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呢,你以為開玩笑呢。

開公司呢,你以為開玩笑呢。

《一》根本問題--你靠什麼賺錢的問題

什麼新零售,什麼物聯網經濟,什麼叫管理,什麼叫營銷。

沒那多的功夫扯這種閒篇,不過是在詮釋錢多生錢更容易罷了。

什麼名人傳記,什麼名人名言,成了名人了,說句什麼順口溜都能成為名言。

不成名人啦,你說出宇宙真理,也不會有太多反響的。

你得清楚,別人創業叫做用錢生錢,你創業叫做先求生存,而後才要發展。

而這個發展,常常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你得準備好,隨時抽身,隨時掉頭,隨時剎車的準備。

真正的牛人,不是一輩子只做一個行業,而是做什麼行業都能賺錢。

你得曉得,你我,都不這樣的牛人。

所以,別人靠什麼賺錢,你沒必要知道,你得搞清楚自己,靠什麼才能賺到錢。

開公司呢,你以為開玩笑呢。

《二》格局問題--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適合

創業了,當了老闆啦。你發現了,所謂的大的成功的老闆,都是在名片上印個名字,印個聯繫方式也就得了。

自己當老闆了,那就必須印上這個總,那個總的。通常會印個副總,以方便在決策不方便的地方,找個藉口,爭取個緩衝的時間。給自己的同事,也都印上這大區經理,那大區負責人之類的。

因為自己已經大了,所以不在乎別人言你小,也沒人會說你小。

因為自己很小,所以要稱呼自己為大,生怕別人說自己小。

真正走過這條路,你就發現啦,但凡給你單子的,那都是不怎麼嫌棄你的,但凡不給你單子的,你都是在浪費時間。

公司開起來容易,做下去難,長久做下去更難,維護下去難上艱難。問題在於,你所說的難,對別人很容易。你不說他難,其實沒人在乎你的難。

所謂的難,那就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這個才叫做難。

通過努力達不到的,那不叫難,那叫做劫--在劫難逃。

所以,不要談什麼格局的大小。你有50億,自然有50億的格局,你有5萬,只能有5萬的格局。

兜裡揣著兩塊錢,心裡想著500萬的,那個不叫格局,那個叫做痴心妄想,痴人說夢。

開公司呢,你以為開玩笑呢。

《三》所謂的創業--就是你得做點什麼

創業,就是賺錢,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當然了,對於大多數還在創業路上的創業者來說,這都是一個美麗的期望。如肥皂泡一樣的美麗,卻未必能經得住哪怕一絲細風。

創業其實和賺錢還是有點區別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創業。

人這種東西,其實和一個公司差不多,多半都是被自己折騰死的。

開個網店,開個服裝店,做箇中間商,我不能說你這邊不是賺錢,我只能說不是創業。

這種行為,不過是在廠家和客戶之間,利用消息的不透明賺個差價。

換句話說,做得好,那是人家廠家的品牌,做得不好活該你自己倒黴。

自己花時間,花精力,賠上一生的積蓄,代理銷售別人家的品牌,那隻能叫做賺錢。

我不曉得,為何現在最賺錢的是中間商,他們原本不創造什麼,反而大多數的創業者,希望從中間商這個環節做起。

一個廠家,要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那是需要業務員的。僱一個業務員,是要有底薪的,賣出去東西后要給提成的。

怎麼有那麼好的事情,找一個創業者,然後就可以先手創業者的代理費,加盟費,管理費,然後一分錢不花的,讓人比業務員更拼命的推廣自己的產品呢?

有人說,這種叫做品牌效應。要我說,這種就叫做忽悠。

所謂的,你得做點什麼,那就是你得有點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東西,自己在行業裡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沒有的話,只能叫做錢生錢,只能叫做賺錢,似乎當不了一個“創”字。

大多數的創業者的初衷其實就是為了賺錢,順便創個可以延續下去的業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