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談起四大名著,我們大多數人最先接觸也最為熟悉的,便是《西遊記》,儘管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電視劇的瞭解,而不是著作本身。

年少看《西遊記》,看到的全是熱鬧:孫悟空打妖怪、師兄弟之間打鬧、大聖到各處神仙那兒串門兒......

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是需要藉助時間才能看得全面的,比如:熱鬧背後的淒涼,修成正果的代價,本心與命運的相背,兜兜轉轉的涅槃......

整部《西遊記》共一百回,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聖成真”,在一片和諧中皆大歡喜地收場。

只是,這“皆大歡喜”,卻未必盡是“美夢成真”的歡喜!

來看這功德圓滿後的“五聖”——

唐僧: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鬥戰勝佛;

豬八戒:淨壇使者;

沙和尚:金身羅漢;

小白龍:八部天龍馬。

唐僧得償所願!

孫悟空如釋重負!話匣子豬八戒小聲嘟囔著,“你們都成了佛,就給我一個使者!”

沙和尚感謝組織沒有虧待自己!

小白龍慶幸當初加入這個取經團隊!

取經成果的劃分,還是很科學的,但是孫悟空的開心成分並沒有多少,他最大的歡喜不是成佛,而是金箍得卸的自由!

取經之路歷時十四年,幾千個日夜的相處直至最後,唐僧也都不曾真正認識自己的大徒弟孫悟空!

他認識的,只是自己要求且一手塑造出的孫行者。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遇到唐僧之前,孫悟空的人生是這樣的——

他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而從石頭中蹦出,無父無母,天生一“石猴兒”!

在東勝神洲的花果山,有猴子說“誰能從這瀑布裡鑽進去並且平安無事的,就拜他為王!”

石猴兒說,“我進去!我進去!”

此時的石猴兒,吹牛皮沒有打草稿,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斤兩,有的只是天生的迷之自信與大膽!

是真幸運,也是真本事,石猴兒一鑽成王,成了花果山的老大——“美猴兒王”!

美猴兒王能耐再大,也只是在猴子中拔尖,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於是準備了瓜果乾糧乘舟遠去,要拜師學藝。

十年的輾轉漂流,石猴兒找到了三星洞的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根據石猴的樣貌賜了他姓名:

你像“猢猻”,取一“孫”姓。

你在我這裡是第十輩小徒,從“悟”字。

法名就叫“孫悟空”!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在三星洞,有七年的時間,孫悟空都是遊玩式的自由學習。

七年後的某一天,菩提祖師開設講座,一眾弟子都正襟危坐,只有孫悟空激動地控制不住自己,成功地引起了祖師的注意。

祖師問孫悟空,想學什麼?

孫悟空說,隨便!

祖師按照隨便的意思,隨口說了一門學科。

孫悟空問,“能長生不老嗎?不能的話,不學、不學!”

祖師一連說了好幾個學科,孫悟空都複製粘貼這個回答。

菩提祖師當著眾人的面,照著孫悟空的後腦勺打了三下,甩袖子走人了!

這隻有靈性的猴子,就在這天夜裡三更,從後門去找了祖師。

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更是緣分!

菩提祖師教了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又給傳了孫悟空筋斗雲。

孫悟空練得勤勉又專注,本領很快學會了,但,祖師只教了孫悟空手段,沒教孫悟空人情世故。

也許是祖師太瞭解這隻猴子,也太喜愛這隻猴子,知道他不會虛與委蛇,所以不願意更捨不得這樣的靈猴兒,有朝一日成了八面玲瓏的俗物。

“你我師徒緣盡於此!你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不要對任何人提起我!”

從三星洞畢業的孫悟空,開始了自己的社會實踐:

除了混世魔王、收服花果山方圓異類、到龍宮尋兵器、到幽冥界毀生死簿......

他從美猴王打怪升級為“齊天大聖”!

後來,他被太白金星哄騙著上天做了“弼馬溫”,玉帝原想要用官職招安他,可這玩夠了的猴子,甩下一句“官太小,老子不幹了!”拍拍屁股瀟灑地走了,連招呼都不打,更別說寫辭職報告和交接工作!

武藝傍身的孫悟空在這段時間活得最自在,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才敢無法無天!

他和三頭六臂的哪吒過招、打破托塔天王的玲瓏寶塔、獨闖南天門、吃掉整個園子的蟠桃、戲弄前來參加蟠桃大會的上仙、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和二郎神楊戩動真格的、踢倒老君的煉丹爐、大鬧天宮......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可恨這猴子本領竟通天,鬧得了凌霄寶殿!

可恨這猴子本領未通天,佛祖一座五指山壓他五百年!

五百年的囚困,孫悟空只露得一頭在山下,餓了吃鐵丸,渴了喝銅汁!

五百年,是一個分水嶺。

五百年前,是孫悟空。

五百年後,是孫行者。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唐僧揭下了五指山上的金字封帖,給了孫悟空重獲自由的大恩。

還不怎經世事的孫悟空不知道,五指山束縛的只是他的身體,而接下來的漫長取經路,受約束的還有思想。

孫悟空嫉惡如仇,奸險惡毒之人、妖魔鬼怪之輩,他二話不說一棒子打死!

唐僧不同意了:惡人也是人,也需要改過自新!妖怪也是生命,也可以教化向善!

在對事情的處理態度上,孫悟空像“人狠話不多”的西醫,哪兒壞割哪兒,斬草除根。

唐僧則像中醫,望聞問切,尋根究底,慢慢調理。

孫悟空氣急過很多次:盜賊那次、紅孩兒那次、白骨精那次......

肉眼凡胎的唐僧,你自己專業能力不過關卻還總質疑我的本領!

這情景像不像網上流傳的非設計專業領導瞎diss設計大神:

我要五彩斑斕的黑!

LOGO要大大大!

給我設計一版花紅柳綠的世界五百強風格的海報!

......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提起孫悟空的師父,大家都知道是唐僧,而在我看來,唐僧更像是領導。

孫悟空真正的師父,應是三星洞那所學校的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和唐僧區別:

前者是,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願意去挖掘你的特長,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後者是,我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只要我想要的結果,所以你必須成為我需要的那種人!

菩提祖師給石猴兒贈名“孫悟空”,是看他像“猢猻”。

唐僧給石猴兒贈名“孫行者”,是看他像“小頭陀”。

石猴兒只是那一個石猴兒!

菩提祖師是心無外物地看他本身,唐僧則是心中有佛地帶著教化看他!

作為領導,唐僧德行出眾、意志堅定、目標明確,對下屬也關心,但從孫悟空的角度而言,這場緣分也只能到西天取經結束。

唐僧的專業可以帶和尚,教打坐、教唸佛、教講經,卻無法像菩提祖師那樣讓孫悟空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回顧一下這一路,自跟隨唐僧那一日起,此後的十四年裡,孫悟空再沒有學習到新本領,全是在吃菩提祖師教給他的那些老本兒!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與其說是唐僧的劫難,不如說是孫悟空的劫難。

這一路,唐僧的戲份兒,只是有驚無險地被抓走,孫悟空卻要對那層出不窮的花式劫難想出解救之法,並保證解救方案的最終落地。

出生入死在一線、被豬隊友嚼舌根和穿小鞋、出力不討好而被領導冤枉、不能打死那有後臺的妖怪的不忿兒......

那個曾經吃蟠桃、飲御酒、盜仙丹、十萬天兵都奈何不了他的大聖,活活被現實磨成了一個“猴兒唐僧”!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有人會說,“沒有這八十一難,孫悟空也成不了佛啊!”

看過《西遊記》的人很多很多,但真正認識這隻猴子的人,未必有多少!

西天取經,是唐僧的使命與夢想,從來不是孫悟空的!

真經究竟多少卷、佛法究竟有多高深,孫悟空壓根兒不關心!

孫悟空不是佛,卻也沒有想要成佛,他本就憑著自己的本事“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了!

他要的,只自是自由!

“鬥戰勝佛”這個榮譽受或不受,他都是各路神仙鬼怪要禮讓三分的大聖!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唐僧心心念念取經大業,既有不負拜把子兄弟唐太宗期望的責任,也可理解為造福眾生的“大愛”。

豬八戒以自己曾經身為天庭的“天蓬元帥”為榮。

沙和尚掛在心上的是因錯而被開除的“捲簾大將”這一公職。

小白龍也是體制內的鐵飯碗貴族一類。

獨獨悟空,除了“自由”,其它功名利祿皆是空!

可嘆!

金箍棒,攪得了龍宮、鬧得了凌霄殿、闖得了阿鼻地獄......唯獨,卸不下頭上的金箍。

長大後才發現,人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學校裡。

老師們不管你的性格如何,只是一門心思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你。

而社會則是,你能交出什麼給我?

成長的代價不一定沉重,但成長的領悟往往是沉重的。

很多人知道自己“想為什麼而活”,卻只能去掉那個金光閃閃的“想”字,成了“為什麼而活”,於是迷茫、事非所愛、無可奈何!

所有迷茫的人,都是孫悟空!

之所以迷茫,是因為心有所愛,只是愛而不得!

不像唐僧那樣:愛著事業,為事業而奮鬥!

不像豬八戒那樣:能取經就取經,不能取經回高老莊!

也不像沙和尚那樣,團隊好壞無所謂,中庸之道即可,反正是公職!

更不像小白龍:我本是貴族,和老爹鬧彆扭,熟人出面調解,就出來實習歷練!

我們只是低起點、無背景的孫悟空,金箍則是現實裡難以言說的種種制約。

到不了的西天,回不去的花果山!

這才是現實的常態!

<西遊>好似成長史:修成正果的孫行者,本性不再的孫悟空

一位姐姐寫過一篇關於北漂的文章,其中一句是,

“非要漂泊的理由,無非是想要更大的自由!”

人生在世,多的是無可奈何,如何把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過成最終的稱心如意,才是生活最終極的真命題!

要麼,像八戒和沙僧那樣恰好地得過且過;

要麼,像唐僧一樣從專業出發,用專業去拼事業。

人最痛苦地,是有自己的想法,卻總被他人的想法所控制而只能機械地實現他別人的想法。

孫悟空有專業能力,他只是虧在了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

菩提祖師看他是猢猻,唐僧看他是行者,而他自己本身,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提起“鬥戰勝佛”孫行者,知道的人並不多!

關於石猴兒,人們只記住了一個標籤印象——五百年前大鬧天空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那段故事,是孫悟空人生的高潮,青春在那裡、性情在那裡、荒唐在那裡、精彩在那裡、前半生的終結與後半生的開始都在那裡!

一朝的天宮放縱,代價是五百年的囚禁。

而十四年取經的磨礪,伴著西天項目的成功上市,孫悟空,也被磨成了“唐僧2.0”。

大聖成佛,金箍自退!

但願我們的大聖孫悟空得到自由以後,最大的慶幸不在於甩掉了金箍,而在於收穫如何才能不帶金箍的領悟!

當初佛祖設下這金箍,是知道有本領的人不甘被人驅使,所以要用金箍管束。

如果角色不必受人驅使,又何必有這金箍?

倘若《西遊記》有下文,我希望是——

話說,五百年前大鬧天空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自跟隨唐僧取得真經後,被尊為“鬥戰勝佛”!鬥戰勝佛本性超脫、桀驁不羈,自請我佛如來下界,誓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遂組建一支降妖除魔隊伍,一路向南。此後,南無阿彌,南有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