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教你如何科學養胃!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我這個胃不好,稍微吃點什麼東西就脹、痛、拉,這個在臨床上可能就是胃炎或者消化不良的原因,今天醫學益生君就給大家講講如何科學的養胃。

胃不好?教你如何科學養胃!

胃不好

一:科學養胃的五個習慣

胃不好?教你如何科學養胃!

科學養胃

① 進餐時細嚼慢嚥食物經咀嚼顆粒變得更小,部分澱粉被初步分解,減少了胃的消化負擔,保護了胃的工作機能。

② 多吃溫潤多汁的食物食物儘量含有湯汁,採用燉煮蒸的方法烹製。

③ 三餐定時定量做到不暴飲暴食,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6:00—8:30,午餐在11:00—13:30,晚餐在18:00—20:00。

④ 經常按摩腹部當經常有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時,在腹部上下輕輕按摩,症狀便會隨之減輕。⑤ 保持一個好心情不少胃病與情緒和心態密切相關。經常緊張、煩惱或憤怒,身體調節會受影響,繼而影響到胃的分泌、運動、消化等功能。所以放鬆心情是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吸收的重要環節。

二:學會“挑食”,胃更健康!

胃不好?教你如何科學養胃!

學會挑食

1.多吃點素蔬菜、瓜果中抗氧化成分,可促使細胞保持新鮮、抵禦癌細胞的攻擊,同時可調節細胞分化,防止胃黏膜變性、壞死。

2.少吃點鹽食鹽本身不含致癌物,但醃過的食物屬高鹽食物,可使胃黏膜上皮細胞裸露,易受致癌物質侵襲。

3.少吃夜宵經常夜間進餐,胃黏膜得不到及時修復,且食物停留在胃裡會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導致抵抗力下降。

4.少吃脹氣的豆類容易胃脹氣的人,要少吃難消化的豆類。

5.蔬菜—少吃苦味的苦味蔬菜,如苦瓜、萵苣、苦菊等,大多性寒,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6.水果—少吃過酸的過酸的水果容易引起慢性胃炎的人泛酸,對胃潰瘍患者也會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儘量少吃或不吃。

7.肉類—避開太肥的脂肪含量高的肥肉會刺激消化道收縮,可能減慢胃排空和加重便秘,也可能加速腸胃蠕動,導致腹瀉加重。

8.調料—控制辣椒量辣椒吃多了會破壞神經末梢靈敏性,使胃腸黏膜受損,也容易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等問題。

9.飲品—不喝寒涼的喝性寒涼的飲品,如苦丁茶,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三:“養胃時間表”

胃不好?教你如何科學養胃!

胃,你好麼?

7:00喝杯溫開水

補充流失水分,促進胃腸蠕動,幫助腸胃做好接受早餐準備。

8:00早餐要吃好

早餐最好在起床後1小時內,與午餐間隔4小時,長期不吃早餐易導致營養失衡和增加患膽結石風險。

12:00飯後別馬上午睡

午飯時間要儘量充裕,不要飛快吃完飯後馬上投入工作中,吃完飯最好能休息一會,不宜馬上午睡。

16:00加餐最保“胃”

下午若覺得餓,可以適量補充一點點心、水果,長期空腹易導致胃潰瘍和腸胃功能紊亂。

19:00晚餐後站立半小時

有胃食道反流的人,儘量不要飯後立即躺著或坐下,這樣胃酸會反流到食道,使症狀加劇。餐後站半小時,但不要劇烈運動。

22:00睡前儘量別進食

睡前喝牛奶並不是所有人的“養胃良方”,睡前進食會刺激胃酸和膽汁的分泌,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睡前進食。

四:改掉這些傷胃的習慣

胃不好?教你如何科學養胃!

不要再來傷害我!


1.經常熬夜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經常加班熬夜,很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胃部不適。

2.愛喝咖啡濃茶能通過神經反射直接影響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充血、分泌功能失調、粘膜屏障破壞,促發胃炎、胃潰瘍。

3.菸草酒精菸草中的尼古丁會傷害胃黏膜,過度飲酒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對胃造成傷害

4.飲食不潔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潰瘍的元兇,多由飲食不潔、相互傳染所致。

5.無辣不歡適量吃辣椒對身體有一定的益處,但如果本身有胃腸疾病又食辣過多,則會刺激胃腸粘膜,加重其充血、水腫。

6.天天吃撐飲食沒節制,天天吃的“肚兒圓”,不僅會加重胃的負擔,還會增加胰、膽等消化器官壓力,打亂消化系統正常工作。

7.餐後運動為了加強鍛鍊,有的人吃完飯就趕著去健身、跑步。如此“虐待”胃,可能導致內臟供血不足,影響消化功能,建議飯後休息半小時再運動。。

8.精神緊張不少胃病與情緒和心態密切相關。經常緊張、煩惱或憤怒,身體調節會受影響,繼而影響到胃的分泌、運動、消化等功能。

9.狼吞虎嚥粗糙食物會直接磨損胃黏膜,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

10.小病隱忍許多人對胃部隱痛、腹脹等狀況很不重視,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實在不行吃片止痛藥救急。事實上,任何不適都可能是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就診,避免把小病耽誤成大病。

關注健康,關注乾貨不斷的醫學益生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