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營銷案例,進入無競爭領域的終極絕招


其實發現新的市場機會點進入無競爭領域的辦法很簡單,加一加減一減,換換臉都能夠進入無競爭的領域。


在1979年之前,大家都認為錄音機的組成部分應該包括:磁帶盒、錄音模塊、播音模塊和喇叭。但是索尼創始人之一井深大不走尋常路,要求公司開發一款新產品,必須減掉錄音模塊和喇叭。不能錄音的錄音機?沒有喇叭的錄音機?這個匪夷所思的想法在一開始就讓公司上下都懵了,大家覺得井深大瘋了,這樣的產品根本不會有市場。萬萬沒料到,新產品推出兩個月就賣了5萬臺,之後的全球銷量甚至超過了2億臺。這款劃時代的產品就是劃時代的WALKMAN隨身聽。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營銷案例,進入無競爭領域的終極絕招

第一代隨身聽


再比如近幾年還有一家浙江湖州的黃酒企業在產品上用另一種思路加一加減一減換換臉也成功了。


黃酒一直以來的傳統都是加熱飲用,或者再加點薑絲、話梅飲用,這家黃酒企業另闢蹊徑,推出一款適合冰鎮的黃酒,再把酒精度調低,結果大受歡迎成為黃酒品牌中的後起之秀。原來在夏季的時候,天氣炎熱,大家都喜歡冰鎮的啤酒,冰涼的感覺喝下去立即就能驅除暑氣讓人神清氣爽。所以適合加熱飲用的黃酒在夏季是銷售淡季,正因如此,這家黃酒企業巧妙的換換臉、加一加減一減把產品口味調淡,把酒精度降低,再提出適合冰鎮飲用的口號,立即就進入了無競爭領域獲得了成功。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營銷案例,進入無競爭領域的終極絕招


除了國內企業,國外品牌這種案例也很多。美國有家洗衣液公司想研發創新產品,用的也是加一加減一減換換臉的方法。首先這家公司的研發人員列出產品的組成部分。洗衣液的組成部分有三樣:用來去汙的活性成分、香精和增加黏性的黏著液。然後大膽的把洗衣液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活性成分去掉了。這樣做的結果是洗衣液中只剩香精和黏著液了。這樣的產品還能洗乾淨衣服嗎?


答案很明顯,這歌產品已經不是洗衣液了。這樣的產品還能獲得競爭優勢嗎?這家公司的營銷人員非常厲害,把一款沒有洗衣功能的洗衣液變成了暢銷產品。


原來活性成分雖然能洗淨衣物,但也會損傷衣物,導致掉色,所以去掉活性成分後,衣服的使用壽命會延長!有的衣服其實並不髒,清洗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衣服看上去更新。生活中大家如果買了高檔的大品牌服裝,往往穿的很少而且很愛惜,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髒,並且這樣的衣服都是很昂貴的面料製作的,最怕被洗衣液中的活性成分傷害。這些需求的人正好就是這款新產品的目標顧客。


可是,按照行業規定,洗衣液必須含有最少劑量的活性成分。怎麼辦?這家公司的總裁靈機一動:那就不叫洗衣液,新產品叫"衣物清新劑"吧!


最後沒有去汙成分的洗衣液——衣物清新劑大獲成功,後來寶潔公司也模仿了這款產品。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營銷案例,進入無競爭領域的終極絕招

衣物清新劑

把這種進入無競爭領域的方法用到極致的其實還有3C行業,比如摩托羅拉用減一減換換臉的絕招,發明了沒有鍵盤的手機MANGO,也就是兒童手機,只能接聽,不能撥打。後來被中國的山寨公司模仿,出現了兒童手機、兒童手錶,在中國創造了百億級別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