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作石鐘山記

蘇子瞻《石鐘山記》有云: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鐘山者,在鄱陽湖口。昔時酈元、李勃曾訪,蓋山中岩石,擊如鐘磬,古人皆以為奇,故名之曰石鐘山。

今作石鐘山記

已亥年初春,餘自潯陽始,沿大江而下,至鄱陽湖口。聞石鐘山之名,欣而遊之。入山有一亭,亭中有石,擊之如鐘鳴。以物擊石,聲悶而沉,然此石聲鳴清脆,聞其聲竟不同於尋常,眼未觀則不知有石也,更似洪鐘共鳴,饒有韻律。

今作石鐘山記

復行及至高處,觀大江通湖,攬高山入雲。水波粼粼,山盡翠色,扼吳楚之形盛,吞東南之壯美。明有朱、陳大戰,旌旗蔽日,長帆擊水。清有曾、石鏖戰,血染碧波,喊殺迴環。今至於此,吊成敗興亡,亦不知幾人可青史留名。

今作石鐘山記

登高遠眺,江湖一線而分,濁者為江,清者為湖。一明一暗,一陰一陽,如太極之勢。然孟浩然有詩云:涵虛混太清。以此詩頌之,方識大江大湖之氣魄。我本一布衣,無蘇子之才,無李勃之志。流落凡世,飄零江湖,明主未遇,蹉跎紅塵。今觀此處,無寒煙衰草,無冷風肅殺,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山下之水流,有幾人之血,有何人之首?縱才情無雙,成敗亦能知否?

今作石鐘山記

蘇子曾笑酈元、李勃之簡陋,然今人亦可笑蘇子焉。石鳴鐘聲,非風水吞吐,乃石內藏金也。剖其石,石中有小孔,接日則散微光,是金矣,然蘇子焉知?酈元、李勃未知而蘇子知之,蘇子未知而今餘知之,今餘未知而後者亦知之也,何敢笑蘇子?今笑蘇子,後者亦笑餘爾。唯江湖與石鐘山,靜觀古今互嘲,亦笑人如螻蟻爾。故詩讚曰:

石鐘山懷古

山岩飛聳入平江,湖光斜照影蒼茫。

東南形盛扼華夏,吳楚波瀾吞荊襄。

艨艟血染石間水,孤帆雲隱陌上桑。

鐘鳴聲響知何處,言笑東坡世無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