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韓信沒學過“兵法”嗎?

韓信做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頂尖軍事天才,為劉邦統一華夏做出的傑出的貢獻。古今共知,青史留名,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戰神韓信沒學過“兵法”嗎?

我們可以從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對韓信作一讀史有感!

一、韓信的軍事才能是無師自通,還是有名師傳授。

1.做為韓國末落貴族後裔,是肯定受過良好的文化基礎教育和武術訓練;也肯定接受過名師傳授專業的"兵法、陣法秘籍"。

其一,司馬遷是漢武帝時史官,在書寫《史記》時,韓信是漢高祖定案的"謀反"案,是不敢正面記錄韓信的。但是韓信軍功蓋天,只好歸為列傳中,以一般侯爵等級用春秋筆法曲筆記入史冊。沒抹黑韓信巳夠不錯了。所以許多記載往往一筆帶過。

其二、周朝延續八佰多年,特別是西周三百多年,被孔夫子頂禮膜拜的"周禮"。史稱"王道樂土,民安國富,天下太平。給"周公治國"理念得法",邦國之間崇道重信,總體和平共處無不相關的。

2.在中原諸邦國貴族階層,崇尚"禮義之邦"正統理念和規範。對法家變革,鬼谷學說,奇門遁甲統視為旁門左道,屬於"術"類技巧。是擺不上正統桌面上的小人行徑。例如,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講究“仁義”,等楚軍渡河時不攻之,渡口整軍不攻之,等楚軍到排兵佈陣好才戰,結局大敗。世人皆笑宋襄公蠢到家。其實,以周朝崇道信義上講,宋襄公不做小人偷襲之行為,反到贏得信義名聲。

所以,宋國地處中原陶邑,當時的商賈富庶之地。圍在"戰國七雄"中心,不被滅國,同它重信義,講道義分不開的。

3.在當時,很多以傳"術"的的學說,上不了正統檯面上的奇書異學,只能在深山老林,偷偷傳授,師傅還再三告誡,你們以後闖蕩江湖時,不準提師傅姓名等等。韓信投靠劉邦,忙於戰事。劉邦奪取天下不久,韓信便以"謀反"被誅全家。誰人還敢歌功頌德,也沒有後代子孫傳出韓信師從何方高人的故事和事蹟了!但是,從韓信軍事戰例中,不難讀出,韓信有文化,受過嚴格軍事訓練。並且精通"孫子兵法",熟悉奇門遁甲,深懂易經八卦。說他無師自通,是不可想象的。

二、韓信被殺是封建皇權政治的必然性。併成為影響後世數千年的精典"政治範例"!

1.劉邦能夠成為統一華夏的贏家。其它本事稍差,而帝王治國之學術,是學得精用得精的頂尖人物。他吸取秦朝"霸道"治國滅亡教訓。在爭奪江山處於弱勢時,熟練運用以"王道"御人之術。一方面團結諸候異性王結成反楚的漢集團;另一方面,重用術有專攻的專業人材為已用,如漢初三傑,陳平,酈食其等等高級人才。

打下江山後,為了讓劉氏子孫天下得已延續,露出皇帝"霸道"的真面目。先滅異姓王,後羅織罪名殺功臣。韓信即為異姓王,又是軍事上最大功臣,便成為皇權政治必誅之人了。

2.韓信是懂政治?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可見,韓信是懂帝王學術的政治手段的。可惜沒得張良學得精。同時,他對劉邦實行的"王道"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功高齊天,天地人三界沒人敢殺他。殊不知"功高震主"巳成死結。劉邦露出"霸道"面目時,他必然逃不掉。

所以,韓信的軍事天才,統一中國的戰神戰例,為後人稱頌,津津樂道; 同時"功高震主",狂傲自信,政治方面不知進退,最後引來殺身滅族之禍!也為後人嘆息。

韓信這一史案影響到以後各朝各代,"學張良不學韓信"也成為後世各朝各代打江山的大功臣們的兩面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