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我的3個母親,除了生母,另外兩個都是名女人;一個是和父親有過30年不幸婚姻的名伶王人美;一個是和父親有過10年幸福生活的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前者,父親評價和她的生活是磕磕碰碰的30年,而後者,是父親在心裡懷念一生的人。”

這是著名畫家葉淺予的女兒葉明明,在回憶自己的父親時寫下的感慨。

葉淺予曾經擔任過中國畫研究院的副院長。他的境界之高,藝術成就之高,尋常人望塵莫及。當初徐悲鴻寫文評價葉淺予,說能在國畫上能達到葉淺予這種境界的,五百年來,僅有仇十洲、吳友如兩人而已。

葉淺予的一生都是醉心於藝術的,他是真正的藝術家。

但是,就如大眾認知的一樣,藝術家們的情感生活大多都不會一帆風順。葉淺予當然也是這樣。

葉明明有三個母親,並且都為這三位母親送了終。可葉淺予卻並不是只有三位戀人,事實上,他曾經有過四段愛情故事。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葉淺予先生

少奶奶作風的原配

葉淺予的第一任妻子叫做羅彩雲。

1930年冬天,葉淺予的父母沒有經過他同意,私自替他在桐廬老家定了親,然後命令他回家和羅彩雲結了婚。

葉淺予對自己的父母是很尊重的,沒有辦法,只能回家娶了這個跟自己完全沒有共同話題的女人。

婚後,葉淺予不想帶羅彩雲回上海,要留她在家裡侍奉公公婆婆。羅彩雲不願意,尋死覓活的一定要跟他走。也是因為葉淺予的母親下了命令,才同意帶她走。因為對父母的尊重和孝順,他們說的話,葉淺予是不敢不聽的。

羅彩雲沒有什麼文化,是個文盲,整日沉迷於麻將不思進取,對葉淺予的事業也不曾關心過。但有一點不假,她是真心愛著葉淺予的。

羅彩雲為葉淺予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哥哥,一個妹妹。葉明明就是那個妹妹。

生完孩子後的羅彩雲開始學會了上海少奶奶的作風,孩子交給奶媽,家務全靠孃姨,她自己什麼也不管,除了逛大街以外,整天泡在麻將桌上。

羅彩雲總覺得,婚姻就是男人掙錢養活女人,所以處處養尊處優。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錢用完了,拿錢來!”

一個努力工作的男人,在外辛苦一天,回到家卻感受不到一點溫馨和溫暖,只有不思進取的妻子的一句“拿錢來。”這個家一點生氣都沒有。

葉淺予不好發作,只是說一句:“辛苦錢來得不容易,省著點吧!”可是羅彩雲從來沒有聽過。她的心思都在麻將上。她會摸牌,什麼“么雞”“六筒”一摸一個準。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葉淺予與羅彩雲的朦朧舊照

羅彩雲犯下了許多女人在愛情中都會犯的錯,就是不理解和尊重男性,甚至是自己的丈夫。

造成了羅彩雲這種思想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自古以來的社會風氣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羅彩雲身邊看到也都是男人掙錢養女人。所以產生這種觀念也不足為奇,無可厚非。只是她養尊處優,連內也不主,才更讓葉淺予不能接受,甚至連女兒葉明明也不能接受。

二是羅彩雲是個文盲,沒有什麼文化。內涵不足的女性大多不懂得仁義禮智信的道理,是不會替別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著想的。當然,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利己主義才是生物的本能。教育,往往是讓我們違背本能。

話說回來,葉淺予有錯嗎?

有!他只看到了羅彩雲的缺陷,卻忽略了她的優點,也忽略了羅彩雲對自己的愛是真實的。有了主觀情緒的人往往都是不夠理智的。也許是因為嘗過了自由戀愛的滋味,所以早在見到羅彩雲之前,他就對這段包辦婚姻產生了極度的排斥。

那時,苦惱、迷茫……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在葉淺予的心中慢慢滋生了。這段婚姻,註定不會幸福,也註定不會長久。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年輕的葉淺予

相逢恨晚卻又移情別戀

一個男人對自己的妻子極度失望的時候,他極大概率是會出軌的,因為他需要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就在這時候,葉淺予認識了能給他帶來慰藉的女畫家,梁白波。

兩人一見鍾情,相逢恨晚,全然不在乎他“有婦之夫”的身份。

羅彩雲跟葉淺予之間是沒有共同話題的,但梁白波不一樣,她也是畫家。她能夠激起葉淺予的溝通慾望,能夠一起分享藝術上的喜悅。這一點是羅彩雲絕對比不了的。並且是梁白波主動表達好感,主動請葉淺予陪她一同吃晚飯、一同約會、一同探討藝術。這時的葉淺予,又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呢?

而且,葉淺予第一次見到梁白波的畫,就是諷刺羅彩雲一類少奶奶作風的漫畫《母親花枝招展,孩子嗷嗷待哺》。當時他就覺得,他和這幅畫的作者心中有了共鳴。

所以後來葉淺予說:“我也感到,白波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總把我往她那裡吸。經過若干次晚間的約會,我和白波在心靈上緊緊貼在一起了。”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梁白波女士

葉淺予和梁白波四處遊玩、寫生作畫。空蕩的心,也得到了填補,成了讓他終生難忘的最幸福的日子。

不過這兩人的私情很快就被妻子羅彩雲知道了,還被記者套出話,刊登到了報紙上。葉淺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著梁白波到南京去另外尋了一個住所安定下來。羅家人和葉家人一齊跟著羅彩雲追到南京,把葉淺予“押”回了上海。

回到上海後,葉淺予向妻子羅彩雲提出了離婚,但沒有離成。原因有三:

一是,羅彩雲是真的深愛著葉淺予。雖然受了委屈,卻強忍著不肯離婚,說:“我是明媒正娶,除非犯了族規家法,否則你是不能休我的。

二是,而且按照當時上海的習慣,離婚要付一筆終身贍養費,這筆費用對當時的葉淺予來說,是拿不出來的。

三是,葉淺予的腦子裡也還有一些封建意識,覺得羅彩雲為葉家生兒育女,也是一種美德,不能太對她不起。

因此,葉淺予妥協了沒有離婚。但後來由一位律師朋友出面,同羅彩雲達成了分居協議。保證按月向她提供贍養費。兩人這才分開,而羅彩雲已然心死了。

從那時起,葉淺予也就光明正大的跟梁白波在一起了。可惜好景不長,梁白波的心思已經不在葉淺予身上了。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30年代,葉淺予與友人張光宇

1938年,葉淺予和梁白波等人組織起來,去武漢為宣傳抗日做工作。就在那裡,梁白波認識了一位受人崇拜的空軍英雄,並對他心馳神往,沒多久就在武漢和葉淺予分別,脫離漫畫群體,去追求世俗的家庭幸福了。

葉淺予受到了莫大的打擊,但卻想通了一件事,他不再對梁白波負欠什麼了。

如果梁白波的結局就是和那位空軍英雄攜手一生,那倒也不錯。葉淺予當然也希望她能得到幸福。可惜事與願違,20年後梁白波因精神分裂症在海灘自殺身亡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梁白波是他的初戀情人。即便她離他而去,他還是對她存有美好的印象,非但原諒她的變心,還感嘆“漫畫界從此失去了一顆發光的彗星”。

所以,即使離開了梁白波,他也不會和羅彩雲和好。

而羅彩雲和葉淺予分開後,變成了棄婦,情緒一直很低落。後來經過孩子的勸導,終於同意離了婚。兩個孩子也分開,哥哥跟著媽媽,妹妹跟著爸爸。

又過了許多年,葉淺予被打成牛鬼蛇神,進了監獄。羅彩雲這個前妻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她沒有得到過葉淺予的愛,卻因為他遭了那麼多罪,心裡自然是十分委屈的。直到1975年葉淺予從監獄出來,才從女兒葉明明的口中得知,她已在幾年前吞服了過量的安眠藥自殺離開了人間。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1946年,葉淺予留美期間在舊金山的住所內

最溫柔的後媽

葉淺予的第二任妻子,叫做戴愛蓮,是個舞蹈家。

1940年春季的一天,保衛中國同盟特邀一位從英國來港的華僑舞蹈家舉辦表演會,希望葉淺予在宣傳方面給予支援。這位舞蹈家,就是戴愛蓮。

戴愛蓮原本在英國留學時有過一段初戀。對方是大學雕塑系的老師,可那人已經有了女朋友,所以她實際上是帶著逃避感情的因素和參加抗日的目的來到香港的。

葉淺予每天和戴愛蓮交流談心,大約過了半個月光景,便開始談情說愛了。結了婚以後她才慢慢知道,嫁的這個丈夫,是在全中國都特別出名的大畫家。

戴愛蓮是個善良至極的人。在重慶時,葉淺予的朋友們與他聊天,開玩笑說要看看葉淺予憑了什麼魅力“騙”來這樣的舞蹈家。可是戴愛蓮不會中文,只會說英語,聽不懂朋友們說什麼。聽葉淺予翻譯過以後,誤解了大家的意思,連忙解釋道:“不,不,是我心甘情願嫁給他的,他是個好人!”

要看一個當後媽的女人是不是個好女人,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她對結婚對象的孩子怎麼樣。也就是葉淺予和羅彩雲的女兒,葉明明。

葉明明一共有過三個媽媽,其中和戴愛蓮感情最深。起初,葉明明和所有孩子一樣,剛剛接觸這個“新媽媽”的時候,是很排斥的,甚至充滿了敵意。但在戴愛蓮的溫柔和善良中,她淪陷了。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舞蹈家戴愛蓮

戴愛蓮對葉明明就像親生女兒一樣。

葉明明怕熱,戴愛蓮就每天臨睡前都給她扇扇子,直到她睡著。

葉明明身體不好一直生病,她就帶明明去醫院看病,給她買營養品,買巧克力、黃油之類的高檔食品。

葉明明喜歡花布,那時候花布是很稀罕的東西,戴愛蓮也給她買了。

戴愛蓮不會說中文,跟明明語言不通,無法交流。但她對此卻並不懊惱,總是不厭其煩地做她認為該做的事情。葉淺予一心撲在藝術上,很少關心女兒的生活,都是戴愛蓮在操心,戴愛蓮甚至還送她去學習舞蹈,培養她對藝術的興趣。

戴愛蓮對她的關愛及上海的都市生活,讓她漸漸地淡忘了家鄉的親人,慢慢接受了這個新媽媽,甚至戴愛蓮的晚年也是葉明明照顧的。

這一點是很令人欽佩。我曾見過無數的後媽,沒有幾個能像戴愛蓮這樣對孩子這麼好的。說幾句很簡單的道理:

我對你的孩子這麼好,孩子不領情怎麼辦?

我以後跟你分開了怎麼辦?我做這麼多是不是白費了?

種種想法都導致了大部分後媽對再婚對象的孩子,都是試探性的好,都是不敢放開了的好。有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前面也說了,利己主義才是生物的本能。

可戴愛蓮不一樣,她從來不考慮這些問題。她對葉明明的好是純粹的,不求回報的。

戴愛蓮的善良,是刻在骨子裡的。

不過,真正讓葉明明的態度產生轉變的,卻是因為一場手術意外。

戴愛蓮和葉淺予婚後不久查出有卵巢炎症,於是去香港做了個小小的婦科手術。孰料手術中出現意外,在來不及徵求病人意見的情況下,醫生把她的卵巢切除了。這場手術導致了戴愛蓮永久不能生育。

葉明明開始接受了戴愛蓮,甚至開始衝她撒嬌。這個家充滿了生氣。而葉淺予和戴愛蓮的生活,也充滿了幸福。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葉淺予 戴愛蓮 葉明明 一家合影

葉淺予回憶說:“我和愛蓮在那幾年就互相當對方的跟班了。她開表演會,我就給她打雜,當翻譯、做飯、做舞臺監製。而我忙碌時,這些事情又輪到她替我做。我們兩人的關係就像一對跑江湖的夫婦,女的跳舞,男的擊鼓。”

這樣的婚姻,無疑是令人羨慕的。

可惜的是,葉淺予再一次品嚐到了戀人變心的滋味。

1950年秋末,葉淺予受命參加民族訪問團去新疆,一去半年多。等到冬天回來時,戴愛蓮已經愛上了別人,並當面對葉淺予說:“淺予,我已經不愛你了。我們離婚吧。

葉淺予問那是誰,戴愛蓮說,是曾經來我們家住過的一位青年舞蹈家。

1951年,葉淺予遭了晴天霹靂,含著淚與她辦了離婚手續,結束了這段十年的婚姻。也許是上天註定了所有的婚外情都不會有好結果,所以戴愛蓮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許多年後,那個男人捲了戴愛蓮的所有錢款逃走了。戴愛蓮也常常表示十分後悔。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葉淺予心裡還是一直惦記著戴愛蓮的,甚至後來與演員王人美結婚後,也沒有忘了戴愛蓮。1987年,葉淺予的第三任妻子王人美去世後,葉明明有心撮合二人復婚。

跟她說:“你看,你和爸爸一個住花園村,一個住東單,我要照顧你們還得兩頭跑。為了我省事,乾脆你們搬到一塊兒住算了。”

戴愛蓮聽了總是笑笑,也不言語。葉明明以為她同意了,於是買好了幾個櫃子放在她家裡,準備他們複合之用。

可沒過多久,戴愛蓮去了趟英國,回來以後對葉明明說:“我不能和你父親復婚,因為我心裡始終忘不了我初戀的愛人。”

原來,戴愛蓮這次去英國和她初戀情人威利生活了一段時間。當時威利的夫人已經病故,而威利也因此受到打擊一病不起;在其子女的要求下,戴愛蓮陪著最初的愛人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程。她也因對這段浪漫的晚景生活無法忘懷,所以不能再接受任何愛情了。

葉明明回憶說:“我也知道,她是想和父親說說話的,那時天天和王人美吵架的父親又何嘗不想呢!有幾次,實在是想讓兩位老人開心一下,我便創造了媽媽和父親見面的機會。因為這種機會實在不多,戴媽媽非常珍惜,每次都會和父親說很多話,臨走時把我們送下樓後,兩人還會依依不捨。真的,只有他們自己,才瞭解彼此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2006年2月9日,戴愛蓮因骨結核併發症與世長辭,享年90歲。等葉明明急急忙忙趕到病房,戴愛蓮的臉上已經被蒙上了白布。明明揭開白布,撲到她身上痛哭。

葉淺予早就在1995年過世了,所以那一年只有葉明明為戴愛蓮戴孝、守靈。她的葬禮上沒有哀樂。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1946年,上海,葉淺予赴美前家庭合影,後排右一為葉淺予,右二為戴愛蓮

小孩子脾氣的大明星

葉淺予的最後一任妻子,叫做王人美。是個大明星,也是影帝金焰的前妻。

王人美的家庭裡都是文化人。她的父親曾做過主席的老師,她的姐姐做過主席女兒的老師。可惜王人美不愛學習,沒有那種文化人的修養。加上家人對她的寵愛,所以性格十分暴躁,動不動就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

葉淺予和王人美的結合,完全是朋友撮合的。他們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由於在世界觀、人生觀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三十多年來始終磕磕碰碰,並不幸福,甚至結婚當天就鬧得不愉快。婚後,王人美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跟他吵鬧,甚至一本正經的提出要離婚。但每次都因為葉淺予的隱忍,就這樣過去了。

所以他們的婚姻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貌合神離。可王人美不是什麼壞人,她對葉淺予並非一點感情都沒有。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王人美

就在葉淺予被打成牛鬼蛇神關進監獄的時候,王人美也受了牽連,甚至還常常犯精神病,但始終沒有放棄他。不要求離婚,不檢舉揭發,她陪著他,一任風吹雨打。

葉淺予被抓的那天,是1968年4月23日凌晨1點。王人美看了一眼逮捕證,什麼都沒有說,默默給葉淺予收拾行李,給他繫上棉襖的紐扣。葉淺予被推上囚車時,他發現王人美孤零零地站在夜靜人深的路燈下,一直站著。

1974年,王人美帶著葉明明去秦城監獄探監,王人美先是靜默地端詳了葉淺予許久,然後伸手撫摸了一下葉淺予光溜溜的下巴,努力笑著講:沒有了鬍鬚的葉淺予好醜!一家三口再也抑制不住,抱頭號啕大哭。

王人美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只是她的情,大部分並不在葉淺予的身上。

因為她還思念著她的前夫,大影帝金焰。而葉淺予呢?他又何嘗不思念戴愛蓮?可能,這才是他們婚姻不幸福的真正原因。

1987年4月12日,王人美去世了。那時,葉淺予突發心臟病進了醫院,醫生也不許他走動。所以沒能見到王人美最後一面,只能在醫院窗前站立半晌,向空中遙祭。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艱苦歲月,王人美與葉淺予

葉淺予說:“明明來電話說,昨晚守了媽媽一夜,到凌晨3時,媽媽呼吸停止。明明勸我不要難過,說已盡了最大努力搶救,非人力所能挽回。我躺在病床上,想著這位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伴侶,不由心中黯然,只能默默地祝願她的靈魂獲得解脫。”

給王人美送終的,依舊是女兒葉明明。她很長一段時間,為了照顧王人美和葉淺予,一直在兩邊跑,甚至還要抽空去照顧戴愛蓮。

王人美曾回憶說:“葉淺予是個好畫家,卻不是個好丈夫。他除了懂畫,別的什麼都不懂……有好多好多讓我惱火的事……葉淺予是個過於沉浸在事業裡的人,當這種人的妻子,真不容易!

這話不假,葉淺予雖然有過四段戀情,但他其實是一個不懂感情的人,他的心思都放在了藝術上。而真正深愛藝術的人,是不能隨便動情的,否則沒幾個好下場。

為什麼?因為他熱愛藝術超過了熱愛生活。你如果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是絕沒有辦法跟一個藝術家生活在一起的。但僅僅同樣是藝術家就能在一起了嗎?當然不是的。每個人對藝術的態度和理解都不一樣。如果一個人能絕對理解你的思想,那就是你的知己。可世上知己太少了,是可遇不可求的。

何況,藝術家們的性格都比較偏激。要麼絕對封閉,要麼絕對暴躁,要麼絕對天真。他們在感情上,往往都是不夠理智的。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圖 | 1948年,於北平雅寶衚衕住所中

葉淺予晚年時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寫了一本回憶錄,開始叫《愛怨四人傳》,覺得不妥,改成《晴雨半邊天》,又覺得聽起來好像在為自己開脫,所以最後定名為《婚姻辯證法》。他在書中全面剖析自己的問題,對自己的缺點十分坦然,其他回憶錄的作者們在讀過他的書之後都表示,自己絕對做不到他那麼坦然。

葉淺予認識到,她們四個人當初陪伴在他身邊的時候,其實都體現出“婦女固有的美德”,處處照顧他的生活,撫慰他的心靈,尤其是梁白波甚至不惜屈居於情婦的地位,表現出自我犧牲的精神。

而他自己呢,雖然也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也有委屈情緒,但在男性統治的社會中,總不自覺地暴露出某種優越感,忽視了對方的委屈,因而在共同生活中,常常指責對方的缺點大大多於指責自己。比如,當王人美指出爸爸的大男子主義時,他不但不加以自省,反而反唇相譏,說什麼有大女子主義的人才會看到對方有大男子主義,逼得她讓步。

王人美,戴愛蓮她們在晚年時,其實也常常反省自己,認識到當初的許多錯誤。只是認識到的時候,也為時已晚了。人的一生,如果常常懷著善意之心,和剋制自己的念頭,也許就會少發生很多令人心痛的事情。

原配自殺,戀人自殺,他一生結婚三次均失敗,晚年寫下回憶錄自責

文 | 阿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