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信賣兩個億,趙孟頫究竟寫了什麼?

2019年11月19日,中國嘉德秋季拍賣專場,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早期作品《致郭右之二帖卷》,以2.3億元人民幣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將近2.7億元人民幣,創下趙孟頫作品拍賣最高紀錄,也把《致郭右之二帖卷》推上了2019年嘉德秋拍最貴拍品的寶座。

兩個郭天錫,誰是收信人?

《致郭右之二帖卷》,兩封書信寄給了同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

他叫郭天錫,是趙孟頫的朋友。

在趙孟頫的朋友圈裡,其實有兩個郭天錫。

一個郭天錫是山西人,擅長書法,更擅長收藏字畫,是元朝著名的書畫鑑賞家和收藏大家。這個郭天錫雖然說家在山西,但卻長期在江南做官,與年輕時的趙孟頫住處相近,喜好相同,所以經常來往。

另一個郭天錫是江蘇人,既擅長書法,也擅長繪畫,有過一段窮困潦倒的日子。為了混口飯吃,他曾經模仿趙孟頫的技法,畫了很多贗品,冒充趙孟頫真跡公開出售。趙孟頫知道了,也只是付之一笑,沒有深究,反倒慷慨解囊,幫他解決經濟問題。

由此可見,這第二個郭天錫跟趙孟頫的交情也不淺。

一個山西郭天錫,一個江蘇郭天錫,都跟趙孟頫有交集。那麼,今年在嘉德拍場上以兩個多億成交的《致郭右之二帖卷》,究竟是寫給哪個郭天錫的呢?

答案是,它們是趙孟頫給山西郭天錫寫的。

從祐之到右之,趙孟頫有沒有寫錯別字?

山西郭天錫,名天錫,字祐之,號北山。趙孟頫給他寫信,稱字而不稱名,有時喊“郭祐之”,有時喊“祐之二兄”——山西郭天錫在家排行第二,“祐之二兄”就是“郭祐之郭二哥”的意思。

江蘇郭天錫,名郭畀(bì),天錫是他的字。趙孟頫如果給他寫信,也是稱字不稱名。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趙孟頫信札當中讀到“致郭天錫”這樣的字樣,那才是寫給江蘇郭天錫的;如果寫的是“致郭祐之”,那甭問,收信人一定是山西郭天錫。

現在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山西郭天錫字祐之,而在《致郭右之二帖卷》當中,趙孟頫的稱呼為何是“右之”呢?難道趙孟頫寫了錯別字嗎?

趙孟頫確實寫了錯別字。

不過在宋元之際,上至朝堂,中至官場,下至民間,人們為了讓書寫更快捷,常常用結構更簡單的同音字來代替比較複雜的字,甚至會創造一些更容易書寫的新字,來代替筆畫複雜的舊字。這些新造的字在古代並不算錯別字,而是被稱作“俗體字”。宋朝和元朝的俗體字越來越多,越來越流行,以至於民間書坊會為此出版專門的《俗字譜》,也就是俗體字大全。

應酬失宜,趙孟頫因何憂煩?

先看第一封(如圖)——

兩封信賣兩個億,趙孟頫究竟寫了什麼?

趙孟頫《應酬失宜帖》

孟頫拜覆右之二兄坐前:

孟頫早間承伯正傳道尊意,自知疊數幹瀆為罪,擲還三物已領。但此番應酬失宜,遂有遠役之憂。今雖見爾辭之,尚未知得免否?若必欲行,將何以處之?憂煩不可言,奈何奈何!外見伯正言及前此《王維》《蘭亭》二卷,此乃他人不知兄所以相與之厚,故有此謗,今謹以歸還,使知孟頫亦非為利而然,示入幸也。

專此代面,悶中作字,或直率告,不見罪。孟頫拜覆二司戶位。

這封信因內文有“應酬失宜”4個字,所以被後世收藏家稱為《應酬失宜帖》。

信尾稱山西郭天錫為“司戶”,是因為郭天錫擔任“鎮江路判官”,相當於唐朝地方官裡的“司戶參軍”。

趙孟頫幾次三番請山西郭天錫辦事,究竟辦的是什麼事呢?山西郭天錫退還了趙孟頫的三件禮物,那些又是什麼禮物呢?限於史料匱乏,目前不得而知。

但是,趙孟頫在信中說他“應酬失宜”,以至於有“遠役之憂”,這個是可以考證出來的。查《元史·趙孟頫傳》,結合趙孟頫年譜,這封信應該寫於1291年趙孟頫被解除“兵部郎中”一職之後、1292年出任“濟南路總管”一職之前。

兵部郎中與濟南路總管,兩個職位是平級調動,但是趙孟頫並不想離開京城。

在給岳父的信中,他說“孟頫除授未定,苦多樂少”;在給朋友的信中,又說“不肖上言失當,欲罷不能”。

從這封《應酬失宜帖》裡也能看出端倪:“今雖見爾辭之,尚未知得免否?若必欲行,將何以處之?憂煩不可言,奈何奈何!”不知道能不能“得免”,一想到下放就“憂煩不可言”,這才是趙孟頫的真實心理。

兩封信作於何時?

再看第二封(如圖)——


兩封信賣兩個億,趙孟頫究竟寫了什麼?

趙孟頫《奉別帖》

孟頫再拜右之二兄坐前:

孟頫奉別以來,已復三年矣。夙興夜寐,無往而不在塵埃俗夢間,視故吾已無復存者,但羸得麵皮皺摺,筋骨衰敗而已。意謂吾右之優遊閭里中,峨冠博帶,與琴書為友朋,不使一毫塵事芥乎胸臆,靜中所得,便可與安期羨門同調。近忽得家書,知右之因庫役事,被擾異常,家事亦大非昔比,今見挈家在苕玉兄處,令人惆悵無已!然時節如此,切不可動吾心,是有命焉。但安時處順,自可勝之耳。不肖一出之後,欲罷不能,每南望矯首,不覺涕淚之橫集。今秋累輩既歸,孑然一身,在四千裡外,僅有一小廝自隨,形影相弔,知復何時可以侍教耶?

因黃簿便,草草奉狀,拜問起居,時中唯善自愛。拜意苕玉兄長及阿嫂,各請善保,不宣。十二月廿九日,孟頫再拜。

這封信因開頭提到“奉別”,於是被取名《奉別帖》。這封信有具體的日期落款,但沒有寫年份。根據內容判斷,《應酬失宜帖》是趙孟頫在預測到自己將要被迫下放時寫的,而《奉別帖》則是下放任命已經不可挽回,趙孟頫讓家屬南歸以後寫的,所以《應酬失宜帖》必然寫在《奉別帖》之前。再推測年份,這兩封信應該是寫於同一年,即1291年。

(文 / 李開周 文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