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梁山泊賺得金槍手徐寧上山,更賺得一套舉世無雙的鉤鐮槍法,遂將連環馬殺得七零八落。雙鞭呼延灼落荒逃走,直奔青州而去,不想於途中失落踏雪烏騅,為尋回御賜寶馬踏平三山,呼延灼嚮慕容知府討得兩三千軍馬,徑奔桃花山,李忠周通堪堪不敵,恰逢二龍山三家寨主飛馬馳援,於是兩邊在桃花山腳一場惡鬥伯仲未分。此役之後,呼延灼由衷讚歎魯楊武藝,稱“不似綠林手段”,這句話既意味深長,又耐人尋味。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很多朋友根據這句話推斷出結論:軍中武藝肯定要高於綠林手段。這個結論正不正確呢?說實話有點武斷。個人拙見,呼延灼此話旨在判斷魯楊二人出身,僅此而已,並非藐視綠林手段。比如酒會上一位姑娘婀娜優雅不可方物,一口吳儂軟語,如果你想去搭訕通常會說:聽您蘇杭口音,不是北方人吧?這裡就是根據南方與北方的口音來推論家鄉住處,而絲毫沒有指摘南方與北方口音孰優孰劣的意思,因為不管是哪裡的口音,都只是一種方言,一種說話的方式和習慣,哪裡會有高下之分?以此度之,我們就不能簡單的判定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到底誰優於誰,而在水滸傳中,誠然有很多朝廷武將打敗強盜草寇的情節,但也有不少橋段讓綠林豪強不輸於行伍軍官,如史文恭之於秦明,如武松之於耶律得重,如盧俊義之於耶律四子,如田虎王慶麾下諸位頭領之於梁山泊的朝廷降將……,所以不論說軍中武藝勝於綠林手段,還是說綠林豪傑強於軍中將領,都是武斷的,不準確的。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我們再來將行伍武藝與綠林手段進行一番比較,其實與其說要比較,倒不如說軍中與綠林的武藝無甚差別。高祖李淵之子李元霸,生得形容枯瘦板肋虯筋,兩臂卻有四象不過之力,可說天賦異稟,當年在金殿之上與宇文成都比武較力,遠勝天寶將,隋煬帝楊廣大悅,親口加封“西府趙王”,後來李元霸在四明山殺得十八路反王血流成河屍積如山,號稱隋唐第一猛將。這李元霸是先學得一身武藝而後才從軍征戰,一身神力兩柄金錘,那這到底是軍中武藝還是綠林手段?唐初一代名將薛禮,初入軍中大材小用只做得一名火頭軍,之後尉遲敬德月下訪白袍方始得遇名臣。南宋抗金名將嶽鵬舉,從軍前師從周侗,平日以務農為生,同樣也是藝成投軍,屢立戰功,金人眼中嶽家軍強於山嶽,幾欲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無奈十二道金牌催命,身喪風波亭。再說回水滸的青面獸楊志,當初便是高中武舉後官封制使,他刀馬嫻熟,馬步均可一戰,可謂全才,可是,他考取武舉前身在綠林是這套刀法武藝,中了武舉即使貼了軍隊標籤,可也還是這套刀法武藝,故以我觀之,軍中綠林倒無甚區別。方才提及這幾人均是帶藝投軍,即使不入行伍,照樣也是一身本領高強,諸如此類還有林沖,關勝,董平,花榮,徐寧不一而足,他們總不會是以平庸武藝從軍,而後在軍中得遇明師再磨練的武藝高強吧,五虎之首關勝更是如此,刀法傳自乃祖,而關雲長追隨劉備之前亦不過一販夫走卒而已,但彼時關公已是胸懷兵法韜略身具高超武藝了。所以所謂的軍中武藝也好綠林手段也罷,差別還真的沒那麼明顯。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那軍中與綠林到底有無區別呢?當然有,在金庸先生的《雪山飛狐》中,自闖王時起,胡苗範田四家恩怨纏綿百年,幾家武功各有所長,是以百年間互有勝負,到了胡一刀苗人鳳這一代,胡家刀還是那套胡家刀,苗家劍也還是那套苗家劍,但胡苗二人卻一騎絕塵,將範田遠遠都拋開了。又如《葉問》中北方拳師金山找南下佛山切磋踢館,眾家武館被打的頭破血流,之後金山找挑戰葉問,卻敗於其手幾無還手之力,金山找說:北方拳輸給南方拳了。葉問卻說:這不是南北拳的問題。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是人的問題。不錯,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此,軍中綠林兩者各有所長其實並無根本差別,就好比詠春對洪拳,詠春長短並重,洪拳剛猛沉實,你很難講到底是詠春厲害還是洪拳凌厲,而一切差別之根源就在於人,牛人往往都能化腐朽為神奇,三十二勢太祖長拳在宋時流傳甚廣極為普遍,近於現今人人會做的廣播體操,但到了喬峰手裡卻步步殺招,足以令聚賢莊中群雄束手。

從呼延灼打三山說起,水滸中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的優劣

以上討論全部基於演義小說,與正史無關。

說水滸說到後來卻與水滸相去甚遠,諸位方家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