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電商的救命稻草?

2020年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的流量戰爭,隨著電商領域的競爭加劇,直播帶貨成為了年度熱詞。前有薇婭、李佳琦分庭抗禮,後有資深段子手老羅直播帶貨還債。電商領域彷彿迎來了一波以直播帶貨為核心的營銷浪潮,很多企業紛紛重金投入押寶,生怕錯失這一波流量紅利。但少有人能冷靜下來,真正認真思考直播帶貨的意義是什麼?它是否能成為拯救電商領域的救命稻草?筆者愚鈍的認為:不能。


直播帶貨,電商的救命稻草?


直播帶貨無法挽救任何一個電商品牌衰敗的命運,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1.企業成本與性價比

無論是抖音直播、淘寶直播還是拼多多直播帶貨,一次次的秒殺、折扣搶購,不僅帶來了潮汐般的流量也一次次刷新了產品交易額。平臺有了熱度、直播IP有了佣金、公司賣掉了產品,這看似大團圓的結局,當潮汐過後留在沙灘上的卻只剩一個個“羞恥的底褲”。


直播帶貨並非沒有含金量,從IP的風格到精細的選品流程,都是體現含金量的地方。遺憾的是直播帶貨因為受制於運營的模式和用戶群體的特徵,只有高溢價、高頻次、低價格。客單價低,能夠快速決策的產品才是暢銷貨,例如化妝品、口紅、飾品、零食等等。至於手機、電腦、汽車此類高客單價、高決策性的產品,強如老羅也罕有售出。這就是直播帶貨場景的天花板,限制了這一模式的想象空間。


直播帶貨的產品特性為:低價格、高溢價、高頻次。


我們明確了產品特性,我們再看渠道本身:

1. 直播平臺一般會輕微抽成

2. 品牌方要預定坑位費(最貴的地方)

3. 配合不低於其他主播的折扣及優惠


遺憾的是強大的帶貨IP也是稀缺的資源,只要是稀缺的資源就很少有議價權。品牌方常常賠本賺吆喝,心裡的苦自己知道。如果我們單純看企業成本性價比,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條低成本的好渠道。


2.不好把控的帶貨節奏,是對調性與信任的折損

這個世界上最不好把控的就是人,一個明星的緋聞往往會連累一大片企業,對於直播帶貨群體為之更甚。我們詳細研究下直播帶貨的團隊,不難發現還是比較初級的工作室形式,也是因為這種合作模型更加劇了不確定性的發生。


除了不好把控性的問題,縷縷的折扣、優惠券,也消磨著產品調性和品牌價值。奢侈品與快消品同臺,不止打折還有優惠活動,滿滿的廉價意味。你的產品將不再高端高品,也不會因為品牌的塑造而產生更高的溢價。


3.直播帶貨對於企業的意義與價值

看了這麼多的內容,每位品牌方的營銷負責人都該在這場浪潮後,深深的思考下如何守住初心。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這裡我們需要追溯到品牌的意義,你的品牌到底是什麼?


狹義品牌力:狹義的“品牌”是一種擁有對內對外兩面性的“標準”或“規則”,是通過對理念、行為、視覺、聽覺四方面進行標準化、規則化,使之具備特有性、價值性、長期性、認知性的一種識別系統總稱。


廣義品牌力:廣義的“品牌”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們的意識當中佔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品牌建設具有長期性。


我們都知道:商品價格=產品價值+品牌價值,這裡面的品牌價值決定了產品的溢價空間。


如何更好的建立自己的品牌力?其實就是120分的產品設計+持續優質的內容+文化意志的培養維護=三者的持續輸出


直播帶貨,電商的救命稻草?


換句話說,不能持續產出優秀有效的產品內容,是企業衰退的第一步。於此同時不去深度思考產品帶來的價值和品牌帶來的價值,是企業走向死亡的開始。


綜上所述:直播帶貨其實是一個現象級產品,是流量浪潮的產物。在筆者看來,到現在為止它只是眾多信息分發渠道的一種,還是那種自損功力型的渠道。如何合理的利用它,是我們每個營銷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單純的把內容包給4A公司,把流量分發包給承接商,是懶惰的表現,也必將為此付出代價。看似愚笨的一步一個腳印,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恰恰是通往山頂的捷徑。


作者:快會matein高級運營總監張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