5G消息概念股,深交所要求其就相關事項作出說明並對外披露。

記者注意到,神州泰嶽子公司新媒傳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媒傳信”)曾參與中國移動“飛信”業務的運營,新媒傳信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虧損3373.76萬元、3540.95萬元和2291.62萬元。神州泰嶽此前還在創業板關注函回函中表示,公司與運營商相關的業務AI/ICT運營管理業務分部2019年度預計虧損5.99億元。

對此,深交所要求神州泰嶽結合5G消息業務的行業發展現狀和競爭情況、公司相關業務的人員和技術配備情況、飛信業務與5G消息業務運營的具體差異等,說明公司是否正在或計劃開展5G消息業務,相關業務的開發和市場推廣是否存在不確定性,是否會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並結合新媒傳信及與運營商相關業務的經營與財務狀況充分提示風險。

同日晚間,被貼上RCS概念股標籤的彩訊股份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而彩訊股份目前主營業務為開發互聯網應用平臺,其需對公司目前是否已實質開展與RCS應用相關的研發,RCS通訊方式的應用條件是否已經成熟等問題進行說明。

股價上漲與公司基本面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為配合股東減持而炒作股價的情形,也是神州泰嶽、彩訊股份需要直面的核心問題。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分別致電神州泰嶽、彩訊股份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不過均未有人接聽。

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RCS背後蘊含著廣闊的市場,覆蓋了基本的短信,還將觸角伸到了聊天客服、在線購物、短視頻營銷、精準交互等領域。而安信證券亦提示風險稱,存在RCS推廣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RCS是什麼?

RCS是融合通信是指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通信技術類的業務是指傳統電信網的各類業務,例如電話業務、短消信業務、會議電話、呼叫中心等;信息技術類的業務是指IP類的各種業務,例如即時通信(IM);視頻和應用共享,如視頻監控、信息共享、下載業務;以及互聯網業務,如電子郵件、語音郵件等。此外還有信息加工類的業務,如電子商務、信息查詢等

融合通信(UC)包含許多種通信系統或模式,其中包含統一訊息,協作,以及交互系統,實時和近實時通信與交易申請等。

從企業機構的通信業務來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通信,主要以有效協同工作為目標;二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通信,一般以聯絡中心/呼叫中心的形式存在,並與企業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密切配合,以便企業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由此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不論是企業內部通信,還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通信,都將是融合通信的巨大應用領域。

融合通信業務是指基於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視頻和多媒體業務信息通信技術開展的全業務服務,目前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都紛紛地將融合通信業務定位為業務和技術發展的核心方向。

四大原因:

一方面,隨著IP技術的迅猛發展,日益開放的電信業務市場不斷湧入新的競爭者,傳統的語音業務特別是固網語音收入增幅減少甚至下滑,這迫使運營商特別是固網運營商不得不通過融合通信尋找新的業務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部分運營商進入融合通信業務領域以及一些傳統IT公司、IT服務商不斷地推出大量的基於IP網絡的融合通信業務,電信運營商為了在競爭中不落後於擁有融合通信業務提供能力的IT公司和IT服務商,迅速地進入融合通信業務領域,在增強自身融合通信業務提供能力的同時向IT服務能力滲透。其三是,廣大客戶完全不滿足基於單業務提供的上一代電信業務,需要能夠為其提供融合通信和IT以及業務流程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其四是,電信運營商具備強大的基礎網和業務網是融合通信最堅實的基礎。“融合通信”在各大電信運營商開展對中心企業信息化業務和服務中已經得到最大地體現,為了滿足客戶特別是政企和商企客戶這種“全業務”需求,電信運營商率先提升其業務網構架和搭建業務平臺為各類客戶提供融合通信業務、IT業務和ICT業務。本文以中國電信在“商務領航”平臺提供“融合通信”業務經驗從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二方面來闡述下一代“融合通信”技術演進的設想。

事實證明,“融合通信”已經成為當前電信運營商業務轉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在進入“融合通信”市場的過程中,認識是否清楚、定位是否準確、能力是否具備、自身有哪些固有的優勢和資源、在產業鏈合作過程中能夠整合什麼樣的資源、依照何種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發展等,這些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拓展“融合通信”市場的成敗。

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務模式

在“企業信息化服務”的實踐中,我們知道必須演進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模式為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務模式。

電信運營商一直都提供完整的通信產品。如電話、傳真、寬帶接入等,乃至目前大量的增值服務類產品,如企信通、企業總機、呼叫中心外包、企業郵箱、視頻監控等,無不是電信運營商“構想”好用戶的需求和業務使用“場景”而獨家推出的,用戶只有電信產品的“使用權”,沒有電信產品的“創造權”,這樣的環境是十分不利於“融合通信”產品的用戶適配度、豐富度和滿意度的,因此運營商的市場引導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在中國企業的信息化服務方面,上述服務和產品模式的缺陷更加突出。企業是電信運營商的理性用戶,企業有對電信產品的理性考慮,企業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時企業有完整的信息化思路,有更加強烈的為企業生產服務的信息化產品創造原動力,在“商務領航”產品的推進中發現需要運營商的整套產品的企業幾乎沒有,企業更需要的是引用電信“融合通信”能力的個性化的二次開發產品,因此改變企業信息化的進程由電信運營商一家來推動的模式為由電信運營商“築巢”,應用提供商AP和企業用戶三家互動,共同推進的模式會大大加快企業信息化的進程。當然作為主導電信運營商為新的服務和產品模式先行示範是十分必要的。企業信息化服務和業務模式的演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積極有效地開放電信已經被市場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經建設的ICT能力,讓各類AP一起共建以電信運營商為核心的基於“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務生態村,同時電信運營商還要做好示範。

2、在電信業能力開放的大潮中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已經站在市場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業務的迅猛發展。事實同時也證明只有眾多AP的參加和中國元素的加入,生成的業務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業務體驗的業務。

3、積極有效地降低電信能力的使用門檻,從技術上保障企業用戶、AP的電信能力調用簡單性和有效性。

4、電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掛鉤,使電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產流程的運轉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終實現信息化促進營銷能力、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案例在中國的企業生產過程中已經大量湧現出來了,但目前還處於原生態的狀態。

5、在基於“融合通信”的企業信息化市場需要支持三大商務模式,AP業務自營模式,適合於業務的哺育期、運營商提供通道合作,業務上為通道佔用型。AP業務承載模式,適合於業務的成長期,運營商提供資源合作,業務上為資源出租型。AP業務託管模式,適合於業務的成熟期,運營商提供產品合作,業務上為市場共享型。

6、在企業信息化業務的盈利方式上運營商從保存或逐步減低前向收費,轉向積極發展和拓展後向收費,AP則積極發展業務分成。探索開拓後向收費為目標的商企客戶服務盈利模式不僅是目前電信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的固網運營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電信網盈利必需的商業手段。在後向收費模式中則大量開拓推式業務,如廣告、主動營銷、消息提示等。

7、在企業信息化業務中使電信運營商的“融合通信”業務從外掛方式向內嵌方式演進,從拉式(PULL)業務向推式業務(PUSH)發展。

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技術模式

擺在電信運營商面前的下一代電信網的發展有二大主流方向:傳承電信網業務和技術模式的NGN和IMS體系和基於NGI的創新型的智能節點重疊網(P2P),但本文是主要以NGN和IMS體系開展“融合通信”業務的技術模式展開的,因為筆者認為NGN和IMS體系更適合中國的電信運營商“融合通信”業務的發展和演進。筆者認為基於NGN和IMS體系更易對客戶提供電信級的“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也能可靠地實現國家交給大型國企――電信運營商的業務和服務的監管職責。

在基於NGN和IMS網絡體系架構中,IP多媒體業務子系統提供了傳統電信網不可比擬的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務。但在上節開放式的“融合通信”業務模式中提及的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務已經不可能由電信運營商一家完成,電信運營商可以作為信任域提供電信運營商的多媒體業務,第三方合作者作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體業務,為此在NGN和IMS體系架構必須SACF(業務綜合接入和管控功能),通過SACF電信運營商方便的實現對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體業務的開放和業務管控。SACF主要功能可以定義為:多媒體業務接入管控、多媒體業務引擎。本架構和體系已經在中國電信“商務領航“平臺進行了試驗性應用。

多媒體業務引擎是電信運營商“融合通信“業務開放的實現實體,它提供三大能力:

1、電信運營商多媒體業務開放的二次封裝接口,以Parlay X 、Parlay API、SIP Servlet、JAIN API 、HTTP XML為主。

2、大網能力不達的業務網關,完成多媒體業務的適配和業務流的儲存等功能。

3、大網能力接口(含信令適配),完成電信基礎網,業務網,VAS平臺能力的接入。

“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管控實現實體,它提供五大能力:

1、 接入控制完成綁定關係鑑權和會話鑑權、能力鑑權、負載均衡、路由分配 、會話控制(Token生命週期管理)。

2、 配置管理組件完成業務引擎配置(增、刪、掛起、恢復)、業務引擎能力配置、訂購關係配置、綁定關係配置。

3、 計費管理完成實時詳單計費、接收並記錄業務引擎上傳的非實時詳單、向支撐系統提供詳單等。

4、 故障管理完成故障級別管理、故障告警方式管理、實時檢測業務引擎的運行狀態、實時檢測服務開放門戶的運行狀態、各業務引擎運行狀態和性能顯示、服務開放門戶運行狀態和性能顯示。

5、統計分析。

當前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和支撐系統的構架(俗稱大網能力)已經相當複雜,在基礎網上已經有PSTN網、PHS網、信令網、軟交換網、IP互聯網、CN2骨幹網、IP城域網、傳輸網、服務和支撐網等,在業務網上有綜合業務管理平臺、門戶和客戶端、充值和支付平臺、互連星空平臺、商務領航平臺、語音類業務平臺、視頻類業務平臺和資源類業務平臺等。電信運營商在提供“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時往往會構架一個一個業務孤島和信息孤島,每個業務平臺都在重組大網能力形成“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這種業務網”融合通信“業務和固網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複雜度和業務成本,這點在“商務領航”業務提供中已經成為發展的瓶頸。而且眾多的平臺的湧現的提升又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使電信運營商對於豐富和全新的多媒體業務管控變得十分困難,因此通過SACF(業務綜合接入和管控功能)為封閉的電信基礎網和業務網構架一個業務開放層既完成了“融合通信”業務的開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的信息化“生態村”,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電信運營商“融合通信”業務和服務的能力。

基於“融合通信”NGN IMS通信的業務開放層同時又是電信運營商的業務重組和重構的實現層,電信運營商在統一“融合通信”的能力集後可以解決目前企業需求差異化和個性化散、亂和雜的難題:電信運營商需要的“融合通信”產品的“通用性”“普適性”和商企客戶對融合通信“個性化”“差異化”實際需求的結合點。

電信能力開放的技術創新點

在企業信息化服務和業務模式和技術模式目標確定後,技術的創新是關鍵。電信能力的開放要取得市場的認可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電信能力使用的門檻,因此在電信能力和企業應用之間必須構架一座橋樑,那就是業務引擎。業務引擎是電信能力對於企業AP應用的翻譯器,即異構網絡的中間件。業務引擎一面指向企業的AP應用,另一面指向電信的業務能力,符合嚴格的電信級的要求。在這方面國外的主流技術有Par-lay技術、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國外異構網絡的中間件只侷限於電信業務網信令管控和企業AP的API翻譯,沒有涉及業務能力增強部分,但對於國內現網的具體情況,業務引擎必須增加電信業務網能力不足時的業務能力填充,以達到業務的現網可用性。

電信“融合通信”能力開放的技術創新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電信通信能力的開放已經走過了電信業務仿真、電信能力的IP化程序調用、基於事件驅動的通信能力調用三大階段,這裡除了國際主流技術的引進,也有大量中國通信技術人員的創新,電信能力開放技術手段應該跳過仿真和程序調用直接採用以事件驅動的模式,因為該技術手段的應用更貼近企業客戶服務消費習慣。

2、業務引擎內含管控和業務兩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體,業務能力是電信業務網能力不足時的增強,尤其在現網轉型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階段,即便在軟交換完全成熟時也不可能具備海量能力。業務引擎的業務能力增強應基於電信大網能力不足時的填充原則。

3、積極引進消化國際成功的技術,創新國有或運營商的技術標準,以管控信令翻譯為核心形成IMS的SACF的定義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四.合作共贏推進企業信息化

通過價值鏈管理,打造互惠共贏的合作模式:中國電信通過聯合多家合作伙伴,開放電信運營商的產品和業務的能力,實現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成功打造了“商務領航”融合通信產品和服務的互惠共贏合作模式。該模式依託中國電信的品牌、產品、服務、網絡、渠道和客戶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以電信運營商的“融合通信產品及服務”、軟件公司的“軟件產品及服務”、設備資源擁有者的“設備資源及服務”、研究諮詢機構擁有的“技術資源及服務”、中介機構擁有的“客戶資源及服務”的捆綁營銷模式和利潤分配模式,以整體服務優勢吸引更多企業選擇公共應用服務平臺模式支持其信息化,促進在多贏目標下的整體盈利,建立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進而使應用服務運營商、軟件商和資源提供方的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成為現實。因為“商務領航”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門檻,減輕了資金壓力,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也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

例如,中國電信推出了“號碼百事通”業務。這一系統將承載涉及全市企業發展整個過程的相關內容,政府部門、公益性機構、商業機構都將納入其中,從而支撐上海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運轉,實現企業需求與服務供給的有效銜接。採取“政務加商務”的模式,不斷豐富“號碼百事通”的服務內容,向“一站式、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服務方向努力。

五.信息技術發展的和諧之路

電信網絡、業務、服務轉型的時代賦予了中國信息產業各類技術人員巨大的機遇,但我們的技術能力不是極大提升而是十分不足,因此非常需要合理調配和組合我們的技術隊伍,在技術的創新階段競爭不應該是主流,我們更需要的是合作,我們不應該把我們有限的技術力量堆放在相同或相似的少數課題上。我國3G移動的TD-SCDMA技術和視頻AVS技術為我們帶了個好頭,筆者呼籲,在IMS架構中的“融合通信”SACF部分,我國的技術人員協作奮鬥拿出中國自己的標準,創造我們的設備,最後造福於商企客戶,為商企客戶提供信息化全面服務。

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概述

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作為網動A8智慧雲視訊平臺的核心組件之一,它能夠自由接通多種軟硬件的多媒體通訊系統,並將各系統的音頻、視頻、數據等進行統一採集、組合和分發推送,成為聯接各多媒體通訊系統的智能調度樞紐,它採用運營級硬件配置,全球首創的全媒體、多協議、跨平臺一體融合技術,可通過網絡將不同廠商的會議MCU、視頻監控設備、H.323/SIP硬件終端、VoIP語音網關相互融合,並經過合屏、混音,重新壓縮後再次發佈到視頻會議、Flash直播、全自動錄播乃至大屏顯示等系統。該產品內置十餘種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以插件的形式獨立運行,系統安全、穩定、便於維護、擴展和升級,在豐富用戶業務應用的同時,能大幅降低用戶運維費用,保護現有投資,可廣泛用於各行業。 [2]

可應用場景

首長督查、應急指揮:對於公安、交警、人防、城市管理等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聯動需求,網動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能夠有效地將現有的應急指揮調度、軟硬件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等“孤島”通訊系統融合到一起,該設備可同時將來自各大系統的多路視頻畫面重新排列後輸出到大屏顯示,並做合屏壓縮後再傳輸回去,此外還支持無線電臺、對講機、GSM/CDMA手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接入,從而大大簡化系統集成環節,協助用戶快速反應,有效地實現了應急系統的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調度。

大型視頻會議:企業集團、政府、公檢法、軍隊等大型用戶往往已經部署了從總部到二級單位的硬件視頻會議系統,而二級到三級、三級到四級單位則可能部署了其它廠商的會議系統,或者乾脆因為資金及網絡條件不滿足而沒有部署。這樣造成的問題是,總部無法充分利用三、四級單位已有的視頻會議設備來組織全網級的會議培訓,因而難以迅速傳達各種會議決策,也無法傾聽來自三、四級單位的心聲。現在通過網動全媒體融合通訊終端,可以打通已經部署的各個廠家的視頻會議,將來自各大系統的多路視頻畫面重新排列、合屏壓縮後再傳輸回去;藉助網動視頻會議系統,還可將移動電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是三、四級單位加入進來;用戶無需重複投資建設,即可快速組建一個全網級的視頻會議系統。

融合通信系統概述 企業級通信交換機,TATA融合通信系列產品,是北京世紀奧通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滿足企業節約通信成本、建立綜合業務呼叫中心、內部通信網絡的業務需求,所推出的全新一代企業級IP 多媒體通信交換機系統。

該將高端語音和數據應用完美結合在一起,同時提供各種易於使用的工具,完全集成在這個極具成本效益的平臺之中,具有使用簡便、性價比高、兼容性強、擴展性好等特點。除支持傳統電話交換機的語音通信功能外,還可提供基於NGN(下一代網絡)的IP語音通訊增值功能;不僅實現異地分支機構之間的免費通話,而且支持移動辦公、無線分機;既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降低客戶的總體擁有成本,使企業輕鬆擁有最先進的通信服務。

融合通信產品特色 來電彈屏:

全中文來電顯示,電腦自動彈屏,直觀了呼入人員信息。可結合OfficeOutLook或公司CRM等系

統,讓信息更加豐富,全面提高服務體驗;

點擊撥號:

將同事、商務聯繫人、家人、朋友的通訊號碼統統導入系統,實現一點即通;

立即回呼:

當用戶用被呼號碼回電時,無需總機轉接,直通到剛才呼叫客戶的分機。避免客戶呼到總機,因

無法尋找到人員而錯失商機;

通信管理:

提供了豐富的通訊管理功能(來電、去電、未接、錄音電話等),還可按照時間段、來電身份、

去電身份來進行查詢所有的通話記錄。可以記錄數十萬條,注意滿足未來幾年的查詢需要;

語音信箱:

可為您的座機設定一個語音信箱,並可通過遠端下載留言,不再漏接任何重要的業務信息;

離位轉移:

當離開座位時分機可關閉呼入,有來電轉移到指定分機或通過手機短信提醒來顯信息;

電話會議:

提供了基於PSTN的電話會議系統,通過座機、電腦就可以很容易的召開一個電話會議;

呼叫中心:

含人工坐席、自動呼入分配、呼叫控制功能,可以CRM結合應用。採用多網融合技術,使用戶以較小的投資,具有極高的性價比,符合中小企業的財政預算;

電話錄音:

分時段、分號碼靈活設置電話錄音,儲存在電腦之中無需擔心內容大小

隨時查詢;成本管理:

本地打印,無需往返營業廳,可分時段、分座機生成通信費用報表,企業隨時瞭解通訊成本。

融合通信是以IP通信為基礎,以VoIP、視頻通信、多媒體會議、協同辦公、通信錄以及即時通信等為核心業務能力的,無論用戶在哪兒都可以接入到網絡享有統一通信的各種服務;統一通信平臺還可以使用戶通過多樣化的終端、以IP為核心的統一控制和承載網以及融合的業務平臺實現各類通信的統一和用戶體驗的統一。統一通信能夠適應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的通信需求,與企業的應用相結合,例如可以與OA/CRM系統、郵件和辦公軟件以及第三方應用的集成等。融合通信有三大特點:(1)業務融合(視頻、話音和數據),(2)電信、互聯網、IT三個領域交互,(3)企業應用特點顯著。

鑑於融合通信的優越性以及融合通信在未來的發展,現在國內已經有中興、華為、網經科技、網動網絡科技等廠家加入到融合通信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在國內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打破了思科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

隨著企業內部、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溝通越來越緊密,通過統一通信實現工作協同的訴求已經越來越強烈。“統一通信”也正朝著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設備”無差別溝通的目標大步邁進,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技術的變革和演進,移動性、視頻化、雲協作和社交元素增加將成為統一通信未來發展的四大趨勢。

統一通信四大趨勢

統一通信四大趨勢

一、移動性

即時通信軟件以超過80%的裝機量佔據智能手機APP的頭把交椅,微信獲得的巨大成功更是讓業界垂涎。

移動性天生就是統一通信的重要特徵,統一通信的移動性,不僅僅只是實現基於企業通信的即時通信、點對點電話等功能,同時需要具備全面的統一消息、音視頻會議管理,提供高安全性(如移動設備終端丟失後的信息保護)、極佳的移動操作體驗、與桌面軟硬終端的操作協同等特性。

藉助APP,用戶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進行高質量的語音通信、基於企業通信錄的會議、與團隊成員進行群組圖文分享等協同作業。

二、視頻化

視頻通信的目標是實現所有的企業員工均能在自己的辦公位置上(可能是辦公室、機場、酒店或者家裡)加入到會議中,而不是必須打開電腦或者到公司的會議室去。其能大幅降低企業會議成本、加速決策速度,可以預見這一特性成為一項殺手級應用。

視頻應用的2種場景:

一是針對組織內的辦公協同,需提供更經濟的、更簡便的視頻/數據會議系統,供一般用戶使用,以PC、Pad和手機上的APP為主,無需高清,其對數據共享的要求強過視頻,典型如佳和通信“企信”;

另一應用,向行業化方面演進,目前的高清視頻會議系統、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銀行VTM(遠程櫃員系統)均是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應用。

三、雲協作

ABI 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統一通信用戶中,基於雲的用戶佔比將從2010年的8%,提升到2016年的36.3%。

企業一方面可以利用雲的能力,將統一通信和協作應用(如視頻、Web會議、即時通信等)通過虛擬化技術進行雲化,以降低企業部署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雲的部署模式,提供統一管理和維護,降低企業IT管理開銷。隨著雲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出現提供統一通信和協作的雲解決方案服務商,企業可以將其通信業務(包括通信架構和業務軟件)完全託管於該服務商。

四、社交元素增加

企業的溝通將是全方位的,不僅是企業內部,也包括與所屬集團企業、供應商和渠道、客戶等溝通。由此企業2.0核心概念中的企業社交需求也逐漸浮出水面。一種思路是面向可信的企業關係方,通過統一通信和協作平臺提供內部管理社交圈業務-內社交能力,另一種思路是希望統一通信平臺能夠與公眾社交網絡如Facebook、微信等無縫對接,提供外社交能力。

佳和統一通信行業分析師認為:面向企業的統一通信總體上應是建立在一個有組織,可管控的通信協作平臺上;社交也應基於此考慮。企業對於社交圈設計將會同時支持前述兩種思路,對於營銷推廣、服務支持等面向公眾的業務可以通過外社交,其他則通過內社交呈現,並對此進行安全管控。

統一通信在上述四個領域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在改變企業通信方式的同時,也更大的改變著企業運營方式,並推動企業業績穩步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