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廣交會堪稱最強"新基建"項目,憑什麼交給了騰訊?

網上廣交會堪稱最強

就在最近,一個消息傳來。首次完全以網絡形式舉辦的第127屆廣交會,確定騰訊成為這屆展會的技術服務商,為廣交會網上舉辦提供整體技術支持、平臺研發服務與雲資源支撐。

廣交會是目前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採購商國別最廣的展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也被看作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因為疫情原因史無前例全搬到網上來辦,到時候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在網上展示商品、洽談業務、簽訂協議、完成交易,這不僅僅是中國首次,也應該是全球首次。

這次網上廣交會,不僅僅是特殊經濟形勢下的創新之舉,更是產業互聯網被正式定調後首次大規模、高強度的實戰演練。

只要簡單想一想,就會感覺十分複雜。正如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所言:"把連續舉辦60多年120多屆的全球貿易盛會搬上雲端,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一個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

這對於騰訊來說,是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重重挑戰。自2018年9月宣佈全面進軍產業互聯網以來,備受"TO C基因玩不轉產業互聯網"質疑的騰訊,用持續的高增長有力的回擊了質疑。

這次網上廣交會,是一次全新的流程再造,涉及到雲計算、AI、社交、支付、廣告、在線翻譯、視頻直播、在線會議等太多產品和技術,其實就是一個"新基建"項目。騰訊如果能把這個事情做成功,可以用開歷史先河來形容。

這個"新基建"項目對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內外部協同能力、技術實力,都是一次大閱兵。搞得好,騰訊產業互聯網名揚全球,省去了推廣的費用。而且藉助這次機會,騰訊雲及相關產品的份額,也將再上新臺階。

網上廣交為何選騰訊做技術支持?

據商務部消息,本屆網上廣交會將主要包括線上展示對接平臺、跨境電商專區、直播營銷服務三部分內容。

以B2B為主,兼顧部分B2C平臺,打造10x24小時全天候線上外貿平臺,為參展企業和採購商提供網上推介、供採對接、在線洽談等服務,讓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那麼,想要實現"網上推介、供採對接、在線洽談等服務"需要哪些能力?

首先,在線展廳的建設和全球訪問能力。

這個在線展廳必須在雲上搭建,而且要全球範圍內都能流暢訪問,對雲計算提供商的全球節點數、數據併發承載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驗。

網上廣交會堪稱最強

騰訊雲在全球擁有超過100萬臺的服務器、100T的帶寬儲備、EB級別的數據存儲規模、1300多個節點,覆蓋了中國、亞太、美洲、歐洲、中東、非洲。

其次,在線直播、在線會議、線上交易和營銷的能力。

在線直播能力是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優勢項目,鬥魚、虎牙、快手等頭部直播平臺,也均使用騰訊雲服務。

騰訊會議已經成為目前中國最多用戶使用的的會議應用產品,前不久被聯合國選用作為75週年活動千場會議的遠程會議軟件。而且騰訊會議國際版已經在全球範圍內上線了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

網上廣交會堪稱最強

另外,支付、社交、流量的能力。網上廣交會,需要在線交易和支付,微信支付可以輕鬆實現。小程序可以幫助企業構建在線官方商城,用戶商品的展示和交易。

網上展會需要宣傳、營銷,推動商家、消費者線上觀展、溝通交流,騰訊擁有11億用戶的微信、9億用戶的QQ,企業微信,以及覆蓋80多個行業的騰訊企點平臺,幫助參展商與客戶便捷溝通和營銷推廣。

這些正是騰訊產業互聯網"C2B2C"的獨家秘籍。

再次,AI、在線翻譯、AR以及安全能力。

網上搞展會,很多參展商、觀眾都會擔心如何更清晰、真實的觀看展示的商品。這時候AI、圖像處理等技術就派上用場,騰訊多個人工智能技術實驗室裡的"技術百寶箱",都可以搬出來用了,比如,視覺識別、AR視頻、雲遊戲技術等。

網上廣交會堪稱最強

全球的商家、客戶都在平臺上做生意,做直播,需要在線同步傳譯,騰訊的翻譯君、微信智聆等AI技術都可以用得上。

做商業交流和交易,安全防護少不了,騰訊安全可以為線上展會保駕護航。

所以,網上廣交會需要的一系列技術、服務和產品,騰訊幾乎全有了,似乎也只有騰訊具備所有這些能力。現在就是考驗騰訊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把這些技術整合到一起,如絲般順滑地協作。

做好展會,騰訊產業互聯網會再上一個臺階

2020年被認為是5G元年,也是人工智能爆發的元年。全球爆發的疫情,是人類共同的災難,幸好我們有高速的網絡,以及人工智能、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各類技術,從而減少了經濟損失,提供了生活的便利。

好的技術,需要有實戰的場景,疫情期間騰訊雲、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多點開花,顯示出科技產品與日常生活結合的最佳實踐。

如今,網上廣交會的大項目,則是一個集合了"十八般武藝"的練兵場,你能數得著的新技術,都會被用上,無論是什麼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還是AI、AR。這對於正發力產業互聯網的騰訊來說,是巨大的機遇,千載難逢。

抓住這個機會,就能讓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內外皆通"。對內,之前一直在講"打通壁壘",一直在講所謂的"中臺戰略",這次估計自然而然的就理順了中臺戰略。

堡壘總是從內部垮塌,從外部被加強。沒有好的實戰場景,沒有外部壓力,可能推動內部整合,打造所謂的"中臺",有一定的阻力,如今大家目標一致搞網上廣交會,自然就拆除了阻力。

對外,證明下"騰訊TO C基因"做產業互聯網可以更加成功。雖然騰訊雲年收入200多億,追到了阿里雲的1/2,但是這個關於"基因"的爭議,時不時跳出來。

這次網上廣交會交給騰訊,不僅展現的是騰訊雲的能力,而是騰訊產業互聯網整體的能力,C2B2C戰略的優勢,以及騰訊這1年多來轉型的成果,都將得到體現。

這個最強"新基建"項目做成功了,自然江湖上就不再有什麼"基因論"的爭議了。而且全球200多個國家,2.5萬企業參加,這無疑是一次全球範圍內的免費廣告,對之後騰訊雲等一系列TO B產品的銷售,是巨大利好。

綜上所述,在萬億產業互聯網機會來臨之前,騰訊拿到網上廣交會項目,驗證了運氣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沒那個金剛鑽也攬不下瓷器活啊。

對於騰訊這次的表現,筆者也將持續關注。等6月份之後,再給騰訊打個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