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須趁早,莫待人已老

25年前,我在南京,接到姐姐的電話,告訴我,高郵廣播電臺一位姓張的人,找我去考試。

我想起來,好像是給這家電臺一位叫“張亞華”的局長寫過信,具體內容不記得了,核心內容只有一句:“你們需要節目主持人麼?”信發出去後,我並沒抱希望,那時候電臺還算是一個體面又高薪的單位,不是我這種沒背景沒人脈的人可以涉足的。

但,現在,這位張局長竟然打電話給我,我又激動又緊張。

事實上,我的緊張是多餘的,我順利通過了考試,成為一位主持人。


感恩須趁早,莫待人已老


多年之後,我想起在電臺度過的兩年,依然不能否認它對我的意義——遇到了這一生唯一的、永遠的恩人——

時任高郵廣電總局副局長的張亞華先生,還有高郵師範的林革老師。

先說張局長吧。

當年的我,一個一無所有卻盲目自信的小孩,能夠順利入職電臺,不知道張局長從中做了多少工作,而他也從來沒在我面前提起過。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在以後漫長的時間裡,自己慢慢明白的。

當年,在看到我的信之後,是我的信打動了他,還是他之前就看過我的文章(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發表文章)?總之當時張局長決定要我。

他在電話裡問我:“你在高郵認識什麼人?”我說:“我誰也不認識。”

沉吟半刻,他問:“我在文聯的刊物中看到你的文章,你認識文聯的人嗎?”我說:“我認識文聯主席。”

他說:“可以了。”

為了能讓我順利入職,張局長考慮到自己只擔任副職,如果由他出面推薦,很可能讓我在正局長那邊難過關(可以理解吧,一般單位正局和副局之間關係都是很微妙的),他想為我找一位靠譜的推薦人。

在給我打完電話之後,張局長整理好我所有的資料,騎著自行車,去找文聯主席,將我的資料給他,拜託他出面,向正局長推薦。

那天的入職考試,我表現並不好,首先普通話就不過關,其次我是太不圓滑——竟然為了一個字的讀音,和臺裡一位資深播音員爭論起來。

最後,我能順利入職,張局長,是您在私下替我打了招呼吧?


感恩須趁早,莫待人已老


其實,在電臺期間,我和張局長沒有什麼交集。畢竟他是局長,我是普通員工。

只有兩次。

我當時雖然入職電臺,但屬於試用期,是沒有工資的。後來,我試用期過了,也沒人給我提發工資的事兒,我也不知道找誰。我就過著一邊投入、忘我地做節目,一邊沒有任何收入、連吃飽飯都成問題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臺裡會計室通知我去簽字,去了才知道,要給我發工資了!後來在無意中聽人說起,是張局長在廣播局的會議上,特別提到要給我發工資的事。

還有一次,審稿的領導不在,我只能去找張局長審稿。記得那天的稿子,播發了一位聽眾的來信,內容是,這位聽眾得了癌症,很痛苦,想向自己最愛的主持人傾訴。張局長問我:“有這位聽眾的地址嗎?可以去找她,做一個後續的節目。”我說: “有,已經去找了,人不在,我還會去的!”

這時候,我看見張局長臉上露出一絲讚許的表情。只是一絲,卻讓我高興了好久——當時非常努力的工作,就是害怕自己辜負張局長對我的幫助,最終我也不知道,他對我的工作表現滿意嗎?

在高郵那個地方,人們認的是人情是背景,張局長這麼不遺餘力的幫我,一定有人認為他收了我的好處吧?沒有。我們形容無私無求幫助一個人,會說:“一口水都沒喝過他的。”現在想來,張局長就是如此——一口水都沒喝過我的。

而同時,電臺的某主任,卻多次暗示或明示向我索賄,沒有達到目的,就對我竭盡刁難、孤立、排擠之能事——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有時候真的比人和蛆的區別還要大。

拜這位主任所賜,當時我在電臺的處境艱難,高郵師範的林革老師經常來電臺看我。

我已忘了是怎麼認識林革老師的,卻清晰記得他每次的看望,給我帶來的溫暖和激勵。

其實電臺有一位主持人是林革老師的學生,但他每次來,都徑直走向我,大高個,笑嘻嘻的,不知道他的那位學生心裡會怎麼想?我卻感受到一種被偏愛的得意。

他的看望,有意無意的,也讓電臺的同事們知道,我不是孤立無援,還是有人在挺我。

我不是個愛訴苦的人,但太壓抑了,也會和林老師說幾句,他總是安慰我:“沒關係,我們都會幫你的,你有什麼困難就說。”或者和我開玩笑:“可以呀,火了呀,我現在成了你的聽眾。”

他確實給了我最有力的幫助。那時候我做娛樂節目,每天一小時,需要大量的內容支撐。林老師將他心愛的一套腦筋急轉彎的書送給我,撐起了我節目中的一個版塊“趣味問答”,記得那套書被我翻得稀爛。

還記得有一次好像也是為了節目要用的的資料,林老師騎摩托車帶著我,走了很多地方。結果我在下車的時候,腦袋重重的撞在牆角,起了好大一個包,我又尷尬又不好意思,用盡力氣控制住自己嗡嗡作響又暈頭轉向的腦袋,讓自己行動和說話如常,不想讓林老師擔心。

……


感恩須趁早,莫待人已老


在電臺最終還是待不下去了,因為愧對,我沒有向林老師道別,甚至沒有說一聲“謝謝”。

給張局長打過一個電話。他問:你想好了嗎?我“嗯”的一聲。他說:“你呢,個性太強,而電臺確實也比較複雜。”

我沒有說話。

就這樣離開,不發一言。對於心裡真正在乎的人,我總是沉默。而你們知道嗎,你們是我心裡永遠的堡壘,讓我獨自上路,內心也有所依附。

寫到這裡,我流淚了。

張局長、林老師,25年了,你們好嗎?我曾經在網上查找你們的信息,卻沒有勇氣和你們聯繫,對於有恩於我的你們,我始終是愧對的,沒什麼成績可以交代。

25年了,沒有一刻忘記過你們,時時受著你們的影響,最大的影響是,成為一個不寬容的人——因為我見過真正美好的人是什麼模樣,所以對那些內心醜陋、骯髒的人,不能忍耐。

25年了,大概在今年,我終於想開:你們當初對我的幫助,並不是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而只是因為你們的善良,想幫,就幫了。我猜想,你們都忘記我了吧?

你們是我的恩人,我會和你們聯繫的,我會去找你們的,等著我。

這份緣,會有一個美好而圓滿的收梢……

作者簡介:卡瑪,專欄作家,婚姻家庭諮詢師。諮詢範圍:婚戀情感、兩性關係,案例經驗累計10000小時。出版有《和你一起慢慢變好》、《兩個人的修行——給婚姻的50個提醒》、《心理諮詢師手記》等作品。微信公眾號:親愛的卡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