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昌虽然没有洛阳占尽人间风流的牡丹,没有西湖桨声灯影里的妩媚和生动,没有苏州小桥流水的雅致和风韵,没有黄山的流云和峻拔,但许昌骨子里的境界和色彩依然让人惊叹不已。


离开许昌,眨眼已二十余年,作为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父母亲友,那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熟稔在心。


每次回许昌,最忘不了的就是热干面,价格不高,随意在街边的小摊上都可以吃得到,那芝麻酱的醇香更让人垂涎。还有充溢着许昌体香的许昌烟,对于那些热衷于香烟的烟民来说,也是一种难以抵制的诱惑。


如果哪天不想下厨房了,随便找一家饭店,点上几道菜,其中腐竹是必不可少的。许昌产的大黄豆,通过多道程序加工成了美味可口的腐竹,逢年过节,炖上一锅腐竹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美美享受新年的温馨,真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如若在春日,一群活泼可爱的女孩,披肩长发随风飘逸,在百花中莺歌燕舞,原是一幅春日美人图。也许,那飘逸的秀发正是许昌精美的发产品呢!


许昌就是这样一个不动声色而又充满魅惑的城市,而它的魅惑在历史的长河里更是流光溢彩。


时光回到东汉建安五年,下邳之战后,邳州附近的土山上,与刘备张飞失散的关羽正与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商议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


“两位嫂嫂,关羽不才,没能保护好两位嫂嫂,如今困于土山,不知哥哥他们……”


“报,张辽将军来访。”


关羽走出帐篷,只见张辽已在帐外。“我前来看望好友,帐内一叙。”


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可有要事?你是曹贼的说客,怕是来游说我投降的吧。你赶紧回去告诉曹贼我是不会投降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是,若你不投降,有三宗罪可以判你死刑: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刚打了败仗,而兄长您就要战死,假如使君复出,求助兄长帮助,而却得不到你的帮助,岂不是辜负了当年的盟誓么?这是第一宗罪。刘使君把家眷付托于兄长,兄长今又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辜负了使君对兄长的重托。这是第二宗罪。兄长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想着和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逞匹夫之勇,这叫什么义?这是第三宗罪。兄长有这三宗罪,弟不得不告知。”


“说我有三罪,你想怎么样?”


“现在四面都是曹公重兵,兄长若不投降,则必死;白白死了,有什么好处,不如暂且投降曹公,然后打听刘使君音信,如若知道在何处,就前往投奔他。一者可以保护二位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长应当好好想想。”


关羽再三思考,最后作出决定:“你言三便,我有三约。若曹贼顺从于我,我马上卸甲;如果他不答应,我宁愿死于三罪。”


“只有一试,方知结果。”


见到曹操,关羽提出三约:“第一,我与皇叔发过誓,共同扶助汉室,我今天只投降汉帝,不投降你曹操;第二,二位嫂嫂那里请给皇叔级别的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第三,一旦知道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我就马上离开。”


曹操答应了,关羽投降曹操,随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关羽轻轻合上《春秋》,出门仰天长叹:“何时才能与哥哥相聚。”


那一声长长的叹息,萦绕在夜空,而这里,就是如今许昌市中心的春秋楼。


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关羽苦读《春秋》,夜不能寐,曹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尽管自己万般爱才,然而他知道关羽无心归附自己。强扭的瓜不甜,曹操深知这个道理,痛定思痛,决定放关羽归去。


择日,曹操带人送关羽一行于许昌西八里灞陵桥上,并做最后的挽留,见关羽无意久留,便做饯行,赠送路费、征袍。


关羽恐曹狡诈,恐他有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偃月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后下桥北去,开始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的征途。


那座灞陵桥,也为关羽的忠义做了见证,在历史的长河里把许昌渲染的更加瑰丽。


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清代诗人王士祯留恋于冬日的鄢陵蜡梅园,只见他摇头晃脑,边赏梅花边做诗。白雪皑皑处,朵朵金黄色的蜡梅像串串倒挂的金钟,金光灿灿,浓郁清香,沁人心脾。难怪诗人如此忘情。


据传,武则天当政时非常喜欢花草,但每到冬天,后花园内百花凋零,满眼枯枝败叶。于是,武则天下了一道圣旨,调百花进京,欲举办百花盛宴。然而,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后花园内只有蜡梅傲雪绽放,其它花儿仍不开放。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出京城,仅封了一金(蜡梅)一银(银柳)两种花草。受封后的蜡梅被一姚姓花工带回家乡鄢陵种植,从此,蜡梅便落户鄢陵,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花卉。传说迷人,更增添了鄢陵蜡梅的高贵。


直到今天,鄢陵蜡梅“万花敢向雪中发,一树独先天下春”。此时此季,邀三五好友,踏雪寻梅,携手同游,定会意趣盎然。


鄢陵位于许昌东约三十公里,因了她的梅香,许昌更是充满了馥郁,充满了生动和妩媚。


许昌禹州的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神韵,被誉为“中华之魂”。今天的钧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禹州钧瓷多次被定为国礼赠送国际名流政要。


每回到许昌,我必须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坐在护城河边静谧的绿林里,河水静静地流淌,我任由思绪驰骋。我仿佛看到,上古时期,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


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个新婚仅四天的青年才俊,带着一批助手,跋山涉水,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个人就是大禹。他为了完成治水的使命,整整十三年风餐露宿,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最让大禹揪心的一次是,路过家门时,他听到了娇儿的哭声和娇妻哄孩子的呢喃声,他的心要碎了。然而,想想被大水夺去家园的灾民,他不禁流下两行清泪,咬咬牙,转身离去。


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在治水过程中,他亲力亲为,运用科学的方法治理,终于在十三年后,洪水得到了遏制,灾区的人民过上了安家乐业的生活。


他的疏导治水法,不仅仅在治水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效,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而他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科学创新等的治水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大禹的家乡,就在许昌禹州市。


若是在夏天,还可以赏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那满河的荷花,散发着股股清香,在空气中氤氲,荷叶在清风中轻曳曼舞,于是,采莲的胜景便在眼前生发了,耳畔不禁想起了采莲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而这,也是家乡“莲城”许昌引以为豪的魅力之一。


如果有时间,欢迎你到我的家乡许昌走走,一不小心,你就醉在这里了。


离开许昌20余年,她依然不动声色又充满魅惑 ‖刘丽平


【作者简介】刘丽平,女,中学政治教师,来自许昌客居洛阳的拾梦人,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虽不通古今,却受到古今文字的熏陶,在文字的海洋里寻梦。散文、小说、诗歌、短剧等作品散发于各级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