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材鑑識技術

導讀


鑑定古代玉器需要具備兩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是要對古代玉器的特點有充分的認識、瞭解,主要是瞭解不同時代玉器在品種、用料、器形、紋飾及加工工藝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徵。另一方面的知識是對仿古玉器製造歷史及製造技術的瞭解。


從玉材鑑識古玉器

玉材鑑識技術

古玉器鑑定專家傅大自提出:鑑定古玉器時要“遠看形,近看玉"。這也就是說,鑑定古玉器時,要注意各時期玉器的用玉特點。因為通過對玉器使用的玉料特徵的瞭解,可以幫助我們鑑別古玉器。從現存古代玉器實物看,不同的時期,人們對玉材的選擇是有區別的。

新石器時代:已廣泛使用各種玉石材料,但玉材使用的區域性較強,大都集中在我國東部。不同文化區域出現的玉器,所用玉材也不同;東北地區紅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材,有人稱之“老岫玉”,這種材料較之岫玉硬度高,透明度低,更顯溼潤,玉色均勻,很少有暇斑或雪花,其中有一些近似於新疆玉,它的成分可能是陽起石,還有一些屬鉈紋巖,玉器之色主要為深綠色,俗稱黃玉或碧玉;山東地區的大漢口文化及其龍山文化玉器,是由一種近似於細石的玉材製成的,玉質細膩滑潤,透明度很差,或泛青色,或泛黃色,還有的在青色中帶有褐色花斑,另外還出現了類似帕巖玉的製品;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出現了大量的用透門石製成的玉器,南京、常州、上海、浙江等地發現的良渚文化玉器,玉料顏色不盡相同,玉料或為暗綠色,或為暗褐色,玉中有暗斑及雲母質閃光,還有的完全呈現雞骨白色,表面有一層亮光,另外,也有一部分屬陽起石的玉器,玉呈淺淡的青綠色,較新疆和田玉色澤鮮豔,透明度高,還有部分石髓製品。

玉材鑑識技術

商代:使用的玉材多樣,有獨山玉、綠松石、瑪瑙、水晶等,尤其是新疆和田玉的使用,使我國玉器開始進入以和田玉為主體的時期。此期新疆和田玉玉材多為青玉。商代的兵器、禮器類玉器所用玉料多為不透明的細石,可能是獨山玉刀、戈類兵器所用玉料特徵最明顯,常見的有三種材料:一種為牙黃色細石,呈雞骨白色;一種為暗褐色帶有花斑的玉材,這種玉材大量出現於四川廣漢地區,河南侵師二里頭商代遇址中也曾出現,有些呈青色,斑紋淺淡,近似斑狀,一種為暗色微透明的玉料,多做成極薄的片狀玉刀。商代的玉佩件主要用新疆和田玉、岫玉、獨山玉製成,和田玉多為青色,玉色發暗而有沁色,岫玉同現在見到的也有所不同。

兩週時期:玉器的品種及玉材都很複雜。玉球及玉戈等用玉近似獨山玉;玉佩多為和田玉,又以青玉為多,玉色於青中泛黃,也有白玉作品,但色澤昏暗,有沁色;還有一些小玉件是 由細石製成的。春秋戰國時期玉器用材非常複雜,和田玉的用量明顯增大,其中玉質多為青玉和黃玉,白玉較少見,另外還有瑪瑙、綠松石、水晶及河南南陽的獨山玉等。

玉材鑑識技術

漢代:張騫通西域後,新疆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地區,同時使用的還有藍田玉。此期玉材選料更精,玉質除青玉、黃玉、墨玉外,白玉開始興盛,成為玉中上品。

唐代:以白玉為主,還有一部分青玉製品。

宋代:目前傳世的宋代玉器已很多,主要有白玉、青玉兩種材料,又以白玉作品為多,其有許多上等白玉,玉質溫潤,色澤如“截肪”,較之唐代所用白玉高出一籌,青玉作品也有一定數量,從顏色上看,又要分為兩類:一類青中泛灰, 另一類青中泛綠色。宋代玉器中還可以零星地見到瑪瑙及獨山玉作品。

遼、金、元時期:玉器以白玉、青玉為主,間或有其他玉料。瑪瑙大量出現,所用瑪瑙品種也較多。

明清時期:從發現的明代玉器來看,主要為青玉、白玉作品,青玉顏色發暗,似陰天之天色,明代還有少量碧玉作品。清代玉材多以新疆軟玉為主,常見的有青玉、白玉,另外綠松石、瑪瑙及稍晚期大量出現的翡翠、青金石、珊瑚也被大量使用。此時後期翡翠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