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角:營商環境改善,教培行業中長期利好不變

如今說起對中國市場的評價,除了“機會”、“潛力”這些寄望未來的形容之外,也有了立足當下的“便捷”等。

這是中國政府這些年不斷謀求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的結果,也是中國市場真正成熟的標誌。

具體到教培行業,雖然這是一個需要更復雜監管、更長遠收穫的行業,但隨著營商環境的改善,在疫情過後,只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監管維持嚴格且有據可依,勢必會迎來一個更繁榮的時代。

教育培訓行業,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服務性行業。有別於餐飲、超市、酒店等消費業,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消費,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去完成,所以對營商環境的依賴程度會更大。

教育培訓行業是一個涉及到資質、規範、標準都比較複雜的行業,比如成人的培訓怎麼管,青少兒的又怎麼管,其中涉及的對安全的要求、對資質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而作為教培行業的參與者來說,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有一個明晰的分類管理標準,然後在執行的時候,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為企業降低不必要的合規成本。

優化營商環境,包括很多方面,創造一個公平的經營環境,無疑是企業最為看重的因素之一。執行的時候,應該嚴格按照規矩來,把不合規矩的企業攔在門外,否則就是對守規矩的企業的不公平;執行的時候,也不應該在規矩之外再立新的規矩出來,從而為守規矩的企業又增加出來新的門檻和負擔。

未來對於外資教培行業來說,非商業性因素的影響肯定會越來越少,良性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多,抓住中國教育這塊潛力無限的市場的機會,肯定也會越來越多。

2020年年初開始的疫情,對於教培行業的衝擊無疑相當巨大。

但疫情之下,對於處於短期困難之中的企業的支持、服務,可以說是對政府的服務意識的一次考驗。

機構在疫情當中擁有轉型自救的能力,固然是因為源於在之前對技術和創新的重視與投入,但經營地所在政府在疫情中的服務意識,也體現出管理部門對營商環境“真刀真槍”的重視。

比如,在上海,申請復工,得到批覆的效率較高,政府還主動幫忙解決復工的口罩缺口;召開座談會,非常務實,能夠解決的問題現場拍板解決。在北京,朝陽區政府、教育行業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主動聯繫企業,瞭解情況。除了在防疫、復工等問題上為企業支招,幫助企業溝通。

對於何時能夠恢復線下教學,政府和企業都相當謹慎。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學員和家長們對於線下培訓課程還是有著強烈的需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和企業應該以合作的方式來共同應對。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希望各地教育部門在努力安排學校開學的同時,能夠讓一部分有意願、有能力主動達到防疫標準的企業先做嘗試。

從“全民戰疫”的角度來看,培訓行業作為公立教育的有益補充,也應該在這樣一個時刻,有機會發揮其自身作用, 特別是在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引領和實驗作用。針對並不存在大規模人員聚集的成人培訓、素質類培訓等等,讓這些企業能夠在安全的指引下復工復產,也是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

可以想見,疫情結束之後,對於教培行業會有一波洗牌,更加激烈的競爭或將重新拉開帷幕。但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上,競爭並不可怕,反而是對有實力企業的促進。只要整個大環境能持續向好,法律法規清晰。中國的教育市場是非常大的,絕對是容得下所有敢於參與競爭的企業的。

因此,疫情造成的損失是一時的,中國經濟發展、市場潛力都擺在那裡,消費能力還是擺在那裡,政府的資源和決心也擺在那裡,即使短期內有困難,但中長期上,整個教培行業,都是持續的利好行情。

(作者柳盡染,系英孚教育中國區企業事務部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企業事務官,本文不代表第一財經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