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華基金劉輝:專注做好產業前瞻性研究 做投資的長期主義者

銀華基金劉輝:專注做好產業前瞻性研究 做投資的長期主義者

中國基金報李樹超

“股市的跌宕起伏就像一個充滿機會和誘惑的‘名利場’,長期浸淫其中可能會徒增功利心、投機心和得失心。作為基金經理,我追求立足做好產業研究和公司研究,抓住投資的本質,通過關注產業鏈條的動態變化和盈利在產業上下游環節的演變,在實業層面找到相對穩定可靠的投資機會,踏踏實實地做好投資。”

專注做好產業前瞻性研究,遠離股市波動的喧囂,是銀華內需精選基金經理劉輝堅守的“投資法則”,也是他長期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談及他的核心投資理念,他作出了上述表示。


立足產業前瞻性研究做好價值投資

成立於2009年7月1日的銀華內需精選長期業績表現不俗。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13日,銀華內需精選過去七年收益達256.32%,期間年化收益率約20%。其中,

劉輝自2017年3月至今管理該只基金,在3年時間任職總回報54.7%,年化回報為15.2%,並在2019年打造了業績翻倍的收益率。

談及該只基金長期穩健的收益來源,劉輝將之歸功於科學的投資理念,他把自己的核心理念概括為“立足產業、價值為本、長期投資”。

具體來說,立足產業就是將投資關注點離開股市波動,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研究行業和相關公司的演進發展上,放在與實業實踐者交流和對他們的理解上,追求對行業和公司在中長期時間週期上變化的理解和預判能力。

第二,價值為本是產品投資收益的來源,他認為從收益來源看,長期收益不會來自交易能力,而是來源於行業和公司內在價值的提升,由此需要理解各類型行業以及公司在不同階段內在價值的定價方式。

第三,在投資中他會堅定長期持有基於基本面判斷的行業和公司,與投資情緒驅動的交易性機會保持距離。

秉持產業研究、價值投資理念,劉輝落實在選股上將採取以下標準:一是優選具有做成優秀企業特徵的公司,關注那些管理層優秀、專注事業發展、文化氛圍好的公司,而不是那些緊盯股市,迎合投資者需求的公司;二是在產業鏈條中,更加關注具備基礎資源和技術條件、具有一定競爭壁壘和市場地位的公司,這類公司在產業結構變遷中具有一定話語權,且不會被調整出局;三是在上述基礎上,還會選擇處於膨脹發展和進入高景氣度週期的產業,同時公司也具備好的盈利前景,在產業整體發展中可以獲得一定市場份額,並變成公司的財務收入和基本面的表現。

他說,“我們的產品要想獲得超額收益,需要去尋找中長期可以實現市值膨脹的行業和公司。圍繞產業研究這一主要任務下足功夫,並有足夠的心性去將前瞻性眼光轉化成漫長的投資實踐,這才是公募基金在投資中的長期生存之道。”


淡化擇時專注做好產業研究和公司研究

作為偏股混合型基金,雖然銀華內需精選持股倉位區間為60%-95%,但劉輝管理的基金持股倉位很少低於80%,多數時段都保持90%以上的倉位。

談及他的倉位管理策略,劉輝稱,在他的投資體系裡,倉位大幅度變動只對應大的系統性風險。在逐季度評估內外投資環境沒有大的系統風險情況下,他一般會放棄倉位選擇,而專注於產業研究和公司研究。

另外,從他較長的投資實踐和眾多投資人成長經歷來看,他認為把較多精力放在倉位選擇上是很難持續獲得高勝率的。而在長期能立得住的,往往都是在選行業和選股上研究深入和有前瞻性眼光的投資者。

在淡化擇時要求後,做好持股的集中度管理就成了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

從他管理的重倉股看,他的持倉集中度時有調節。比如2019年中報前十大重倉持股比例70.25%,2019年四季報前十大重倉股降為55%,第一大重倉股權重也隨之從9.22%淨值比降為6.82%。

他對此表示,一般來說,當持股集中度上升的時候,對應著適度的防禦,也就是將資產更多集中在基本面可靠度以及未來空間較大的公司上。而集中度下降,往往對應著投資機會的泛化,需要在更多行業和公司上進行佈局。另外,申購和贖回也會階段性影響他的持股集中度。比如面臨持續贖回,他會減倉相對理解深度不夠、未來空間不夠大的公司,這也會導致相對確定性強或空間較大的公司短期內持股比例上升。


中國資產吸引力會繼續上升看好農業、科技、醫藥等投資機會

談及今年以來海內外股市的巨震,劉輝認為,今年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對於中國和歐美意義不同:對於美國市場而言,疫情只是一個導火索,把美國持續積累、深層次的宏觀經濟和債務結構問題暴露出來,此次震盪之後,美國走向零利率之路概率較大,他對美股後市的走勢也相對謹慎。

而對於中國市場,他認為,此次震盪可能只是大的運行週期中一次中型震盪。震盪過程將逐漸凝聚共識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推動直接融資和產業升級,A股在震盪餘波後仍舊迴歸市場中樞抬升的大趨勢中。而當發達經濟體陸續進入零利率時代以後,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會繼續上升。

在預判A股中型震盪、長期向上趨勢後,如何抓住後市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方向,就成為投資佈局的前提。

按照劉輝的投資理念,他認為農業,5G投資與應用、半導體等科技板塊,以及醫藥、新能源等,都屬於景氣度向上,未來投資機遇明顯的領域。

他分析,一是看好農業強勁景氣向上的週期,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和週期性變化,國內養豬產業結構集中度正在大幅提升,受益企業將有望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恢復成長股的屬性;二是雖然半導體調整較多,但光通信、數據中心服務器、顯示產業鏈等都值得看好,從更長的週期看,科技股依然是整個市場中非常重要的投資機會;三是受產業格局進一步集中和疫情短期影響,醫藥處於長期上升格局中,產業的改革創新也在提速,他看好創新藥、醫療服務領域的投資機會;第四,新能源景氣度也處於向上拐點,但由於基本面與股價走勢匹配度不夠好,未來還可能震盪分化,新能源汽車、光伏的長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最後,低估值方向的價值型公司也可能在下半年有階段性投資機遇

在看好上述投資機會的同時,為了在股市巨震中有效控制回撤,劉輝還通過多方向行業配置、互補性組合搭配、嚴格基本面定價驅動的長期主義投資等方法,來控制股市巨震中的回撤風險。

他說,“市場參與者要對投資情緒保持警惕,儘可能不參與群體階段性投資情緒推動的股價變化。對於一個基本面研究驅動的長期主義者而言,情緒是有害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參與慾望也有利於控制短期波動風險。”


我國基金運作時間短,不能反映股市債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的保證。基金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完整業績見產品詳情頁。基金有收益波動風險,投資人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確認已知曉並理解產品特徵和相關風險,具備相應風險承受能力。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