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來訪者王濤(化名)前不久約了我們這邊的一位諮詢師進行了一對一的職業諮詢。

上個週五,我們內部諮詢師召開了定期的網絡會議,覆盤這個階段的諮詢案例。

這位諮詢師談起了王濤這個案例,認為很有代表性:

  • 王濤代表的應該是職場中的一部分人,他們由於自身高敏感特質,在職場中往往遭遇不順甚至挫折。

在徵得了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我隱去了當事人的隱私信息,並對案例進行了文學加工與處理,在此呈現出來,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一、


王濤,男,今年28歲,目前在一家公司從事後勤工作,月薪3500。

說起來,王濤這些年來來的職場之路頗為坎坷。

  • 王濤在高中那會兒物理和幾何學的不錯,他天真地認為力學+幾何=土木建築,於是覺得土建專業不錯;又得知某大學(王濤後來上的大學)的學費比較低,考慮到父母供自己上學不容易,就選擇了這所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

4年的大學時光平淡無奇地過去了。

畢業那年,王濤通過校招來到一家建築集團,經過幾個月的培訓,王濤被分到了一個偏遠地方的項目工地做起了見習生(見習期一年)。

  • 在工地上,王濤從一名技術員做起,白天和其他人一起忙著測量放線、檢查報驗,晚上忙著畫圖、審圖紙算工程量、填寫施工資料和方案,沒有節假日沒有雙休日,一干就是三年。

項目結束後,王濤被調回到了集團總部。

沒想到被調回總部之後,王濤反而覺得不自在了。

原來,總部的人際關係相比之前複雜的多,他隱約覺得,領導和同事似乎對自己很挑剔。

因為一次衝突,王濤覺得忍無可忍,就辭去了這份工作。

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離職後的王濤認為,與其做著一份受氣的工作還賺不到什麼錢,不如衝著賺錢做銷售類的工作好了,於是王濤來到了一家公司做起了銷售顧問的工作。

  • 然而可惜的是,王濤的個性並不適合銷售工作,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壓力大不說,關鍵也總不出單——這對於王濤的自信心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就這樣兜兜轉轉,王濤又嘗試了一些崗位,均以失敗告終。

也就是去年,在過完28歲生日後,王濤突然意識到自己老大不小了,不能再這樣晃晃悠悠了,還是決定重返建築業,便來到一家裝修公司做起了後勤工作。

想想自己畢業後的六年來,沒有任何積累不說,還幹著一份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月薪更是低的可憐,這讓他倍感焦灼。


二、

諮詢過程中,王濤說起了上個月發生的一件事。

那一天,領導給王濤發來信息,說考慮到公司很快復工了,讓王濤尋找口罩資源,儘量多買些,這樣等復工的時候,可以分派給各同事。

收到領導指令之後,王濤開始四處打探購買口罩的渠道。

沒想到非常時期,口罩屬於稀缺資源,連普通的棉布口罩都很緊缺,就別提醫用口罩和KN95口罩了,最後,王濤只好如實和領導彙報了這個結果。

電話的那頭,領導聽了後沉默了幾秒,然後說了句:“哎,算了。”

掛完電話後,領導不滿的語氣在王濤耳邊迴旋,他有些焦躁不安,腦子裡湧現出很多想法——

  • 領導會不會認為自己辦事不利,這點小事也辦不好?
  • 哎呀,剛剛忘記和領導說自己盡力了,打聽了好多地方,都沒有口罩可買;
  • 或許我應該問問領導可有什麼渠道,我再打聽打聽?
  • ......

說起來,王濤工作六年了,早就不是職場新人了,但諮詢師從他敘述的語氣中,明顯能感受到一點,那就是——

王濤是典型的“高敏感”特質,而這種高敏感特質是王濤這些年來屢屢不順的重要原因所在。

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什麼是“高敏感”特質

  • 同樣的世界,在高敏感特質的人看來,具備更豐富的色彩和更深層的含義,他們似乎活在另一個世界裡,一件極為普通的事件經過了他們的覺察會變成“像素”更高的作品,像是加了一層“濾鏡”那樣。

這種敏銳的覺察力正是人們常說的“敏感”,通常來說,這些人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而如果條件允許,這項能力發展較為充分的話,這些人較為理想的歸宿往往是和藝術創作相關。

  • 不善言辭、不善交際、多愁善感、甚至內向抑鬱,是這類人給他人帶來的普遍印象。

高敏感特質的代表人物有:在婚姻中陷入絕境的顧城、一生在情路上顛沛流離的張愛玲、演繹了多段驚世駭俗戀情的丁玲......

如果你仔細分析下這些人的經歷不難發現,他們獲得的快樂和遭遇的痛苦一樣強烈,而這種強烈恰恰是他們最顯著的特點:

他們的感受和遭遇都具備較高的強度。


三、

毋庸置疑,高敏感特質人群的感知能力超過常人:在極短的時間裡,他們體會到的信息更豐富,同時他們的領悟能力和聯想能力很強,能在很多人和事當中找到某些關聯,然後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思維特點。

  • 這種思維特點,使得他們對情緒的理解更快、對細節的把握更準、對潛在的危險也極為敏感。

也正是如此,在講究高效、注重結果的職場環境中,這種“高敏感”特質往往不被理解,並被人用“小心眼”、“想太多”、“玻璃心”等這樣的詞語一棍子打死。

我接觸過很多“高敏感”的來訪者,普遍說來,這些人在職場中的感受和遭遇比普通人強烈的多,不過這並不表示,高敏感一定就是需要我們去杜絕乃至扼殺的。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認為,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一份特別的禮物。

這位治療師揭示了這麼一個事實:高敏感是一種生理特徵,具備這種特徵的人常常能感受到別人忽略的微妙事物;會自然而然處於一種激發狀態,並且受到激發的速度比別人要快,從而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但是,如果你能從另外一面去看待它,也許你也會別人走得快一步。

凡事都有兩面性,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角度,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就拿高敏感這個特點來說。

1、積極的一面有:心思細膩、具備洞察力和感受力,把工作變得完美;

要知道,高敏感者自帶明察秋毫的天賦,並具有提前佈局的前瞻性。

放在職場中,如果能好好利用這個特點,能做到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對客戶的需求及領導的要求瞭如指掌。

2、消極的一面有:玻璃心,容易因為他人一句話就崩潰,不堪一擊;

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有些來訪者對於工作總是抱持“無所謂”的態度,實際上深挖下去並非如此。

也就是說,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背後,恰恰藏著一份在意和不甘。

  • 而表面的不在意,正是高敏感帶來的自尊心受創,從而選擇逃避事實的表象。

如果從客觀角度分析,有一個比較扎心的真相就是:一個人越無能,則越容易玻璃心。

“無能”涵蓋很多方面,例如知識、專業、技能、人脈資源等等,而處於基層的高敏感人群,由於缺少這些能力和資源,才會患得患失,玻璃心爆棚。

因此,想要擺脫高敏感特質給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需要了解高敏感的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四、


一言以蔽之,高敏感產生的負面情緒,歸根結底是因為當事人失去資源應對的能力。

職場中,當一個高敏感特質的員工對領導的某句話、客戶的某個評價感到焦慮,是因為TA缺乏足夠的應對資源,容易產生較重的思想包袱。

  • 案例中的王濤找不到買口罩的渠道,這讓他心生負罪感:站在王濤的角度來看,他是名後勤人員,理應給領導同事提供物質保障,但事實證明,他缺少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做好這項工作的應對資源,所以才會陷入深深的內疚和自我懷疑中。

再往深處挖掘,高敏感特質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的愛是有條件的,一般而言,他們必須要達到父母的要求,才會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他們從小就極度缺乏安全感,以至於到了職場中,他們的神經會變得異常敏感,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好,會惹來領導的不滿、同事的側目,從而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

但問題在於,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對外界保持足夠的高敏感度,自然會分散對自我的注意力,常常忽略了自身優勢的打造,於是往往會出現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是:

越在意,越容易失去。

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那麼,對於高敏感特質的人來說,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職場適應力呢?

  • 關鍵方法:跳出你的關注點幻覺,將精力聚焦在自己身上。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過於照顧他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好受。

在《清醒思考的策略》裡,有一個詞語叫做“關注點幻覺”,它是指人們習慣把焦點放在一個點上,將其他事物有意無意與之掛鉤,忽視周邊的事物。

這個時候,你可以:

  • 改變心態,面對新事物不妨嘗試下,不要一開始就苛求自己盡善盡美,而是學會在過程中不斷優化與改進;
  • 改變行為,先做了再說,用行動衝散頭腦猜想帶來的恐懼感,即便做的沒那麼完美,別急著自責,分析下原因所在,以及自己可以做哪些補救;
  • 改變思想,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全面思考能力,情感充沛,理智也要足夠強大;
  • 改變習慣,有意識地制定計劃並對照完成,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實力,唯有重建自信心,才能擺脫迎合他人喜好或需求的習慣......

最後我想說,高敏感不是天生矯情,相反,它可能就是你的秉性。

承認它的存在,儘量將其積極的一面發揮出來,讓自己處理工作更加高效敏銳,同時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你也一定能掌控住自己的職場乃至人生。

以上。


28歲,月薪3500:當心你的高敏感特質,讓你成為職場高危人群!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