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脈弱、左上肢血壓低——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

頭暈、脈弱、左上肢血壓低——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

頭暈、脈弱、左上肢血壓低——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

1960年由Contoni 首先描述。1961年Reiveich進一步命名為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是指無名動脈或鎖骨下動脈分出椎動脈之前的近心端發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閉塞時,由於虹吸作用,引起患側椎動脈血液逆流,反向供應缺血的患側上肢,結果導致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發作和患側上肢的缺血癥狀的一組症候群。


頭暈、脈弱、左上肢血壓低——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

絕大多數鎖骨下動脈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由於左鎖骨下動脈是由主動脈弓直接發出,所以病變多位於左側。其次是各種動脈炎、先天性動脈畸形(主動脈弓狹窄、鎖骨下動脈發育不良)、外傷以及牽涉到鎖骨下動脈的血管手術等。鎖骨下動脈閉塞後,在基底動脈和鎖骨下動脈之間,存在著一種逆向壓力差,當壓力差相當於體循環收縮壓的10%時,椎動脈血液停止並逆流向鎖骨下動脈,以至於不但上肢而且腦部供血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病情的發展,機體代償血流自椎動脈或頸動脈由Willis環送至基底動脈,但當肩部、上肢活動時增加了額外的血供需要,就會自椎-基底動脈“竊取”更多的血液,間接造成腦血供不足,從而產生一系列上肢和腦缺血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主要為腦部和患側上肢缺血的表現。往往在患側上肢用力時,腦部缺血癥狀發作。

主要症狀有:

(1)耳蝸前庭神經症狀:眩暈,往往突然出現,與頭部轉動或傾斜有關,同時伴有共濟失調。亦有噁心、耳鳴、聽力障礙。

(2)血管性頭痛,可能伴有昏厥。

(3)眼部症狀:如複視、陣發性失明、短暫性雙側視野缺損(同側偏盲)。

(4)單或多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及患側上肢無力、易疲勞。

(5)吞嚥困難、發音障礙、記憶減退等。

體徵

主要是患側上肢橈動脈、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患側上肢血壓下降,一般多數下降20-50mmHg(2.67-6.67kPa),長時間供血不足可見患肢肌肉萎縮,手指、手掌皮溫低,在鎖骨下動脈行走部位聽到血管雜音或震顫。

(1)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給予相應治療。

(2)抗凝治療,防止患肢栓塞或(和)減少血栓發展。

(3)腔內介入治療:通過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解除鎖骨下動脈狹窄閉塞後,患側椎動脈逆流消失,從而消除鎖骨下動脈竊血,損傷小,恢復快,效果良好。為目前治療的首選方法。

(4)手術治療:腔內介入治療不成功,或支架閉塞者可考慮行手術,如血栓內膜動脈切除,人工血管旁路手術,移位手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