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命理十餘年的感悟: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相信玄學了

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我和許多同學去初中班主任家裡探望。


班主任是位語文老師,當時三十出頭,在講課以外也興趣廣泛,除了偶爾在班會上彈吉他給我們聽,私下裡有時興之所至,也會幫同學占卜。


於是,在我們探望他的時候,大家聊著聊著,聊起了這個話題。


那時的我,以《周易》上的卦爻辭原文作為占卜依據,而班主任則用六爻的金錢卦筮法,我們互相交流了幾句,班主任突然向所有同學提了個問題:古人對自然的認識有限,所以才發明了八卦用以表述對神秘自然世界的理解,現代社會科學昌明,原來的神秘已被揭開,世人皆知風雨雷電不過是自然現象而已,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信算卦呢?


一眾同學聽到這個問題茫然無措,都未講出所以然,直至問到我時,我想了一會兒才回答:因為科技發達,卻仍不能控制吉凶,福禍,生死,茫茫未知中,唯有易能帶給人一絲若有若無的希望。


從事命理十餘年的感悟: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相信玄學了


班主任聽到後點了點頭,沉吟了一會兒,卻說:儘管如此,還是希望你們這一代,都能成為相信自己努力的人。

可時隔多年,我們卻真真切切地辜負了他的期望。


01


此為長哭埋愁地


或許是國運的緣故,進入千禧年後,相信玄學的年輕人多了起來。

但這個時代前來算命的年輕人,與中國過去一千多年的算命者都不太一樣。

舊時代的問卜者,多半隻問三個問題:壽元多少?官祿幾何?子嗣有無?

問完這三個問題,大事已定,一切交給命運。

而來問卜的現代年輕人眼中卻只有兩個字:迷茫。


引用一句話:

你家境普通,相貌平平,但是肯努力。在大學裡每天極其自律,發奮學習,努力考證。而你的同學們每天追劇看番打遊戲,渾渾噩噩。畢業後你憑藉自己在大學出色的表現和優異的成績在二線城市找了一份月薪五六千,每天忙的和陀螺一樣的工作。而你不務正業本科成績很難看的同學甲,經過家人打點進入了某著名企業做諮詢,同學乙花了幾十萬去英國top讀研,同學丙學習太差沒有找到工作,索性靠家裡在上海市內的幾套房收的每月上萬的房租悠哉悠哉的生活,同學丁打算創業開食品店,家裡一下拿出300萬投資…

面對這樣的反差和起落,任誰都會質疑,都會迷茫。


從事命理十餘年的感悟: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相信玄學了


在這個貧富差距已經達到人類極限的時代,高居金字塔頂尖百分之二的人,佔據著百分之九十八的財富,他們一面用財富修築出高大的堡壘,挖出縱深的護城河,一面把城門關得只剩下一條縫隙,然後笑著看堡壘外的人為了僅有的進城機會擠得血肉模糊。


當青年人們第一次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看著這鮮血橫流的修羅戰場,遲疑了。當父母掏出“六個錢包”的棺材本幫他們填平面前名為“首付”的護城壕溝後,他們卻驚愕地發現,等待他們的不是富有意義的坦途人生,而是日復一日的盤剝和看不到盡頭的疲勞。


“我是誰?我在做什麼?為什麼在這個無聊的地方,白白賭上這條命?”


正如《繡春刀》中在滾滾大時代掙扎而終無立錐之地的錦衣衛沈煉那樣,每個人也都在努力歸於無用的痛苦長夜後,問出這樣的問題。


但能回答他們的,卻只有命運。


簡短的八個字,或者一張鋪滿虛星的星盤,似乎毫無意義,卻又串聯起過去,現在和未來,它述說著每個人過去冥冥中所遭遇的一切,也為即將發生的未來畫出淡淡的影子。


當希望泯滅後,玄學便有如暗夜裡僅剩的孤星一般,孤獨地照耀著黯淡的未來。


年輕人為什麼選擇信玄學?


從事命理十餘年的感悟: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相信玄學了


02


上申韓者下佛老


在《術數十三邀》的第二期中,我和軒轅十四曾經談過:玄學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條隱線。

翻開歷史,在承平的年代,文人儒者大放異彩;在戰亂時期,武將霸者雄踞一方。但在戰亂與承平銜接的灰色地帶中,術士便逐漸從文化的幕後走向臺前:從開啟三國時代的黃巾三仙,到輔佐朱氏平定天下的劉伯溫姚廣孝,歷史總被幾個能掐會算的人盤桓於指掌間。


那麼,玄學又是如何一次次在社會中流行的呢?

四百年前的學者王夫之在他的《讀通鑑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

其上申韓者,其下必佛老

這裡說的是“申”是申不害,“韓”則是韓非子,整句話的意思是統治者如果施行申不害、韓非子所主張的嚴刑酷法,那些被統治者和民眾,就只能從虛玄的老莊、佛教、術數中尋找心靈安慰了。


從事命理十餘年的感悟: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相信玄學了


03


我命由我更由天


佛教說人有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

而這一切苦,皆來自於自身對現實的無力。

的確,隨著年月增長,我們才不得不承認,在命運與現實的洪流面前,我們自己有著太多不得志,不得力,不得已。


正如我之前寫的《操縱命運的核心代碼》那樣:即便拋去家庭出身這樣不可選擇的東西,我們的生活環境、教育條件、身體素質等諸多因素,也塑造了我們的邏輯思維和行為模式,而這又進一步左右著我們的選擇,最終推著我們與命運相遇。

既然是“推著”,那麼就有許多迫不得已。


天才的數學家拉瑪努金,寫出高妙無比的數學公式,卻在三十三歲黯然離世,誰能說他不曾有恨。

妙筆生花的作家史鐵生,在中學畢業後卻被時代洪流卷挾到上山下鄉的隊伍中,終因積勞雙腿癱瘓,誰能說他不曾有憾。


我命由己,更由天。

我們尊重生命的躍動不止,卻終究不可避免地承認它將我們區別對待。

我們努力追求平等與客觀,卻最終無法忘懷那高懸於頭頂的利劍。

年輕人為什麼選擇信玄學?因為他們已看到了那柄劍的名字,叫做命運。


從事命理十餘年的感悟: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相信玄學了


再回到班主任對我們諄諄教導的那一天,時光逝水般流過,一轉眼已過了多年。

“成為一個相信自己努力的人。”這件事談起來何其容易,做起來又何其困難。


當年的同學們,早已被人海所埋沒,茫茫再無音訊。五六十人的班級裡,最終能步入大學門檻的人不過半數,而之後過得稱得上稱心如意的,十者又不居其一。


走向社會之後,出身,背景,性格,階級,體力,思維,視野……這其中的每一樣,都像一道道枷鎖,桎梏著我們生活。而重重枷鎖重壓之下,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努力,終究如同倒進沙漠的一杯水,被時代的烈日所烤乾。


於是,你,我,他,在顛簸的亂世之前,最終屈服於所謂的命運。

在這篇文章快要結尾的時候,父親突然打電話來,寒暄過近況後,他突然問我:“今天路過白雲觀門口,發現路邊去算命的都是十幾二十多的孩子啊,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這麼相信算命了?”

我深吸了一口氣,腦海裡的諸多話湧現,卻最終只化為一聲嘆息。

“你不知道,其實年輕人的生活,很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