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每天一本書


《利他心》

原著 | 稻盛和夫

解讀 | 一帆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利他心》,我們將為您提供10分鐘的簡版內容。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噶丹派六論之一的《經莊嚴論》中講道:求自樂的人不但不會快樂,反而經常會產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樂,而且事業容易成功。


這便是我們說的利他精神,當人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從利他的角度出發時,不僅自己感到幸福,也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從而照亮自己前行的路。這一理論,與日本著名的企業家、作家稻盛和夫說過的“不為己富,而一生成功”不謀而合。


稻盛和夫本著“利他精神”,一生熱衷於創業。他創辦的京瓷公司和第二電電株式會社,也就是後來的KDDI公司,都進入世界500強。他還創辦了盛和塾培訓機構,向喜歡創業的人們義務傳授自己的經營哲學。


而這本《利他心》是稻盛和夫為了傳播利他思想,著書立說闡述自己的觀點,去感染更多的人。書中的主人公西鄉隆盛,正是稻盛和夫從小就崇拜的偶像,也是他一生中為人處世的標準。他在書中詳細敘述了西鄉隆盛一生的坎坷經歷,完美地詮釋了西鄉隆盛高尚的利他之心。


讓我們走進本書,去了解日本偉人西鄉隆盛的生平事蹟,學習他一生為人民服務的一顆“利他之心”。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一切都是機緣


西鄉隆盛是日本薩摩藩人,在政府部門擔任書役的職務。他酷愛學習,經常去附近的學堂聽學,研讀貫徹了為人類社會奉獻大義精神的《近思錄》。


藩主齊興的世子齊彬也熱衷於研讀《近思錄》,由於齊彬的影響力極高,研讀《近思錄》的人們都以齊彬為尊,成立了“齊彬派”。


齊興的妾室由良所生的兒子久光,覬覦藩主之位,他與齊彬明爭暗鬥,還組織一夥武士成立了“久光派”,與“齊彬派”正面對決。


經過幾番艱難的爭奪戰後,“齊彬派”勝出,齊彬以世子的身份繼承了藩主之位。


齊彬上任之後,特別欣賞西鄉的能力,不僅在工作上對他委以重任,而且還重點栽培教導他。


鑑於齊彬強大的影響力,西鄉的知名度也跟著水漲船高,漸漸地被人們稱為“天下名士”。


西鄉對齊彬非常感激,事事以齊彬為主。


齊彬發現政府要員將軍的身體不好,就想推舉正直盛年、擁有“賢明”口碑的皇室成員一橋慶喜做將軍繼承人,西鄉對他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就連他選擇曾經的死對頭久光做藩主繼承人,西鄉都沒反對。


可在選定將軍繼承人的事上,並未能如齊彬之願。


當時輔佐將軍的官員是大老,相當於中國古代丞相的職位。大老為了專權,竟然擁戴年僅12歲的慶福做將軍繼承人。


齊彬想力挽狂瀾,扭轉這種局面。他一方面致力於穩定民情和增長興業,另一方面則大力推進現代化軍事裝備。


在做好一切準備後,齊彬寫了多封密信委託西鄉去送,聯絡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向天皇上書,要求更換將軍繼承人。


就在朋友們聯名上奏的摺子遞交到天皇手裡的節骨眼上,齊彬突然發病去世了。


一眾官員們失去了帶頭人,聯名上奏的事兒不僅沒有成功,反而觸怒了大老。大老採取了“封堵打壓”的對策,直接派兵搜捕那些上書的官員,西鄉被列入逮捕名單之內。


迫於形勢,他改名換姓移居奄美大島避難,暗地裡關注著政府的動向。


久光繼承了齊彬的藩主之位,他想帶兵進京圍困政府,逼迫政府改立慶喜做將軍繼承人。


西鄉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直接寫信給久光說明利害關係。西鄉的信暫時攔住了久光的行動,但同時也激怒了久光,他下令逮捕西鄉。在西鄉好友的幫助下,他才得以逃脫。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大起大落只為利他


四年後,大老遭人暗殺,久光趁機率兵進京,抓捕了大老手下的一批官員,更換了將軍繼承人。


久光想進一步推動政府改革,但自身能力有限,他想到了西鄉。


因為西鄉不僅在中央政壇頗有聲望,身上還有股“變革者”的氣質。於是就赦免了西鄉,並找人勸說西鄉與他一起推進日本政府的改革。


西鄉也覺得改革的時機已到,欣然接受了久光的好意。


天下藩主紛紛效仿久光,起兵討伐政府。西鄉認為互相殺伐並非良策,他四處奔走於各藩主之間會談,說服他們休戰和談。


由於西鄉來回奔走調節,使得薩摩藩與各藩之間形成了一種同盟,發起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


在西鄉的大力推動之下,“明治維新”圓滿成功,西鄉在各藩主之間有了相當高的威望。


但因為提高了藩主們的地位與權力,對天皇的利益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天皇就派西鄉去與各藩主們交流,說服他們聽命於天皇,使日本動盪不安的政局終於轉入正常軌道,西鄉辭職返鄉。


久光雖然重新啟用西鄉,但他嫉恨西鄉的聲望高於自己,總想找機會報復西鄉。


西鄉一走,他設計讓西鄉的舊部下失去了經濟收入,同時還逼迫他們為政府交納賦稅。


西鄉的舊部下被逼的走投無路了,只能去找西鄉訴苦。西鄉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就率領他們向政府提出一些要求。


而久光趁機上報天皇:說西鄉帶著部下造反了。


沒等天皇批示,久光就指揮軍隊去圍剿西鄉他們。西鄉帶著部下且戰且退,最後退無可退,無奈之下自殺身亡。


西鄉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也是奉獻的一生,他雖然死了,但他一生從不為己,一心為國為民的精神卻永遠流傳。


他的故事被寫入日本中小學教科書中,各學校還把西鄉思想當做對學生最好的思想教育課程。日本很多地方的百姓也都崇拜他,以他為榜樣教育後人。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利他心的影響力


稻盛和夫就是在學習西鄉思想中長大的,不僅滲透了他的整個學生時代,而且還在他創業當中起到了決定成敗的作用。


稻盛和夫堅信只有做到利他,才能真正地利己。因此在日本的電信業被國企電電公社壟斷,電話費高漲的情況下,稻盛和夫決定創立電信公司,與強大的電電公社做競爭,把電話費降下來。


電電公社是電信業界的航母,一直以來都沒有人敢與它做競爭。而當時的稻盛和夫也只是電信業的門外漢,既無知識也無經驗,他的京瓷公司也只是紮根於京都的一家優秀中型企業。周圍的人都覺得他選擇與電電公社做競爭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


或許是源於西鄉的“無私思想”的影響,他決定創業時曾經對著自己的良心發誓:一定要“心如明鏡,了無汙濁”,完全沒有考慮自己是否會虧本。


他一門心思撲在了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進軍電信業,創辦了第二電電株式會社,投入到與實力強大的電電公社的競爭當中。


西鄉曾經說過,“玩弄權謀計策之人,最終會敗給心念純粹之人”。這句話成了支撐稻盛和夫創業的信念。


最終他成功地擊敗了電電公社,把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發展成日本的第二大通訊公司,就是現在的KDDI公司。


稻盛和夫遵從西鄉的教誨,把“要讓周圍的人擁有幸福”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本著“利他”的思想,執著地完成了自己的創業夢。同時也讓他的靈魂得到了刻苦地磨礪,堅定了一生都要利他的信念。


唯有利他,方能成全自己


人生在世,不管是活得轟轟烈烈還是平淡無奇,都會與利益二字扯上關係。像西鄉隆盛與稻盛和夫這種以他人利益為出發點,為大眾服務的傳奇人物必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這樣的人,在世時有人稱讚,即使在百年之後,還會受到後人的讚譽,甚至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他們一生的事蹟也會成為經典永遠流傳於世的。


而那些一生自私自利的人,也想做一些利他之事,讓自己成為被人尊敬、受人追捧的對象。


但是,當他們自身利益與“利他之心”發生衝突時,往往會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做出利己的事來。雖然他們能得到物質上的利益,但他們的所作為會遭受世人的唾棄;


所以,做利他之事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誠心與耐心。


我們要是想真正的離苦得樂,就必須從內心出發,學會不去糾結那些小我的得失,將重心轉為利益他人。


當我們在思想上徹底轉變的時候,就會發現原本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一切,不知不覺間已經不存在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是想“以一顆高潔的心來結束自己一生的旅程”,單靠“人之初,性本善”中先天的那一點點善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唯有靠後天的磨礪,才能使自己成為光輝燦爛的寶石。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注:配圖來自Pexels


*文:一帆,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