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三則,讀懂莊子,做最真實的自己

莊子寓言故事三則,讀懂莊子,做最真實的自己。

莊子故事三則,讀懂莊子,做最真實的自己

1

孔子不怕被誤會

孔子周遊匡地,被衛國人層層圍住,但他仍不停止地彈琴唱歌。

子路人內見孔子,說:“先生為何這樣快樂?”

孔子說:“堯舜時代,沒有不得志的人,桀紂時代,沒有得志的人。這是時勢造成的。人的窮困和潦倒是命,只有通達的人才能認識到,大難臨頭是不懼怕的,需要聖人的勇敢。”

不一會兒,統帥士卒的將官走了進來,表示歉意說:“大家認為你是陽虎,所以把你團團圍住,現在知道你不是陽虎,我將撤退圍兵。”

孔子知道自己是孔子,不是陽虎。所以當別人把他當強盜陽虎圍起來時,他坦然不懼,彈琴唱歌

他的這種鎮定鎮住了一切人,圍他的人因此意識到這其中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於是去査清了,誤會消失。

假如孔子一聽別人說他是陽虎,他自己也動搖了對自己的信念,甚至想:莫非我真的是陽虎?那麼他就完了。

孔子當然不會這樣,我們當然也不會這樣。當別人指著我們說我們不過是某某某時,你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就是某某某。我們不是某某某,我們是自己。

不可動搖你的心,你才能成就自己的信。你信什麼,你就是什麼。要堅持自我,流言會自清,謊言會自穿,誤會會消失。

莊子故事三則,讀懂莊子,做最真實的自己

2

子產慚愧

申徒嘉被斷了一隻腳,與鄭子產同拜伯昏無人為師。

子產嫌申徒嘉殘疾,對他說:“我先出去,那麼你停下。你先出去,那麼我停下。現在我出去,你怎麼不停下?見了我這執掌政務的大官就應當迴避。”

申徒嘉說:“我跟伯昏無人先生已十九年,從不曾覺得我是斷了腳的人。你與我同在伯昏無人門下,應該彼此心靈相通,以德相交,卻還要用外在的形體來要求我,難道不是過錯嗎?”

子產聽了申徒嘉一席話,覺得十分慚愧,立刻改變面容說:“你不要再說下去了。”

子產是個大官,君子也。申徒嘉是個賤民,小人也。但是君子在小人面前自慚形穢,不好意思再說了,為什麼?因為君子心虛。

做人只要坦然,理直氣壯就不會怕。很多時候君子還得求小人。做真小人勝於做偽君子,就算有真君子,也不如真小人爽快。做人最彆扭的就是強迫自己或別人做偽君子,那樣太沒意思,何必呢?

狼很可惡,但它從不掩飾自己。狗很可愛,因為它會討主人歡心。是做狼好呢,還是做狗好呢?估計很多人會選擇前者,因為那樣的人生更真實。

莊子故事三則,讀懂莊子,做最真實的自己

3

孔子教子高做人

楚國的葉公子高將要出使齊國,齊國對待使者很傲慢,如果辦不成事,他擔心要受楚王懲罰,事情辦成功了,定會因憂喜交集而生病。因此來請求孔子的教導。

孔子說:“注重內心修養的人,不受悲歡的影響,他會把心態放的很平和。知道世事艱難、無可奈何而仍舊安心去做事,道德就修到了極點。遇到不得已的事情能把握真情並忘掉自己,哪裡還有貪生怕死的念頭。借事物的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遊,寄託於不得已而蓄養心中的精氣這是最好的修為辦法。”

孔子的大意也就是要心隨物走,自然可以做到一切為我所用。心靈跟隨物走,這是人之自然狀態。春天看花,秋天賞葉,人生的樂趣自會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