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貶值:讓海歸經濟學金融專家們焦慮,甚至瘋狂

文化是個很奇怪的東西。人類的科技發展的輻度是非常大的,尤其現在幾乎是爆炸式發展。但文化的內容,無論哲學,經濟,金融等偏純文科的東西,不僅變的慢,還會出現反覆。

所以,普遍出現了學技術的,有手藝,活的遊刃有餘。搞芯片的臺積電的張忠謀幹到80才退,甚至到現在都還顯得很有價值。華為似乎離不開70多的任總。微軟蓋茨退了這麼久了還是企業靈魂,而假如喬布斯不早逝,肯定還會牢牢定住蘋果。相反,經濟學家,金融的,常有翻船的。你既不知道四十的經濟學家能否成為大師,也不知道八十的大師會不會所有的理念都是錯的。

而事實是,從美國的經驗看,西方經濟學,金融學,很有可能是一個不著調的體系。它更象是在文化舊圏子打轉,沒有多大的創新。

美國的經驗充分說明,一.財富是實體經濟創造的。實體經濟是最重要的。而科技推動實體,是人類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二.相對的。用西式經濟學,金融學指導出來的美式衍生品交易,打著發現價格的幌子,實際成了一個龐氏騙局,一個超級大賭場。

西方文明下的新經濟學,金融學,並沒有提出新理論和新模式。整個世界,還是要依靠科技來推動。

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絕不是西方文明總結歸納的,古文明早就說過了。西方文明花了海量的物力,人力,致力於新經濟學理論,金融學方程,到目前來看就是個原地踏步,還幫倒忙。現在美國虛擬經濟的金融風險是很高很高的,相當於全人類的3到5倍,呯一下爆破的話,系統性危機就要來。不爆,那就是美國反覆捋羊毛,直到沒得捋,然後呯一下。

很明顯的是,只有科技,實體經濟是真創造財富的。而虛擬經濟本身創造不了財富,就是個賭搏。而它正是從西方的文化推動出來的。

今天的美國,高科技是真的強大。但經濟也真的虛胖到嚇人,三產在GDP佔著絕對高比例。

曾經很多人都相信西式經濟神話,而現代金融確實讓人感到眼花瞭亂,是如此的高大上。然則2008金融風暴一起,原形畢露。時至今日,衍生品交易依舊猖獗,根本停不下來的癮君子,這象不象惡賭鬼?

相應的,曾經大批前往西方留學求真經的海歸們悲劇了。他們曾經最亮麗的履歷,曾引以為豪的經濟,金融知識,開始被置疑,無用論,懷疑論大起。而這些人往往都是曾經的學覇,大學者,專家。試問當你一直堅持和標謗的知識被證明有很大的問題的時候,慌不慌?

當學歷貶值,被懷疑,海歸專家們坐不住的有之,上竄下跳的有之,及時反省然後提高也有之。

有些人因過於焦慮,彷徨,甚至變成了某種公知。畢競,讓一個地位很高的人承認自己學歷貶值是很難的,相反更常見的是拼命抵賴,以至顛倒黑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