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一晃2020年快過去三分之一了,疫情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不過街面上的店鋪慢慢的開張了。

天津人喜歡的玩意兒市場有些也恢復營業了,比如花市就比較“大大方方”,而鳥市兒、鴿子市兒還處在零星試探的階段。

這對愛玩的天津人可是學商家上,一些老玩意兒的人氣就這麼慢慢淡了。

養花——最接地氣的玩意兒

天津孩子的童年,在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的家裡,總有幾盆花,甚至一棵樹。

泡黃豆的水散發著味道,不明品種的植物總是鬱鬱蔥蔥,有時還得幫大人翻土、挪盆兒找太陽,一天下來一身土氣。

還記得那時候,不管品種好壞,都是精心養護,不就圖個樂嗎,當然,孩子們的最愛是“死不了”。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圖片來源@名字重複的太多

簡簡單單的一個盆兒,插在盆裡的鐵釺子或竹籤子,都是小時候常見的事物,還有架子上的葡萄藤,為天津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地氣。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圖片來源@名字重複的太多

那時候,院子裡,陽臺上,總能看見鬱鬱蔥蔥的綠色,到花季更是一衚衕飄香。有時一棵樹、一叢花就成了指路的標識——“葡萄架那家”“門口有槐樹”。

如今的人們沒有了院子,離土地越來越遠,有時只能在陽臺、桌上擺些最好養的多肉、綠蘿。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養鳥兒——最有閒情的玩意兒

要說到養鳥,天津人喜歡養鳥的風俗那可是由來已久的,大概從建城就有這種喜好。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天津人喜歡畫眉、點頦、白靈等等這樣傳統的籠鳥,但對於山雀也是非常喜歡的,比如

貝子、點子、紅子、黑子等。

鳥籠也是頗有講究,別看鳥籠不大,但不管是選材還是工藝都不能馬虎,養鳥更是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方式。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小時候,經常能看到樹上掛著鳥籠子,大爺們就在樹下,有時閒聊,有時逗鳥,這就是天津特有的閒逸與悠然,如今卻也不常見了。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養信鴿——最顯眼的愛好

20、30年前以前,一個小區裡面,至少有那麼一兩家人是養鴿子的。離老遠就能看到陽臺上的鴿子窩,有時還能看到養鴿人放飛、餵食的壯觀景象。

還記得小時候,每天能看到鴿群上下飛舞,很喜歡看它們飛在天空的樣子。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圖片來源@花吠

由養鳥而養鴿子,養信鴿對於養鴿人是一種樂趣,幾十年如一日做一個快樂的鏟屎官仍然不亦快哉。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隨著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老房子也變成了新房子,養鴿子的各種不方便漸漸凸顯;哪怕是鄰居同意,自己私自搭建的鴿棚也不安全。

於是,養鴿子的人越來越少了。2020年前,富民公園旁邊還有個自發的鴿子市場,如今疫情之下,估計也得黃了。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圖片來源@別開槍我是老王

鬥蛐蛐、養蟈蟈——最隨身的玩意兒

蟋蟀,天津俗稱蛐蛐,由於它們生性好鬥,所以逮蛐蛐、鬥蛐蛐、養蛐蛐就成了過去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事兒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夏夜漫漫,捉蛐蛐可以讓孩子忘記蚊蟲的叮咬、廢墟的可怕,越是野地越愛鑽。

但那時候最好的也就是個玻璃瓶,所以對那些擁有專門放蛐蛐的泥罐的人,別提多羨慕了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圖片來源@動脈影

蟋蟀有品種之分,有油葫蘆棺材頭、三尾(yi三聲)巴槍子等等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但是隨著城市變遷,別說找地兒抓蛐蛐了,現在算現在給你一兩隻極品,也找不到人陪你玩了。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蛐蛐在捉、在鬥,而蟈蟈在養,在聽聲兒。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養蟈蟈的罐兒多種多樣,以前有木製的、有草蓆編的,大都精緻可愛,上檔次的就與銅的,現在更多的是用葫蘆。平時喜歡聽它的叫聲,但等到睡覺的時候,卻是嫌它吵鬧,總要將它關起來,或是放到陽臺。天冷的時候揣在懷裡,隱隱還能聽見叫聲。

記得烏冬臘月有人能掏出蛐蛐罐兒,聽裡面清脆的叫聲,也是倍兒有面子的事情。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每天必須餵它吃的,瓜皮菜葉什麼的,一天一換才能保證食物的新鮮,發黴的、臭的、爛的,它寧肯餓死也不吃。

還記得小時候覺得好玩,也怕它餓著,總是沒隔多長時間就喂一次,最後養的蟈蟈都是撐死的。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可是現在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已經多久沒聽過蟈蟈歡快而又熟悉的叫聲了。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天津人還喜歡春天夏天遊野泳,秋天吃海味,冬天玩冰排子、滑冰,全年無休地釣魚、打牌、在公園玩響鞭、滑軲轆鞋,每天必備的遛早兒、逛市場、走夜市兒,幸好這些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

如今,在桌上養花,在博物館看鳥,看電視聽蛐蛐蟈蟈叫,是我們這個城市在發展繁榮的結果,不過也的確少了一些野趣和地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