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技術封鎖再遭瓦解,中國科學家獲獎20萬,國內首創

半球諧振陀螺儀,作為衛星和空間飛行器慣性測量以及姿態穩定控制的重要部件,在空間應用領域不但獨具優勢,且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對推進國家長壽命高可靠航天工程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只不過,早期半球諧振陀螺儀的研製技術都集中在美俄法這三個國家手裡,中國受多方因素牽制在相關領域的起步較晚。

美歐技術封鎖再遭瓦解,中國科學家獲獎20萬,國內首創


目前,美國已經在125顆人造衛星上實現了半球諧振陀螺的成功運用,這些衛星累計空間飛行時長已超過2千萬小時,最高精度零偏穩定性優於0.0005°/小時。毋庸置疑,如此敏感的技術美歐等西方國家是不會透露給中國的。而面對封鎖,中國的科研重臣們也再次不負眾望成功實現了突圍。

美歐技術封鎖再遭瓦解,中國科學家獲獎20萬,國內首創


前不久,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半球諧振陀螺產品,於2018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頒獎大會上榮獲了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當時負責該裝置研發的科學家還拿到了國家20萬的現金獎勵。但要知道的是,中國首個半球諧振陀螺的成功問世,可是沒有辦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科研重臣們的付出自然也是。

美歐技術封鎖再遭瓦解,中國科學家獲獎20萬,國內首創


於是,就有眾多網友在感慨祖國越加強大的同時,也紛紛表示,中國的科學家們辛苦了,就是獲獎200萬他們都支持,為能夠生長在如此勵志的國家而驕傲和自豪。

美歐技術封鎖再遭瓦解,中國科學家獲獎20萬,國內首創


據悉,中國自研半球諧振陀螺儀樣機的主要技術指標,零偏穩定性優於0.005°/小時,壽命可超8年,壽命末期可靠度優於0.9,不僅是國內首創,即便在全球範圍也能稱得上先進。待該裝置成熟後將會取代靜電陀螺,滿足解放軍海軍武裝對新一代慣性導航系統提出的20年甚至更久的免維護要求。未來,中國武裝作戰也將不再只依靠北斗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