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強化對失能老人、低保戶、殘疾人的生活保障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宋建華 史漓莎)悉心照顧失能老人,確保健康;簡化流程兜底保障,加大救助力度,保障低保戶生活;針對殘疾人出臺九項具體措施,從社會保障、教育就業、康復服務等方面進行照顧……


  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各區縣、相關部門單位多舉措強化對生活困難群眾的基本保障,齊心協力讓困難群眾生活有保障。
  低保戶——簡化流程兜底保障
  “這個月的津貼提前發了,我去市場買了肉和蛋。”
  王傑捧著碗,挑起一筷子熱騰騰的面,大口吃著。一碗麵,怎麼讓他這麼滿足?
  55歲的王傑是疫情防控期間新增的一名低保戶。2019年,被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時常全身浮腫,現已失去勞動能力,沒有了生活來源。
  今年2月,全市民政系統聯合社區入戶摸排,及時對困難人群救助。瞭解王傑的情況後,八樓社區低保專幹通過民政緊急救助綠色通道為他申請了低保。
  疫情防控期間,民政部門委託社區多次向低保戶發放米、面、油、肉、蔬菜和口罩等臨時救助物資。王傑家裡的米和麵剛拆袋,4月的津貼就又送上了門。
  “第一次工作人員上門給我送來慰問品的時候,我一個大老爺們沒忍住掉下了眼淚,他們鼓勵我一切都會好的,從那以後每次見他們來我就笑呵呵的。”王傑說,兜底保障政策讓他重拾生活信心,他堅信一天會比一天好。

  我市1至4月的低保金都已提前發放,對於新增低保對象、未及時制卡或銀行卡丟失的低保家庭,民政部門還委託社區入戶發放。針對受疫情影響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全市民政系統也簡化程序加大力度,臨時救助4000餘人次。
  失能老人——嚴格防疫細照料
  “每批食材、藥品都統一放在大門外,經過消毒後,我們再拿進來。”在烏魯木齊溫馨老年公寓,工作人員李曉燕同事們等送菜員離開後,才出門把菜搬進大廳。
  疫情防控期間,我市39家養老機構均採取封閉式管理,落實防疫措施,守護老人健康。
  截至4月14日,老年公寓的34名員工已經這樣“足不出戶”封閉工作了80天。
  老年公寓現有182名老人在院內,平均年齡80歲,九成是失能失智老人。
  “春季,正值疾病高發,又遇上疫情,對於老人我們心裡的弦都繃得很緊。”老年公寓負責人李紅說。
  疫情防控期間,不僅送到老年公寓的物品要消毒,公共區域還要每日消毒、通風至少兩次。為預防疾病,公寓管理人員還熬製中藥,並定期燃燻艾草。
  這段時間,工作人員與老人們同吃同住,細心照料。83歲的陳文釗老人每天都要到院子裡曬太陽,護理員都會幫他戴好口罩。

  陳文釗說:“我們都在院裡,理髮、剪指甲都得他們幫忙,昨晚我的手指甲腳指甲都修剪了,辛苦他們了。”
  李紅介紹,不久前,老年公寓收到了5000只紅十字會捐贈的口罩,民政部門也積極協調了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他們將堅定信心照料好老人。
  殘疾人——多方位保障基本生活
  “你好,小店已經全面消毒,請放心!”米東區石化安和社區轄區的連心盲人推拿按摩店,門鈴“叮咚”一聲,與妻子在整理按摩用品的陳德斌,循聲說道。
  隨後,按壓、捶背、拉伸……客人一掃全身疲憊,滿意而去。
  與常人不同,陳德斌是通過微弱的光感和聲音來辨人識物的。
  今年48歲的陳德斌從小患視力殘疾。二十多年前,他與同為視力殘疾的妻子成婚,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兒子,孩子的出生,讓他產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
  “剛開始挺難的,要幹啥?”陳德斌犯了難。後來,在社區和石化片區殘聯專幹的幫助下,他和妻子接受了免費盲人推拿按摩培訓,學會了盲人按摩技能。又在親友和社區幫助下,在家門口開起了推拿按摩店。
  受疫情影響,推拿按摩店一個多月沒有開業,房租和水電費需要交,沒有進項只有開支。陳德斌說,他拿到了一次性3000元創業補貼,門店也在3月中旬復工。

  2月份,市殘聯、市財政局聯合下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實施九項惠殘政策措施的通知》,從殘疾人社會保障、教育就業、康復服務等方面推出九項具體措施幫助殘疾人。
  目前,市殘聯和區(縣)殘聯正逐項落實惠殘政策措施,確保符合條件的每一位殘疾人都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