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前幾天參加了個寫作培訓,內容都是乾貨,比如怎麼起吸引人的標題、怎麼排版讓讀者看著舒服、儘量內容要有足夠的信息量等等,學完以後收穫很大。

每個培訓都有一些作業要求,比如一週寫幾篇文章,但是當試著去寫的時候,卻感覺怎麼也寫不出來。

後來我想明白了,寫不出來的原因是——提綱。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從上學的時候寫作文開始到現在上寫作課都教我們寫文章之前要列提綱,提綱的好處很多,比如讓文章結構更加清晰,層次感更加豐富,寫之前有一直把控全局的感覺等等。

但是好多人就被困在了列提綱這個一步,因為在列提綱的時候發現自己信息儲備很少,而自己又想要寫的東西要吸引人的話就需要內容足夠豐富,這樣的困局就會導致提綱怎麼都列不出來,後面的正文就永遠也無法開始了。

專業和業餘的差別

好多專業寫文章的人他們確實信息儲備很豐富,專注於寫感情類的,有豐富的現實經歷或者有大量的閱讀素材;專注於科普類的,在寫作之前會做大量的調研和資料彙總。

列提綱對於他們來說會讓文章更加的有層次,寫起來也更加的行雲流水,因為信息量在他們根本不是門檻。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而對於業餘寫作者來說,工作已經佔滿了每天的時間,我們沒有那麼多是時間去閱讀、去搜集素材,唯一的素材就是自己經歷的生活,經歷的工作。

比如自身正在經歷的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同事關係,但是如果把這些寫成文章總感覺一兩句話就說完了,沒有那麼多內容可寫。

作為業餘作者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專業的自媒體人,他們好像總有豐富的內容可寫,我們也希望有一天能像他們一樣筆若懸河。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但是如果總是用他們的文章來做對比,就會出現寫不出東西的狀態,列提綱的時候總是對比專業作者文章的信息量,而自己有沒有那麼多的儲備,最後導致寫不出東西。

每個專業作者開始的時候都是業餘的,粥左羅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寫的也都是垃圾,但是它從15年開始幾乎每天都寫,平均每年100萬字,是大量的寫作量讓一個業餘作者逐步變成一個專業作者。

我們每天寫多少,每天輸入多少,既然在寫作上努力程度差距這麼大,為什麼我們要以專業作者的標準要求自己?

寫出我心

後來讀到《寫出我心》這本書,書中的每句話好像都是對一個業餘寫作者的指導

寫作時,不要說“我將要寫作一首詩”,這種形態會使你當場呆掉。儘量不對自己有期許,坐在桌前,說“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

你必須給自己空間,沒有目的,痛快的寫,要是你每一回一坐下,都期待著寫出偉大的作品的話,寫作帶給你的,永遠只有大大的失望,那份期待也會讓你遲遲無法動筆。

是不是感覺就是在說我們自己。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把對自己的要求放低,不要要求自己寫出多麼有深度的作品,可以是今天上班路上見到的花花草草,可以是今天地鐵上看到擁擠的人群后的一些感想,也可以是下班回家躺在床上對工作的一些覆盤。

這些內容寫出來有時感覺沒什麼意義,其實當你寫著寫著就會慢慢的有一些感想,有一些引申的論證。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經歷經歷著相同的事情,面臨著相同的困惑,我們沒有專業作者的論述能力,但是隻要寫出我心,找到那些能夠產生共鳴的人,這也是我們文章的價值。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一篇文章的價值除了給別人啟發,還有與別人共鳴,專業作者寫文章讓讀者醍醐灌頂,業餘作者寫文章是與讀者共情。

所以我們不用一開始就要求自己有通過文字改變讀者的想法,先寫起來,然後讓讀者共鳴,最後慢慢學著成熟、學習深刻,變得專業。

開始寫吧,專業作者先有提綱再寫文章,業餘讀者先寫正文,再調整結構,要先邁出第一步。

總感覺文章沒內容可寫:業餘作者不要先列提綱再寫作

- The End -

作者 | 安新小子

一個分享情感,分享經驗的創作者

一個熱愛寫作,熱愛生活的追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