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失敗的教育:媽媽焦慮得像瘋子,爸爸悠閒得像皇帝

昨天去堂哥家吃晚飯,小侄子把畫畫用的水彩顏料弄得滿地都是,堂嫂正嚴厲批評時,堂哥忽然悠悠地來了一句:“多大點事兒啊,別罵了。”

小侄子一聽,立刻躲到堂哥身後去,還衝堂嫂做鬼臉。

“你堂哥總是這樣,在這個家裡,他是親爹,我是後媽。”堂嫂這麼跟我抱怨道。

我能理解堂嫂的心情,其實許多家庭的現狀都是:媽媽焦慮得像瘋子,爸爸卻滿不在乎。媽媽愁得直脫髮,爸爸只顧玩手機。

最失敗的教育:媽媽焦慮得像瘋子,爸爸悠閒得像皇帝

1

100 分的媽媽也拯救不了 0 分的爸爸

一個嚴肅,一個拆臺,一個用心良苦,一個愛咋咋地,這怎麼行?

請所有男士把以下這句話熟讀並背誦:在教育孩子這事兒上,100 分的媽媽也拯救不了 0 分的爸爸。

《妻子的浪漫旅行》裡袁詠儀說過一句話:“我最討厭張智霖的一點就是,我訓兒子的時候,他在旁邊裝好人。”

相信很多媽媽都跟袁詠儀有同樣的煩惱:你平時對孩子不上心就算了,還拆我臺,那我的努力不都白費了麼?

為什麼那麼多家庭都出現了父親對孩子教育不上心的情況?

首先孩子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出來的,母親當然會更加關注他的成長,所以漸漸就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而父親就慢慢退到二線。

但培育孩子是個既費神又費體力的活兒,久而久之,當媽的也會力不從心,需要丈夫的協助,可真正到了那時候,又會發現丈夫根本協助不好,他們要麼不會教,要麼亂教,要麼乾脆不教。

要知道,不是所有母親都自願當“後媽”的,爸爸不出力的結果,就只能是媽媽“用力過度”了。

其次,男女觀念的差異導致母親更關注細節,父親則比較隨便,畢竟女性天生敏感,容易焦慮。

備註:那些為了緩和氣氛、拉回老婆理智而拆臺的老公,不在我今天要討論的行列裡。

因為對孩子的教育滿不在乎而給妻子拆臺的丈夫們,你們這樣做不僅導致孩子聽不進去教育,還進一步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和教育“權威感”,就好比課堂上,一個老師剛教完學生“1+1=3是錯的”,另一個老師說:“1+1你愛等於幾就等於幾。”

那這個時候,學生到底應該聽誰的?

請不要當著孩子面去拆老婆的臺,你的做法等於否定了老婆在教育上所花的心思和做的努力,甚至有可能演變成夫妻之間的爭執。

日劇《坡道上的家》聚焦日本家庭的育兒現狀,劇裡的丈夫一天到晚在外應酬,不參與帶娃,當妻子抱怨帶娃的辛苦時,丈夫不但不安慰,還反過來指責妻子不稱職,導致妻子患上嚴重的產後抑鬱和精神疾病,最後親手殺死了八個月大的女兒。

這劇在日本能引起這麼大反響,正是因為它反映了現實,鏡頭下的夫妻生活看似平常,卻又那麼容易被忽略。

在這裡,希望所有爸爸在隨口說出“多大點事”、“這也值得抱怨”的時候,能想一想,自己的老婆在背後花了多少心血帶孩子。

2

不肯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是對妻子的不負責

最失敗的教育:媽媽焦慮得像瘋子,爸爸悠閒得像皇帝

前段時間收到一個粉絲的留言:

我老公對倆孩子基本不管不問,想起來才抱一抱逗一逗,跟養狗似的。下班回家就躺床上玩手機,對教育孩子也沒有什麼想法,全部都是我在下功夫,有時候我在公眾號上看到關於教育孩子的精彩的文章就分享給老公看,老公不但無動於衷,還說:“你自己看就好了,給我看這個幹嘛。”

Excuse me?

這是一個當爸爸的人說出來的話嗎?

講道理,如果爸爸的愛沒辦法放在換尿不溼和帶孩子身上,那應該放在哪裡?放在每天打遊戲和睡大覺上嗎?

美國特拉華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教授鮑勃·帕爾科維茨認為,男性可在生理層面轉變為父親,但是並不容易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以適應父親的角色。

絕大多數爸爸之所以不肯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都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覺得沒必要參與,在養孩子還是女人有天賦。

覺得沒精力參與,畢竟自己在外邊賺錢。

覺得自己沒興趣參與,畢竟自己還是個小孩。

在我看來,這些理由統統都是藉口。

第一,從來沒有哪本生物書上寫過“女人天生就會養孩子”哦, 沒有女人是天生知道怎麼帶孩子的,我們也是被逼著學會的,老公不會都是藉口,不會你學呀,熟能生巧,不學不嘗試怎麼會知道自己不會?

第二,多少職場媽媽一邊工作一邊帶娃,她們都有精力男人怎麼就沒精力了呢?

數據顯示 55.8% 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或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 12.6% 和 16.5%;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 2.9 小時,在週末為 7.7 小時,遠低於母親的 4.6 小時與 10.9 小時。

你要是覺得自己賺錢能耐,就多賺點錢給老婆找最好的保姆幫老婆減輕負擔,讓老婆能舒舒服服地在家享福。賺錢和帶娃你總得會一個吧,不然你在這個家的作用是什麼?

第三,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的,麻煩您先斷奶了再結婚。

3

提升父親的參與感和自信心很重要

我老公從我們打算要孩子的前一年,就開始準備了,我發現他會偷偷去逛母嬰論壇,看懷孕知識的科普帖,還經常找有孩子的鄰居聊天,問她們懷孕時需要特別注意什麼,他清楚地知道,養育一個孩子,不僅僅是我的責任,更是他的責任。

一個對孩子上心的爸爸,一定是在媽媽整個懷孕期間很有參與感的爸爸。

這裡建議從孕期開始,大家就可以有意識地提升準爸爸的參與感,比如鼓勵他和你一起去醫院產檢、一起挑選產後所需的母嬰用品,一起學習胎教知識,多讓他和肚子裡的孩子說話等等,這樣做不但可以提升準爸爸的參與感,還能促進夫妻間的感情。

孩子出生後,讓爸爸選擇擅長的事兒做,不要一上來就把最難的任務分配給爸爸。

我家大寶 3 個月前,每次洗澡都是我老公負責抱著,我負責洗,倆人協同完成。每次寶寶餓了,老公去衝奶粉,我負責喂寶寶吃。

類似這樣的小分工,每個階段不一樣,他負責簡單的,我負責難的,久而久之,他在帶娃這事兒上越來越有自信,就漸漸把難的項目也接手了,並且樂在其中。

最失敗的教育:媽媽焦慮得像瘋子,爸爸悠閒得像皇帝

顏如晶曾經在《奇葩說》裡的一番話引發很多人的共鳴:“孩子的人生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地變。連續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但是我們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1到20歲你不看的話,你就永遠看不了了。”

最失敗的教育:媽媽焦慮得像瘋子,爸爸悠閒得像皇帝

爸爸們,相信我,錯過孩子的成長將會成為你老的時候最大的遺憾。

這個道理不僅做爸爸的要知道,也應當讓身邊更多的人知道,正是這個社會對男人的要求越來越低,才導致很多男人“懶”得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