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下崗女工的人生軌跡

——根據當事人提供素材整理

長春,一九五二年夏秋之交的一天夜晚,這時正值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三個年頭,那正是一個物質生活較為貧困的年代。一間舊房子裡,傳出了一聲嬰兒微弱的哭聲。魏家最小的孩子出生了。她是個過於瘦弱的小新生兒。後聽奶奶說,生下來頭髮稀疏。全身皺巴巴的,大約不到三斤重。甚至都沒有一個大的狸貓大。哭聲氣息細小,偶爾發一點聲也極其孱弱。更像一個不足月的早產兒。

雖然瘦弱,但卻是很漂亮的女孩兒,大大的眼晴,漆黑的眉毛,雪白細膩的皮膚,圓圓的臉蛋,一付乖乖女的樣子。

那是個鼓勵生育的年代,無疑這小生命的到來,又給家裡增添了一份新的快樂與希望。

父母沒什麼文化,商議著給孩子取名為麗華。那年代的孩子都被稱為祖國的花朵,所以名字其原意隱含著這是一朵美麗小花的美好祝願之意。

在那個物資供應極度匱乏的艱苦年代,使這朵小花兒由於先天營養極度不良,體質羸弱多病。母親經常說貧困年代小花是餓大的,所以她小時長的特別瘦小、發育慢,大腦袋小細脖,連哭都沒聲,聽著如同一隻小貓在叫。同齡的孩子會走了,她才剛能站穩,由於缺鈣細細的兩條小腿彎彎的,似乎來一陣小風就能颳倒。

總算熬到了三歲,一天小花兒突然生病了。一會工夫就緊閉雙眼臉色發青,呼吸也沒有了。母親大哭起來但也無奈,只好把她放在鋪了草的地上。後幸虧奶奶回來看見,用手一摸,說沒死透還有氣兒快上醫院。母親一聽沒死,抱起小花就跑。當時家裡一分錢也沒有。情急之下為救孩子也顧不了那麼多了。鬼使神差的跑到了區政府找到了區領導,一個領導馬上給寫了一張條子。到了醫院也沒用花錢,也把小花兒搶救了過來。人常說,一個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小花這接下來的命運。隨著時代的潮流行進,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經歷捱餓,走過文革動亂歲月,中學畢業就下鄉,回城又下崗這樣一條坎坷的人生軌跡。

小花得救以後。母親心懷感激之情,逢人就說是共產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救了我孩子的命。後來小花記事會說話了,母親就教小花認毛主席像。讓小花不管走到那,見了毛主席像就行禮。說是毛主席救了你一命。這件真實往事很感人。也在小花兒幼小的心靈裡打下了熱愛毛主席的烙印。

聽老人講,魏家上一代一大家十來口人,是解放前從遼寧營口歷盡艱辛一路要飯逃難來到長春落腳。

小花的父親是個不愛說話,有點膽小怕事的老實人。脾氣好,本本分分掙點錢交家,不用說吵嘴,和老伴一輩子都沒有紅過臉。

小花的母親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十五歲就嫁過來,扭動著一雙半大腳(既纏腳又放開)一人承擔操持一大家子繁重的家務活。伺候公婆洗衣做飯,並且針線活好,所有人的衣服鞋子都由她一人來做,所以天天難得一刻有閒。

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人很聰明能幹,遇事很有主見。不識字卻懂做人大道理,對老人孝順,後來主事當家。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做的成功,教育引導孩子走上了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

小花兒身上一個大姐,兩個哥哥。

當年因為家庭生活困難。父親曾主張小花的兩個哥哥不念書,去打零工。但母親死活不讓。說不念書睜眼瞎,沒出息。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唸書。

由於兩個哥哥學習好,畢業都被保送長春六中。為此母親很自豪,說兒子給她長臉爭氣。但由於家裡窮,上不起大學。

大哥上的電力學院,差半年畢業,後來參軍當兵。在部隊幹到團政委級別,後轉業回到地方。

二哥長春郵電畢業工作,後在局長職位上退休。

大姐歲數大,打零工補貼家用,人聰明在掃盲班學習成績最好,工作時已完全脫盲。能讀報也能寫個發言稿。

母親是小花兒的第一任老師。母親平時說話慢悠悠,總是笑呵呵的。生活中從未見過她生氣發火是什麼樣子,這極難作到。尤其對老人要孝順一生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言行舉止,都成為了孩子們的榜樣。使兒女未來受益終生。

光陰飛逝,一晃小花兒八歲了,才去上學讀書。正值六十年代初那段困難歲月,家家為糧食緊張犯愁,頓頓鹹菜稀飯,人人吃不飽。小花兒又身體病弱,所以只能每天眼巴巴的看別人背書包上學,為此也哭過。但沒辦法,硬生生比同齡孩子晚上了一年。

小花兒入學在嶺東路小學。五年級分片又轉到公平路小學。由於學習成績好,又熱心負責,有組織能力,是個班幹部材料,所以深受老師的器重。一直擔任班級中隊長。

走過了六十年代那段艱苦歲月,國家經濟好轉。小花的身體恢復的越來越好轉。面色紅潤,個子也長高了,漸漸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後來身高也達到了1米62。班級分座位時曾經坐在了最後幾排。原來熟悉她的鄰居看見,都不敢相信原來那個小病貓出息成這樣。

66年文化革命運動開始。小升初考試成績作廢。由於運動影響,學校停課了,上不了學,只能在家玩。眼睜睜的又耽誤了一年學業。小花兒白白的少唸了一年級中學課,這是一批人的命運不幸,是時代造成的悲哀。是人力所難以抗拒的。更可悲的是,當時人們竟渾然不覺。

68年夏初。小花兒按街區劃分,升入長春市53中學。由於文革運動耽誤一年,上了中學就是二年級。被分到了二年級六班,並擔任班長(副排長)。當時的提法叫復課鬧革命。但在校期間,學生並未真正學習文化課。所有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讀報紙,跳忠字舞,開批判會和平整操場的校務勞動上。

小花勞動熱情高,身為班長,又要起帶頭作用。一次扛著鐵鍬在去學校勞動的路上,有人問起她幹什麼去?小花兒挺自豪的說:“幹革命”。後來想想幼稚好笑,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文革社會秩序混亂。東盛大街十字路口道路中央建起了一座高大的忠字塔,上有三幅毛主席畫像,但這作法嚴重違背了交通規律。小花以為是長春市建設新變化。滿心歡喜的寫信告訴哥哥。後來哥哥回信說,這是違章建築一定會被拆除。果如所說,後來由於路口行人交通事故頻發,很快就被拆除了。

69年中學畢業。學生面臨的只有下鄉一條路。於是熱血沸騰響應號召也罷,風浪襲來身不由己也罷。小花兒終是義無反顧的融入到了上山下鄉的大潮之中。成為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兒。

70年3月早春。難捨父母,告別長春,灑下一行熱淚踏上下鄉之路。下鄉到二百多里外扶余縣伊家店公社農村。開始了為期兩年多的知青生涯。這裡地處偏遠。滿目陌生,經濟落後,生活艱苦且勞動繁重。

在農村這片廣括的天地裡,體驗了集體戶的知青集體生活,參加農村各項生產隊勞動,真正經受了勞動鍛鍊的洗禮。也對農村生活、風土人情各方面有了深入的瞭解。更鍛鍊了人的意志品質。使人有了一種脫胎換骨的感悟:農村真苦,農活真累呀。

後來由於母親身體有病。又轉戶到長春附近的懷德縣大嶺公社。此時下鄉前的一腔熱血與激情已消磨殆盡。

七三年自辦困調回城待業。當年知青政策允許困難調動,主要因為大哥是現役軍人。家裡是軍屬,所以特殊照顧。這也是許多知青的一條回城渠道。

雖然離開了農村,回到城市,但卻角色轉換成為了一名無業無收入的待業女青年。那一年小花兒21歲。

但一個大姑娘,每天在家無所事事,出來進去的,總不是那麼回事兒。後來經人介紹。到民豐小學當代課老師,教二年級。

去學校的第一天,校長要檢驗一下小花的文字板書能力。對此小花非常自信,立刻在黑板上工整流利的寫下一段毛主席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放下粉筆,立刻受到了校長的表揚,說字寫的比有些老師都好。同時這次考察也順利通過,成為了一名代課老師。

接下來的日子,駕輕就熟的教學,每天按部就班的上午上課。下午帶學生到工廠學工勞動,到塑料廠去包塑料布。

期末考試,很多老師坐到一起統一出題。小花兒出了一道混合運算文字題。後來由於難度大,而未被學校採用。

不可否認的是,當過老師的經歷,曾經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很值得人留戀回味。但造化弄人,如果堅持到轉正,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光榮下崗”了。總之這代課一年時間的這段時光,是小花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歲月,頗值得紀念回味。

75年社會招工。小花兒辭職離開學校。進長春市化工六廠當了工人。這是一家區屬企業。雖然是個小廠,但當時廠裡經濟效益好,工資福利待遇高。後又引進了些先進設備,生產蒸蒸日上。有時小花兒去上級機關送報表。別人問起,都會自豪的說我是化六的。並且常常會引來很多人羨慕的眼光。

就是在這個工廠裡。小花兒勤勤懇懇工作了18年。灑下了無數的汗水,付出了大量心血,更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歲月與年華。

入廠先在制臘車間,後又調到硅酸鈉車間。工作性質屬於高溫作業,並且三班倒。工作環境艱苦粉塵大,是由特別細的肉粉色硅砂和純鹼攪拌投入爐中融化後,成品叫硅酸納,也叫水玻璃。操作時,幾千度的高溫,正面烤人酷熱,背後又冷風刺骨寒。

車間內搞大會戰。小花兒工作積級,實幹肯幹能吃苦。帶頭寫挑戰書。由於工作出色,3%漲工資小花榜上有名,又連續幾年都是廠裡的先進工作者。並被提到車間辦事員。也是一起進廠40人中,第一個走出班組的人。

第二年,廠長找小花兒談話,激勵她說巾幗不讓鬚眉。男人能做到的,女同志也一定能做到。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這樣小花兒又擔任了一年車間主任工作。其間群眾威信高,工作能力強,後來提拔到厂部任勞資員。

後來廠裡搞優化組合。好幾個科室爭著要小花兒,結果後來被動力科要去。由於寫算動筆能力強,分配去管科技檔案和能源,當年就被區檔案局評為優秀工作者,並經常向外單位組織來參觀學習者介紹經驗。

75年,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小花兒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搞對象談戀愛。用當時時髦的一句話就是,革命生產兩不誤。也叫有正事,但二十三歲,也確實到了考慮個人問題的時候了。

用小花兒自己的話說:對象人品好,長得不好,可字兒寫得好,這也是看好他的一點。另外愛乾淨講衛生也是尤其重要的又一點。其實女人喜歡一個男人,不需要很多理由。一旦喜歡了,便愛屋及烏,也便全身都是優點了。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夲質與人品。這樣才能志同道合的擔起生活重擔,共同走過風風雨雨。

77年10月1日,瞭解相處三年後,小花兒結婚了。步入婚姻殿堂,帶著親人們的祝福,婚禮沒有大操大辦,一切都是那樣的簡單樸素。雖然經濟條件並不富足,但婚後的生活是甜蜜的。

沒有房子,貪黑起早撿磚頭,在屋前壓蓋了一小間婚房。燒柴限量緊張,兩人就去人民大街掃落葉燒炕。偶爾一次發現兒童公園裡邊長有半人高的蒿草。高興的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借了一臺手推車,割了滿滿的一車。雖然弄得滿身灰土。臉上也被汗水淌出一道道的黑印。卻對視而笑,雖然累卻覺得挺值。因為這草比樹葉好燒。當時絲毫感覺不到什麼苦,覺得這就是幸福。

結婚就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愛管事兒,—直管到八十歲,凡事不管對錯總是喜歡說。但多年來婆媳關係一直融洽。雖然有時也生過氣,但當媳婦兒的忍讓。所以從未發生過口角,也沒有紅過臉。四十年如一日,老婆婆健康長壽,現在都90多歲高齡了,還每天精心呵護伺候著。曾受到了很多人的羨慕和讚揚。

後來有了女兒小小花兒,責任更重了,每天上班一家三口一臺自行車。前邊輕後邊兒重。一次壓得車頭都立了起來,險些摔倒。雖然說起來可樂,但為了工作,仍然不辭辛勞風雨無阻。

小花兒家事處理的好,全是受到了好家風的薰染。因為孃家媽始終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上行下效,包容孝順老人的傳統美德早已根深蒂固,母親經常對小花兒說,對老人不光讓吃飽穿暖,更要順,這才是孝。母親的這些話已經深深的融化在了女兒的血液中,並落實在了行動上。

小花兒在操持家務上,只要家裡來了客人或過年過節,做菜喜歡花擺,講究色香味,注意鑽研,路過飯店看簡介圖案,看各種食材造型,回家就試著做。由於菜的造型好看,看著更像一件藝術品,結果往往使別人都到了不忍破壞吃下的程度。這技能與愛好也是奇葩了。

小花兒有才氣,有一定文學基礎,十分喜歡讀書寫字,更喜歡動筆寫文章。

有一次聽廣播,吉林臺有一檔英子主持的節目,是反映改革開放內容的很有特色。突然有一天,英子讓大家投稿,一下激發起了小花兒那久己有之的寫作熱情。不顧愛人反對,信心滿滿的決心投稿參與一下。

夏天,晚上吃完飯沒啥事兒,立刻動筆寫了起來,這也是一次厚積薄發的過程。坐在那裡20分鐘,三頁半信紙一氣呵成。稿子寄出去沒幾天,一天上班時,生產科李科長,通知她的稿子獲得了三等獎,這個消息讓當時屋裡十多個人都很驚訝!就連小花兒自己也沒有想到。心情自然是高興的。

電臺頒發了一張精緻的大紅獲獎證書,獎品是一臺小半導體收音機。雖然半導體收音機早已沒有了蹤影,但獲獎證書還在。

魏麗華同志:

您的作品榮獲咱們的好日子有獎徵文優秀作品獎,特頒發此證。

下邊是圓形紅色公章上刻:

吉林省廣播電視信息臺。北國農家樂節目組, 99年7月31日。

由此人們不難洞悉,小花兒是一個熱愛生活,勤奮有愛心並且知足常樂的人。

但生活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人生註定要有坎坷與磨難。伴隨著改革開放,一場席捲全國的工人下崗災難,像洪水猛獸,咆哮著不可抗拒的向她襲來!

但在這裡,此文並不想追究探討下崗產生原因及其歷史背景,下崗的是非對錯,讓後人去評說吧。

下崗工人,這是一個曾經涉及廣大民生的苦難現實題材,也是一個極其敏感一時難以說清的國家大事。每一個親歷者都會有一份艱難痛苦的記憶。人人掙扎在經濟和心理雙重壓力之下,可謂往事沉重,痛苦不堪回首。

聽說在全國範圍內,不知有多少下崗工人,由於再就業機會少,沒有經濟收入,生活貧困無助,不堪忍受巨大壓力,成為社會一批底層群體,為此家庭破碎者有之,絕望自殺者不在少數!所以說下崗是一場災難毫不為過。

一時之間人們彷彿感覺天塌了下來,恐懼焦慮著急上火,飯碗沒有了,想活著太難了,過程經歷說出來都是血和眼淚!

92年,小花兒和愛人先後下崗了。這一年她40歲。雖然早有下崗的心理準備,但等待下崗前,卻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等於鈍刀子剌肉一樣難受。下崗後,正值人到中年,家中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拼搏爬坡階段。尤其孩子上中學,學習緊張繁重,正處在讀書處處用錢衝刺時期。

下崗當時,人生正處於年富力強的工作黃金期。卻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無業遊民,早早的沒有了工作,失去了掙錢養家的能力。

沒有工資,相當於人身上沒有了造血功能,生活難以為繼,想想太可怕了。

像當年的知識青年下鄉一樣。大批的下崗工人湧向社會。僧多粥少,找工作難。無論你原來在單位做什麼,現在是能給錢就去。為了有飯吃,什麼活都得幹。沒有任何挑選的餘地。

求助親朋好友,好不容易給愛人找了一份燒鍋爐的活。是給一棟2層小樓供暖。這小樓是日本人建的,年代久遠很是破舊。鍋爐在一個發黑的小地下室,裡邊陰暗狹小,環境惡劣嚇人。

雖然工作條件這樣,每月工資只有150元。並且沒有休息日。鍋爐用煤,要自己往下運。一個人幹不過來,所以經常要全家出動幫助運煤。

由於鍋爐房設備老化,經常損壞出故障漏水。有一次回來時全身上下澆成了落湯雞,很是狼狽。鞋上也凍上了一層冰。看著原來一直做行政工作的愛人遭這個罪。小花兒不禁一股心酸湧上心頭,眼睛溼潤了。於是勸他放棄不幹了。愛人堅定的說,熟人介紹不能給人打臉。怎麼也要堅持有始有終。但更主要的還是為了全家老小不餓肚子有飯吃。才支撐著人們堅持下去。這也是所有下崗工人的一條共同信念。

相比男人,女的找工作更難。沒有門路,求職只能去中介公司。幹什麼的都有:

餐廳服務員、、洗菜切墩兒,端盤子、刷碗,幹零雜活。

家政:照看伺候病人,端水送藥。看孩子做保姆,洗衣服擦地幹家務。

鐘點工:每天規定時間來工作,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上下學,搞家庭衛生,收拾屋子做飯。

聽別人講,有一個女的在給別人家擦玻璃時。不小心從五樓掉下來摔死了。也有摔傷癱瘓的,後果十分慘烈。

看似活多,但用人的十分挑剔,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容易。有時看好一份,好話說盡,就差下跪磕頭了,人家也不用。難哪!畢竟還是求職的人多。

綜上這些,實際上受僱於人,打工幹活,昔日的國家主人翁,己經變相成了新一代僕人、傭人,苦力,任人驅使,這其中低聲下氣者有之,戰戰兢兢者有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更不乏忍氣吞聲。除了艱辛,還尚有一份屈辱的成分包含其中。

曾經經人介紹給去家裡人當保姆,月工資300元。工作是看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孩子父母常年工作在國外,一直由外公外婆帶著,兩位老人已經年近古稀,原都是地質學院教師,對人和善態度和藹。

小花兒第一眼看見孩子,就感到與孩子投緣。胳膊瘦的像麻桿兒,大眼睛忽閃著,十分可愛。看著就像個漫畫中的小孩兒。一下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頭髮稀疏瘦弱的樣子連相。把他抱起來,親一口他的小臉蛋。可憐這麼小的孩子就離開父母親,小花兒觸景生情一下觸動了自己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激發出了一個女人和母親的天性與夲能,鼻子一酸心一軟,眼淚差點掉下來,那一刻,決心用自己全部的母愛給他彌補。

第一眼看到的場景,兩位老人裡外屋,追著攆著給孩子餵飯。她走進去,輕聲問他幾歲,叫什麼名字?他不認生很乖的說叫桑英旗。姥姥說這名字是他爸爸給起的,意為長大以後他能扛起家族在這面大旗。可見對他未來寄予了無限厚望。

那以後每天都抱著他,去到附近操場踢球。別人不知道的,都以為是孩子的親姥姥。但對他卻是傾注了大量心血。

想讓他增強體質,必須多運動多吃飯。同時必須讓他與其他孩子合群而減少孤獨感。操場小孩子多。當過老師與孩子打過交道的經歷,在這裡有了用武之地。過了幾天孩子也由最初的三五個,發展到十幾個在一起玩兒。組織他們跑步,分組踢球,教唱兒歌。看著孩子們活潑的樣子,心中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若是休息一天,孩子們就會找。連其他奶奶,姥姥,阿姨們也會找。她們已經習慣了孩子們的集體活動。這樣他們能夠坐在一起說話嘮嗑閒扯。

漸漸的小英旗也能吃飯了,人也胖了許多。老兩口看著十分高興。破例給她又找了一份鐘點工,可增加些收入。利用下午孩子睡覺的間隙,去給旁邊曹老師家遛小狗。這在別人家裡是不允許的。但這是用看孩子的真心愛心換來的回報。更重要的是老人對下崗工人的同情之心。

兩年後孩子上學了。雖然依依不捨,但也沒有辦法。於是小花兒只好二次下崗。從此又走上了求職的漫漫長路。

當時婦聯屬於大型中介,能幫助介紹解決下崗女工再就業,但工作範圍也全是服務員,家政,保姆之類。所以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心去婦聯尋求幫助。

下崗後一段時間,她迷茫失落,自卑無助。通過兩年保姆工作。也使人收穫了很多不同於工廠的社會經驗。變得堅強了,對自己也有信心,別人能做到自己一定也能做到。

那年初秋。她穿一套灰色格子西裝,腳踏棕色高跟鞋。高盤頭髮,帶一副肉色框近視鏡。氣質給人感覺比較高雅。這其實不是刻意裝扮平時,平時穿戴就是這樣。總覺得穿的乾淨整齊,對別人也是一種尊重。但這卻是自己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因為在別人的眼裡,這身裝扮,根夲就不像個下崗女工。

結果到了登記處,主管李老師那裡,鬧出了一場誤會,他以為小花兒是來找家政的人。問要找什麼樣的家政服務員?聽說是來找工作的,人家卻不信。說看你像個老師,這裡沒有你乾的工作。旁邊還有人推波助瀾冷嘲熱諷,直言這樣誰敢用你?

當時她很是生氣,這明明是以貌取人。忽然想起社會上流行的那副對聯: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橫批:不服不行。

當時的這種境遇,就真實的詮釋了人進入到這種尷尬境地。服不服都不行。

由於太需要一份工作了,但磨破嘴也不行。讓人灰心喪氣,愁死人了。

之後她自己開始反思。完全是形象惹的禍。於是穿上工作服,摘下眼鏡,脫下高跟鞋,梳個馬尾辮兒。對著鏡子一看,立刻顯得老了許多。這身打扮讓她再次鼓足了勇氣。重新又踏上了求職之路。

去到一家海燕家政公司,海燕是一名新畢業的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在社會上很有知名度。

走進登記室,滿屋子人亂哄哄的,都是等待找工作的下崗女工。大家在那裡扎堆兒閒扯。每天是早上去晚上回來,和上班一樣。慢慢等待是這裡的主題。

雖然和這些人命運相同,但平時卻搭不上話,小花兒每天只能坐在角落裡默默的看報紙打發時間。

一次海燕出去辦事。臨走說要來電話,拜託大家幫忙記一下。這些人當時答應的響亮。真來了電話誰也不接。她怕電話信息沒了耽悞事,所以就急忙記下了。

海燕回來問起誰記的電話,知道了這件事。過一會便說:魏姐,你給我當後勤吧,工資500元。當時伺候不能自理的病人,才是這樣的工資,而且又髒又累。能有這樣的工資待遇,實在令人又想不到又高興。自然是求之不得。

其實這事絕非海燕臨時起意,應該也是醞釀已久了。

她特別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所以事事細心想在前,凡事寧願自己累點多幹,也不讓領導批評。

僅僅試用一週後,海燕說小花兒工作認真,有能力態度又好。走到哪裡多長時間都放心。決定把辦公室日常內勤工作交給她辦,從此小花兒便一人坐鎮。經理出去旅遊,打牌喝酒,成了甩手掌櫃的,一個月只來一次。其實任何事物只要用心,都是抓住規律深入進去,幹會了就不難。時間長了,別人都誤以為是她開的公司。

在業務上,小花把僱主和求職人員仔細分類,做出明細。當時的家政特點,除了下崗工人,農閒時農村人來求職的多。而且一來就是一幫一幫的,對於這些人,還要進行上崗培訓。這時候她當過老師的經歷起了作用。可以發揮講課特長。

一切從最基礎做起,內容包括個人衛生,禮貌用語,家電使用保養。注意不參與僱主傢俬事,發生情況要及時報警。熟記主要報警電話號碼。分清120,110,119等等的各種功能。

講究職業道德規範,做人要誠實守信。要講良心,將心比心等許多方面。培訓以後,才能上崗。

有一年冬天雪大,天特別冷,一個農村小姑娘,回到公司裡。因早上起的晚了,僱主沒吃上早飯,說這月不給開工資。看著十六七歲小姑娘無助的樣子。讓人又心疼又生氣。經理讓小花兒去處理,於是帶著小保姆,頂風冒雪去討薪。

僱主家住越層樓房。開門後,屋裡暖暖的,與室外嚴寒世界比較,真是冷熱兩重天。室內裝修豪華,兩女兩男穿著背心兒正在玩麻將。

進門來,小花兒首先是給僱主賠禮道歉。然後強調,小保姆還是個孩子,偶爾失誤一次,就扣一個月工資,這做法不對欠妥。誰家都有孩子。在城裡,這麼大的孩子還在唸書。說完以後,也許是良心發現。或是怕誤了麻將。最後總算答應工資照發。

回來的路上。看著小保姆高興的樣子,讓人心裡不是滋味。這樣的有錢僱主,玩麻將,輸贏幾千不在乎。卻算計小保姆這點工資,心太黑了,一點人味都沒有,都是些素質低下的暴發戶。

小花兒與小保姆邊走邊談。重心長的告訴她,馬上過年了,回家給父母買些禮物。陪他們過個年。她卻嬉皮笑臉的說,農村廁所凍屁股。真是孩子話,還不能完全理解天下父母之心。

小花兒由於工作盡職盡責,儘量達到僱主與保姆雙方滿意。對一些貧困的農村孩子,同情照顧。送她們舊衣物,幫她們理髮,讓她們節省一些開銷。幫助別人是母親從小的教導。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種信念一直延續下來。

由於服務周到質量好。僱主曾給公司送過錦旗,婦聯派記者來採訪經理,消息登報後,立刻使公司聲譽大振。

大約97年,在海燕公司工作了三年。後因經理家裡來人而被取代的同時,小花兒又第三次下崗了。

通過幾年工作能力實踐。對自己建立起了信心。必須做好保姆工作。當時有個信念。用事實顛覆改變世人對保姆的偏見。並且認死理兒,要去只去老師家。

教師是她最崇拜的職業,認為老師為人師表素質高,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雖然自己的教師夢破滅了,但去教師家做保姆,是個為自己圓夢的機會。於是就有了在五位老師家做保姆的工作經歷。

第一家是客車廠子弟小學的一對年輕教師,三十來歲,有個四歲男孩叫咪咪虎,白白胖胖很可愛。但就是不去幼兒園,每天上午陪孩子戶外踢球。但下午不睡覺,想盡一切辦法也沒用。為此小兩口對小花兒,有些不滿意,但孩子不睡覺是原來養成的習慣。現在怨別人。並且語言極其難聽,讓人反感,難以接受。不知是小學教師素質差,還是年輕有代溝,想不明白。雖然為了生活需要這份工作,更喜歡孩子,但更不能委屈自己,小花兒一氣之下,辭職。

第二家是體育學院的女老師,生小孩沒人照顧,和婆婆又合不來。也算臨時幫忙。小樂樂滿月後就回來了。雖然時間短但相處的好。但兩人以後還有聯繫,互相來往辦事,也都盡力幫忙。人工作主要需要順心是最重要的。

第三家是財貿學院辛老師,是一個年近80的老太太,腰板兒挺直,身材修長,1米70的大個。小花稱她為辛姨。她公公,丈夫,女兒三代人都是老師,所以學校專門給她家頒發一塊金框榮譽匾額,上寫“教育世家”四個大字。

每週搞一次衛生。不等幹完活,辛姨就笑眯眯的,聲音很柔的說,小魏,今天到此吧。然後,聽她唱歌,講自己相親結婚,夫妻恩愛一生的故事。

辛姨是國高畢業,很有修養,生活有品位。是學校老年模特隊的成員。有時候穿上旗袍,人顯得年輕,又充滿活力。在室內秀上幾圈模特步,人顯的又有氣質又有藝術範。

老太太喜歡看書。書房裡有許多藏書。家裡還訂了很多雜誌,處處彰顯了這是一家書香門第。小花兒每次走時,辛姨都會親親熱熱的送出老遠。但辛姨卻從不與鄰里閒聊,說是話不投機沒有共同語言。看來物以類聚不能勉為其難。老太太給她留下了一段極美好的深刻印象。

後來辛姨去北京兒子家住了,那以後便再未謀面。一晃二十年了,啊!她真想念這位可愛可敬的老人。

第四家是地質學院,一對70多歲的老教授。男的姓段,女的姓安。女兒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老兩口。

安老師得了腦血栓,病情嚴重,肢體和語言功能喪失。每天上午都去醫院打針。

小花兒天天午飯後,做完家務。便開始教她發音,說話,唱歌。與病人打交道,需要極大的耐心,往往有時令人哭笑不得,因為是病人,但也沒有辦法。過了一段時間,收到了效果,漸漸安老師說話清楚些了。有了明顯的進步。段老師說這全是小花兒不厭其煩認真教的功勞。

家中養了一貓一狗兩隻寵物。那貓不聽話,經常在地板上撒尿。一次由於忙著做飯,沒來得及擦。為此小事,段老師不高興。態度不好說話語氣很橫。一下讓她感到很多委屈湧上心頭,當時很難接受。平時她表面很樂觀,但內心脆弱敏感自卑,自己再累也不怕,就是接受不了別人誤會與不理解。氣不過與之據理力爭起來,最後鬧的不亦樂乎,一衝動立刻走人。雖然晚上段老師打來電話,賠禮道歉。說是因為老伴有病心煩,不該錯怪了她。雖然說了很多挽留的話,但她終是沒有回去。

她現在想想,很對不起兩位老師。當時很不理智,等於做了一件傻事。讓彼此都感到很傷心。如果是現在,這樣的事情是絕對不會發生了。

第五家是一位吉大博士生導師。於導年近七十歲,賦閒在家,是一個標準的東北男子漢,聲音醇厚,患有輕微腦血栓,但講話嚴謹邏輯性強,知識淵博 ,語言犀利。尤其生活中很有意思。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老伴總說他白活。於總一聽就生氣。立刻就會很認真的反駁,什麼其一其二,講的條理分明頭頭是道。那架勢酷似辯論,直到老伴兒服了才罷休。性情中人書生氣十足,但不乏任性,固執,率真。

於導很注重形象禮儀,平時總是禮帽西裝白手套,拄個文明棍。

每天上午9點,是固定陪他們二人上街散步時間,也是最令人心中忐忑不安的時候。於導家住東民主大街,過紅綠燈時。他文明棍一舉,當交警指揮交通。車輛都給他讓路。說不信車敢從他身上開過去,那情景危險嚇人,簡直是拿生命開玩笑。

有一次,他兩個學生從美國留學回來,請他去酒店用餐。於導像接見外賓一樣,精心修飾一番,十分正式莊重,西裝革履系一條紅格子領帶,皮鞋鋥亮。禮帽,手套,拐仗。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氣度不凡優雅紳士。完全超然不同於常人。

小花兒尤其喜歡羨慕教師這個職業。有時會傻傻的想,當一名老師今生難以如願,如有來世,三尺講臺必有自己一席之地。

後來於導老伴闌尾炎手術住院,於是辭職離開。

屈指算,在這五位老師家中總共工作生活了五年時間。其間不但自己受到了歷練。也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收穫。也算今生無憾了。

找不到活又推向市場,又是一番新體驗。沒錢租攤位只能在外擺地攤兒。城管一來就蠻橫執法,和鬼子進村大掃蕩一樣。不管什麼東西都往車上扔。並且挑選他們能用得上的。稍加理論就拳腳相加,嘴臉言語一付窮兇極惡相,那場面混亂,令人氣憤難當又無可奈何。這些人都是城管從社會上招來的閒散人員,素質低下,兇狠程度堪比流氓。所以只要城管來了,整個市場立刻雞飛狗跳,幾無寧日。

因為擺地攤也需要機靈反應快,小花兒眼神兒不好。有了情況跑的慢,這一天總是提心吊膽的終是不行。

進市場賣點啥?成了難題。幹個體的親屬有好幾個都幫忙出點子。賣水果損耗大。賣豬肉要會動刀切肉。這兩樣都不行。最後選擇賣幹豆腐省心,不用去上貨,別人還給送貨。

花2000元租個小床子,但站一天下來只掙十元錢。究其原因,旁邊的同行說小花兒不會用秤。飯店的老闆也說是秤的問題。你的秤給高了你還掙啥錢?但她不但不會在秤上做手腳。就是給別人平秤,也於心不忍。感覺像偷人東西一樣。天生就不是個做買賣的料。

由此可見,經商買賣人也是一種才能。奸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下崗生活費,各單位情況不一樣。效益好的可以獲得一些補償,效益不好,乾脆一點兒沒有。開始每人每月發放一百多點,但半年後停發。家庭經濟舉步維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一度感覺很悲觀厭世,總有一股苦味瀰漫在心頭。思想苦悶每天吃不下睡不著,抑鬱絕望到似乎沒有了活路,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總感覺自己做人很失敗。

但有時回頭一看,又發現世上還有許多不如自己的人。只能如此這般不斷的進行自我心理寬慰疏導。很快就走出了這段心理陰霾。

但人終歸是要吃飯的,有幾年冬儲菜堆滿廚房,生活水平下降,回到最低點。

300斤白菜,200斤土豆,50斤蘿蔔,30斤芥菜疙瘩做鹹菜。還要醃一缸酸菜。

吃菜又回到老三樣,白菜土豆大蘿蔔,夏天的青菜也只能買成堆兒的低價便宜菜。

買米也買最陳舊打折的米。婆婆每天去超市排隊。但便宜米購買限量,每人一次十斤。回家後再把發黴的米粒兒一點點的挑出來。

洗衣服不敢用洗衣機,為了省電。婆婆就像個監督員。整天看著家裡這幾盞燈,保證一個屋亮,其它全關。總之為了節約幾塊錢電費,一切從點點滴滴做起,能省就省。

冬天。下崗工人因交不起供暖費,被強制停氣兒。熱力公司五六個人進屋關供熱閥門。手拿著扳手管鉗子,氣勢兇兇的混橫象土匪一樣。進屋大喊,你家沒交費停氣兒。不容人說話。這種現象,對於市場經濟而言,應該也屬於正常範圍。但下崗工人這個群體沒工作,沒收入,交不上費用,是社會造成的,誰會願意交不起費,也實在是一種出於無奈之舉。

到小花家來關氣時,當他們剛要關閉閥門。她那一刻不禁悲上心頭,控制不住哇的一聲哭了。說住了幾十年小房,好不容易上樓。不供暖氣和小房有啥區別?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總之那一刻什麼都想起來了。

可能怨恨無助,語速也加快了。哭訴自己小時候捱餓,下鄉,下崗一樣沒落下,現在又找不到工作沒錢,嘆息自己的命,咋這麼苦……。這一切,如開閘洩洪般一骨惱的全說了出來。

聽完哭訴,其中有一人可能是個管事的小頭頭,說她家別關了。小花兒看那人年紀與自己相仿。應該也是個下過鄉的知青。同齡人共同的經歷與苦難打動了他,勾起了同情惻隱之心。結果那一年總算沒被停氣兒。

但之後接下來的四年。因沒交費還是被停了氣。整個漫長的冬季,加上入冬開春兒供熱前後。大約近七個月沒有暖氣,人太遭罪了。屋裡和冰窖一樣。寒冷如影隨形,如同魔鬼附體難以擺脫,人也只能硬扛著。但比寒冷更甚的是人心裡的那份煎熬與痛苦。這真是一段讓人永生難忘的苦難歲月。

下崗直接導致了生活貧困和惡劣的生活狀況。這些無時不在慢慢侵蝕著人們的身體。許多人為此生病住院,陷入貧病相交的困境。小花兒由於先天身體素質較差。經不住這樣的折騰,留下了隱患。若干年後突然患上了神經末梢炎。手發麻,躺在床上不能動。後經治療慢慢的有所好了起來。可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誰能說這病的成因與寒冷潮溼無關呢。

下崗失業是造成這些苦難的根源,殘酷的經濟社會,現實無時無刻的碾壓蹂躪著缺錢的下崗者的神經和肉體。金錢輕蔑的向人們獰笑著,它讓人又愛又恨。所有下崗人在缺錢面前屢遭重擊。留下的只是一場不堪回首的痛苦與噩夢。

雖然苦難深重,但日子還要繼續下去。人們只有選擇默默堅持。生活好像兩杯又苦又甜的酒。所有的人都要去品嚐。先喝下這杯人生的苦酒,事物自然規律決定,便會先苦後甜,一切會越來越好。這對於未來人生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命運多舛的中國五零後這一代人,遭遇十年動亂,十年下崗生涯,但人這一輩子又會有幾個十年呢。

不覺幾十年光陰逝去,又似乎是彈指一揮間。

2002年,小花兒也變成了老魏,終於熬到了退休,也從此脫離了下崗工人的行列,輕輕的揮揮手,告別了那個令人刻骨銘心的下崗歲月,邁步走進了退休生活。有了一份退休工資,經濟上有了一份基本的保證,漸而日子變的快樂幸福又美滿。

老魏熱愛生活,一直身上正能量滿滿又精力充沛,興趣濃厚廣泛。退休生活也是豐富多彩。

08年北京奧運會前,參加市裡組織迎奧運萬人長跑公益活動。當時吉林省著名籃球運動員孫軍領跑。每人發一件印有孫軍頭像的背心。還有一個小籃球筆筒紀念品。長跑從文化活動中心出發,到自由大路友誼商店返回。用汗水錶達了中國人喜迎奧運的自豪心情。為鼓勵參加者,又頒發了精裝榮譽證書:

感謝您參加,“攜手網通,相約奧運”,全民健身跑活動。您為健康奧運作出了積極貢獻,特發此證留念。

活動組委會並公章

2007年5月17日

參加雕塑公園開園儀式典禮。拉著老伴共同加入到栽樹的義務勞動中。滿心歡喜的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熱量。

保持精神樂觀,有一個陽光的好心態。相信一切會變的越來越好。

喜歡體育鍛煉,每週日堅持到淨月參加徒步活動。後又到區老年大學學習聲樂。通過學習,不斷的完善提高了自己的聲樂素養與能力,並且其樂無窮。

近年來更加與時俱進。玩起了手機微信。更加開闊了視野。同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聯繫,常在網上視頻聊天。還經常參加一些同學聚會,小飲一杯。暢敘友情回憶過去。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沒有理由不好好享受幸福生活。這大約是曾經的下崗工人和所有五零後的共同心願吧!

這篇小文采用高度紀實手法,真實記錄了一個下崗女工各個時段走過的主要人生軌跡,它也是反映歷史的一面鏡子,具有某一個層面上的特定獨特代表性,也更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衷心希望,對沒有上述經歷者能增進一些認識瞭解,引發深思。有親身經歷者,能夠從中勾起一些自己的回憶,產生一些共鳴。這樣,這篇文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聞志剛

2018年於松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