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申奧,憑什麼?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7日宣佈,將有93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影片參加第92屆奧斯卡獎最佳國際電影評選,中國選送的電影作品是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動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

這一消息一經曝光之後,立馬引起熱議,網友紛紛表示《哪吒》無論口碑、票房、影評確實都是今年上映的國產電影裡突出的水平,但是“衝奧屬實不必”

《哪吒》申奧,憑什麼?

好一點的觀點會認為《哪吒》的畫風與濃濃的中國元素更適合國人欣賞,西方文化下或許很難get到其中的燃點與淚點;直接一點的觀點則認為“這樣選的原因,大概率不是想衝擊這個獎”。

無論是認可或是質疑,網友對於《哪吒》衝擊奧斯卡的可能性都持極為不樂觀的態度,那麼問題來了:《哪吒》究竟是不是一部標準的申奧片?申奧片到底有沒有標準可言?《哪吒》申奧到底憑什麼,真的只是某些人一拍腦袋的衝動嗎?

情況或許比想象的應該更“樂觀”一些。

《哪吒》申奧,憑什麼?

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前身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奧斯卡學院獎理事會在今年4月作出決定,針對第92屆奧斯卡學院獎的評獎規則作出了一系列投票更改。最重要的變化是決定將原有的“外語片獎項(Foreign Language Film)”更改為“國際影片獎(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為奧斯卡獎中頒發給年度最佳非英語電影的獎項,該獎僅頒給電影的導演,但被認為是對出品電影的國家的獎勵。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設立於1947年,最早名叫“奧斯卡榮譽獎”,1956年正式命名為“最佳外語片獎”截止2019年2月,已有72年的歷史。

《哪吒》申奧,憑什麼?

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參評影片有三個原則:

1、必須是長片,不過並不強調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都可以參加。

2、主要對白必須是非英語。

3、各國所報的電影必須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這段時間於本國的商業影院公映至少一週。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每年都會邀請每個國家推派一部劇情片來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競賽。“一個國家推薦一部影片”的規定招致了不少的非議,因為一些多產的國家(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所製作的電影,也許足以獲得數個提名,但卻受限於最多僅能獲得一個提名。

而另外一個令人垢病的地方,是由於本身的制度關係,使得每個國家所推派的影片可能會受到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像是因政治因素而未能獲得國家的推薦,或是運用報名的機會來支持某位導演或是某個片廠。

《哪吒》申奧,憑什麼?

同時,支持這個制度的擁護者則認為,這種制度能保護較小的國家能得以和電影多產的國家分庭抗禮。這樣的制度對一些電影產量不多的國家來說(像被提名的格魯吉亞、尼泊爾和南非等國),就容易放映給更多的學院會員來看見。

也正是由於這一設定,使得每個國家所推薦的影片必然是一個慎重平衡的結果,國家形象、美學呈現、產業實力,各個元素都需要周密考慮

。從這個角度來說,《哪吒》雖然沒有特別突出哪個元素,但確實是非常均衡的選擇。

本屆有93個國家和地區選送影片衝奧斯卡國際電影獎,主辦方已正式公佈名單。12月16日將公佈入選的10部影片,明年1月13日公佈5個提名影片,然後於2月9日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頒獎禮。

《哪吒》申奧,憑什麼?

奧斯卡評獎的標準

奧斯卡的評委制度和三大電影節這些國際電影節不同,它更像是一個普選的過程,近萬人的奧斯卡評委構成龐大而且專業的“行業標準”,以最大的兼容性對參評的影片進行考核,而國際電影節是十來個人組成的評委團投票決定。

賽制的區別,卻並沒有導致兩類獎項對於影片審美的太大差異。一般來說,在各大電影節飽受好評並且拿到獎項的電影在奧斯卡評獎中也會有著不俗的表現。不過,在奧斯卡獎項中,外語片獎是學院對非美國且非英語電影的評選,是分量很輕的一個獎項,這從頒獎順序就可以體現出來。

在外語片獎最初創立的幾十年,評選標準和歐洲三大影展區別不是很大。通常電影節評選電影的三大標準,題材、美學、作者性,學院首先強調的還是影像美學的創造力和作者風格的強度,題材並非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當年,我們可以看到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布努埃爾《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特呂弗《日以作夜》獲獎。艱澀如伯格曼,甚至有三部作品獲獎。

《哪吒》申奧,憑什麼?

差不多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外語片的評選標準開始改變。歷經最近三十年的演變,外語片的評選標準和奧斯卡其他獎項越來越接近。

影評人LOOK在虹膜的文章中提到: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中)題材的重要性被強調至最重要的位置。一部電影的影像風格無論有多麼突出、有多麼強力的創造性,如果在題材方面沒有吸人眼球的要素,很難獲得學院青睞。題材第一,美學其次,作者性位居末端,這差不多就是現在的評選考慮準則。

由於評選標準與各大電影節的一致性,能在各大電影節上露面的電影成為各大國推選影片的主要構成,因為這至少保證了影片美學質量的基準線。

我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奧斯卡的評選存在著根本上的侷限性:近萬人的評委團體保證了評選的兼容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獎項的權威性。

奧斯卡的權威性基於大部分會員的投票基礎上,美國《好萊塢報道者》每年都會採訪幾位奧斯卡匿名會員,詢問他們的投票理由,然後發表成“殘酷但真實的奧斯卡投票”系列文章。

《哪吒》申奧,憑什麼?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時這些會員給出的投票理由會讓人十分意外。比如,一位受訪者曾表示,自己把最佳特效獎投給《銀河護衛隊》,是因為自己只認得這部。更多受訪者表示“有太多電影要看了,我只能選擇一部分。”

好在,為了彌補這種“普適性”的獎項侷限性,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有著不同的評選規則:外語片會另成立評選委員會,由較少的評審委員選出入圍名單,再由參予過外語片放映活動的會員們來選出得獎影片

因此外語片的獎項與普選的其他獎項較為不同,是由少數的評審委員所選出來的,至少保證了投票的評委都是看過這部影片的

近日,《寄生蟲》出品方 CJ娛樂和導演奉俊昊最近都為在美國的公關迅猛發力,這片目前在北美媒體好評度和聲勢都很大,應該有不小几率獲得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過這部影片的影響力與聲望顯然有希望去衝擊更多獎項,最後拿到幾個尚未可知。

《哪吒》申奧,憑什麼?

《哪吒》參評“樂觀”在哪裡?

回顧下近9屆奧斯卡,中國內地選送競爭“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獎的參選電影:

2020:《哪吒之魔童降世》 導演:楊宇(餃子)

2019:《邪不壓正》 導演:姜文

2018:《戰狼2》 導演:吳京

2017:《大唐玄奘》 導演:霍建起

2016:《滾蛋吧!腫瘤君》 導演:韓延

2015:《夜鶯》 導演:費利普·彌勒

2014:《一九四二》 導演:馮小剛

2013:《搜索》 導演:陳凱歌

2012:《金陵十三釵》 導演:張藝謀

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送評的影片逐漸傾向於票房口碑大賣,且擁有強烈的文化輸出作用的影片

《哪吒》這部電影的畫風與主要元素雖然是中國的,但它的價值觀內核是世界的,國外觀眾理解起來應該也不難。選這樣一部電影“申奧”,普世層面是非常合適的。同時這也是中國動畫電影美學升級的一個指標,展現了國家電影產業的雄心和實力

可以說,《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不是那種最接近學院標準的影片,但在近年中國官方選的片單裡,《哪吒》已經是一部宣傳意味最淡,美學意味、產業意味最濃

的電影了。

《哪吒》申奧,憑什麼?

並且從某個角度來說,參評的電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對於某種對外輸出的國家形象的認同。比如白俄羅斯、立陶宛、伊朗、北馬其頓共和國,這四個國家選的都是紀錄片,雖說紀錄片確實也可以參加,但紀錄片要想入圍繼而獲獎,可能性並不大。

而《哪吒》能夠參評的原因,還有網友提出了各種理由,總結下來大概有以下 5 點:

1、現象級大爆款。《哪吒》憑藉精良的製作,在這個夏天大放異彩,這種不可複製的現象級爆款,保證了它的知名度。在奧斯卡這種有近萬人的評委規模之下,宣傳效果與知名度毫無疑問是一大優勢。

2、國漫題材突破。在動畫史上,《哪吒》打破了無數的記錄,也創造了無數的記錄,如今更是中國動畫歷史上首次代表中國內地出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些“第一次”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對於動畫事業起到的推動作用是無法替代的。

3、口碑的一致性。《哪吒》在中國票房已破49億,在北美上映後也得到爛番茄影評人85%的好評。哪吒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國產影片,即便以奧斯卡的評判標準,也是經得起審視和推敲的作品。

4、中國神話題材的特殊性。哪吒在我們中國是一個比較神話的象徵,能受到國人追捧,中西巨大的文化差異,也確實有必要讓世界都知道國產神話的魅力。

5、現階段並沒有有觀眾廣泛認可並適合競賽奧斯卡的題材影片。國產電影如果完全按照“學院標準”來拍攝,在國內的票房大多不夠好,國內票房好的一般又不符合“學院標準”,這樣的情況下,不以對方標準來作為選擇需求,而以票房作為說服力也是一種有底氣的象徵。

奧斯卡是一個美國本土的、歷史悠久的電影獎項,它所考慮的評獎電影:第一是好萊塢電影,即美國本土電影;第二是英語國家電影;第三是西方世界電影;第四才是世界性的電影。

正如網友所說,“奧斯卡實際上是美國的‘國別獎’,獲獎的影片會摻加大量的意識形態因素。我們國家以前還老想著‘衝奧’,但現在看淡了,我們就是要送符合我們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影片讓他們見識見識。”

《哪吒》申奧,憑什麼?

我們確實需要承認,《哪吒》也好《戰狼》也好,優秀,但是不足夠優秀,然而另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奧斯卡是一個優秀的標準,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標準

日本影片早期表現不俗,有三部武士片獲獎,那時正是日本武士片輝煌時期,55年後就見不到日本影片的身影,而之後日本也沒有刻意追求“突破”,例如日本今年選送新海誠的動畫片《天氣之子》。再比如臺灣也沒有能夠完美符合“學院標準”的影片,於是選週期內最好的電影《誰先愛上他的》。

當以拿獎為目的的時候,生產的影片必然是“糅合的”,當“恰好”沒有符合學院標準的影片時,拿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來參評就是一種合理的操作。《哪吒》的現象級與突破性,誰又能說《哪吒》不是一個好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