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說到唐朝,很多人想到的是“唐詩”“武則天”“楊貴妃”“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卻少有人知道,唐朝人,尤其是唐朝的皇帝,對“改名字”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偏執。

初唐,晚唐屬於戰亂動盪時期,皇帝們沒有閒情雅緻改名字,貞觀之治到開元年間的盛唐,改名字成為一種“潮流”。

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大唐盛世

其中唐睿宗,武則天,唐玄宗,唐順宗四人對“改名字”非常熱衷。且尤其喜歡給孩子改名。

比如

唐睿宗有六個兒子。

“讓皇帝憲,本名成器,睿宗長子也。”

“惠莊太子捴,睿宗第二子也。本名成義, 俄避昭成太后之稱,改名捴。”

“太子範,睿宗第四子也。本名隆範,後避玄宗連名,改單稱範 ”

“太子業,睿宗第五子也。本名隆業,後單名業。”

6個兒子,其中一個當了皇帝,一個早死,有4個人改名字。

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唐玄宗

唐玄宗有三十個兒子。

“奉天皇帝琮,玄宗長子也,本名嗣直 。”

“廢太子瑛,玄宗第二子也,本名嗣謙。”

“棣王琰,玄宗第四子也,初名嗣真。 ”

“鄂王瑤,玄宗第五子也,初名嗣初。 ”

“靖恭太子琬,玄宗第六子也,初名嗣玄。”

“光王琚,玄宗第八子也。 ”

“儀王璲,玄宗第十二子也,初名濰。 ”

“潁王璬,玄宗第十三子也……改名璬。 ”

“永王璘,玄宗第十六子也……改名璘。”

“壽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初名清。 ”

“延王玢,玄宗第二十子也,初名洄。 ”

“盛王琦,玄宗第二十一子也…..改名琦。 ”

“濟王環,玄宗第二十二子也,初名溢。”

“信王瑝,玄宗第二十三子也,初名沔。”

“義王玭,玄宗第二十四子也,初名漼。”

“陳王珪,玄宗第二十五子也,初名渙。”

“豐王珙,玄宗第二十六子也,初名澄。”

“恆王瑱,玄宗第二十七子也,初名潓。”

“涼王璿,玄宗第二十九子也,初名漎。”

“汴哀王璥,玄宗第三十子也,初名滔。”

“本名”、“初名”、“改名”,這三個字都是修改名字的意思。30個兒子,有21人曾被唐玄宗改過名字。我就想知道唐玄宗的兒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取的名字,都這麼隨意嗎?乃至需要再改一遍???

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玄宗歌舞

唐順宗有二十三個兒子。

“郯王經,本名渙,順宗次子。”

“均王緯,本名沔,順宗第三子。”

“漵王縱,本名洵,順宗第四子。”

“莒王紓,本名浼,順宗第五子。”

“密王綢,本名泳,順宗第六子。”

“郇王綜,本名湜,順宗第七子。”

“邵王約,本名漵,順宗第八子。”

“宋王結,本名滋,順宗第九子。”

“冀王絿,本名淮,順宗第十子。”

“和王綺,本名湑,順宗第十一子。”

“福王綰,本名浥,順宗第十五子。”

“珍王繕,本名況,順宗第十六子。”

23個兒子,有12個被改過名字,這個比例也不算小了。

改名字,可能是取名字的時候太隨意,後來想有個好兆頭,又重新改了一次名字。總歸還是想有一個好的念想。下面這些,改名字,就是為了噁心人了。

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則天大聖皇帝

武則天喜歡改名字,不只是給自己改名字,自己給自己取名字為“武曌”,她還喜歡通過改名字噁心人。

比如武則天未登記之前,在後宮與王皇后,蕭良娣爭寵,陰謀詭計疊出,把王皇后和蕭良娣費為庶人,這還不算,“而後及良娣俄為武后所殺,改後姓為"蟒",良娣為"梟"。”

把人給殺了,還要把人家的姓給改了“蟒”和“梟”可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改這個名字,就是“女人心態”作祟,純粹是為了噁心人

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後宮爭寵

武則天登基之後,唐皇室諸王不服造反,越王李貞“傳首神都,改姓為虺氏。韓王元嘉、魯王靈夔、元嘉子黃國公譔、靈夔子左散騎常侍范陽王藹、霍王元軌及子江都王緒、故虢王元鳳子東莞公融坐與貞通謀,元嘉、靈夔自殺,元軌配流黔州,譔等伏誅,改姓虺氏。”

“虺”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毒蛇。武則天給他們改性為“虺”怕是正在聽張學友的《你好毒》

大唐盛世,改名字是一種潮流

你好毒

你好毒 你好毒 你好毒 嗚嗚嗚

你越說越離譜

我越聽越糊塗

你好毒 你好毒 你好毒 嗚嗚嗚

打死不肯認輸

還假裝不在乎

你好毒 你好毒 你好毒 嗚嗚嗚

你給我說清楚

我要啃掉你的骨

你好毒 你好毒 你好毒 嗚嗚嗚

每次都被欺侮 小心我一定報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