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被一個問題困擾著:

是選擇在小城安穩,還是在大城打拼?

臨近畢業,這個二選一的抉擇曾經一度讓我們左右為難: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原本以為聽從了身邊人的意見,選擇了就不會再痛苦。

但很多人工作幾年後,依然深受困擾: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和優缺點嗎?

不!恰恰是因為我們知道的太多了。

我們很清楚,兩者各有利弊。

比如:

有人說,大城市機會多,發展空間大,能提升思維開闊眼界;

但是也有人說,大城市996加班多、壓力大,競爭激烈。

有人說小城市穩定,離家近,安逸又舒適;

但是也有人說,小城市太拼圈子和關係,沒發展前途。

但看起來無論怎麼選,都會有遺憾。

而這份遺憾會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讓我們備受煎熬,後悔選了A不選B。

選了大城市,又羨慕小城鎮的同學娶妻生子早早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

選了小城市,又羨慕大都市的繁華盛景,月入過萬出入高大寫字樓的白領;

於是,在搖擺不定間,錯失很多良機。

人們之所以懼怕選擇,選擇之所以痛苦,很大原因是你沒有勇氣和毅力,去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

所以,人生拼到最後,我們發覺通常混得比較好的,就是那些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一旦做出選擇,無懼後果,全力以赴。

贏得起,更輸得起。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01.大城市拼搏廝殺的“營銷女王”

董明珠被譽為一代“營銷女王”,是無數職場人的奮鬥偶像。

曾經,她也像我們一樣,面臨人生兩難抉擇。

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商界女強人。

她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到成長為如今一家千億企業的掌門人?

這要從董明珠的一個抉擇說起。

1990年,36歲的董明珠,有一個8歲的兒子,在老家有一份體制內的“鐵飯碗”工作。

這份工作是化工研究所一個行政崗位,她一直幹了十幾載春秋。而外面的世界一天天日新月異地變化,她便萌生了出去闖一闖的念頭。

我們知道,在那個年代,要放棄體制內的飯碗,需要極大的勇氣。

一邊是家庭、年幼的兒子,一邊是嚮往的大城市,董明珠陷入了兩難選擇。

不過她是一個十分有勇氣和魄力的女性,明白自己內心最想要什麼。

將家庭安頓好之後,她毅然辭職下海,隻身南下,第一站是深圳,後來輾轉到珠海。

先從一家名叫“海利”的小空調廠銷售人員做起。

此前的董明珠,從來沒有幹過銷售,人生地不熟,沒有人脈也不會喝酒。

憑著一股無畏的勇氣和拼勁,她硬著頭皮迎難而上。

甚至有一次餓暈摔倒,導致尾骨骨裂,昏睡整晚,第二天依然忍痛爬起來,堅持跟著師傅到北京布展,參加空調展會;甚至拖著碎裂的骨頭跑業務,在北京和東北之間來回奔波。

在董明珠這樣拼命下,第一年,她就賣掉了300萬的貨,到手6萬元的提成,這還是在90年代的數目。

後來海利空調更名為格力空調,董明珠從一個小業務員,成長為格力電器董事長,也一步步將這家本來危難之中的小廠,做到有口皆碑的國內家電三巨頭之一。

董明珠對待挫折的態度,無疑值得所有人學習。

業內人士都稱董明珠為“鐵娘子”,她無愧於這個稱呼。董明珠敢闖敢拼,從來都不會因為有困難就選擇逃避,“再難啃的骨頭”,她都排除萬難硬啃下來。

對於董明珠來說,她不會後悔自己的抉擇,也勇於承擔選擇的一切後果。

如果她沒有勇氣離開體制,就不會有今天的董明珠。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02.小城鎮裡的熱血青年

2019年的夏天,一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帶給人們無盡驚喜。

搖滾,熱血,夢想......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和記憶。

其中一支名不經傳的隊伍“九連真人”成為本節目最大的黑馬,一曲《莫欺少年窮》驚豔全場,迅速火遍全國。

這支搖滾樂隊來自廣東省連平縣,是一個偏遠貧困的客家縣城。

九連真人共有三位成員:主唱阿龍,小號&副主唱阿麥,貝斯萬里。

他們三個人的身份分別是,縣城裡的小學美術老師、音樂老師和舞臺音響設備租賃行老闆。

跟他們唱的《莫欺少年窮》裡阿民想要外出打拼,卻受到家裡人阻撓的情況剛好相反,他們本來在大城市打拼,但最後都選擇了回到老家。

比如阿龍,大學畢業之後,他在深圳找了一份遊戲美術工作。

因為工作任務很重,他經常要加班。很多時候待在辦公室久了,阿龍說“覺得自己不像人,像個作圖的機器。”

長時間的工作,令他在自我壓抑中漸漸變得麻木、空洞。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想起曾經的音樂夢想,阿龍決定迴歸家鄉。

從熱鬧繁華掙錢多的大都市回到貧窮的偏遠小城鎮,對於任何一個有志青年來說,都是一種煎熬。阿龍也不例外,他頂著巨大壓力遵從內心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因為他想得很清楚,自己這輩子不圖名利,唯一能讓自己開心的,就是音樂。唯一想做的,也是音樂。

如今,火遍全網的九連真人,成名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

參加節目後,幾個人的生活都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變化。

當被問及是否會離開小鎮連平,主唱阿龍直截了當做了回答:

“不會。”

這個答案只用了一秒。

因為他們知道,樂隊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家鄉,這安靜的小縣城適合潛心做音樂。

《奇葩說》裡曾經有過這樣一道辯題:

“年輕人該選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間房?”

九連真人用行動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選擇小城市的一間房。

因為縱使迴歸小鎮,也同樣可以堅持自己的熱愛,同樣可以追求那些世俗意義上被認為該在大城市中實現的理想。

在節目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音樂人張亞東點評九連真人說的一番話:

“我覺得你們在家鄉待著,這個也是讓我覺得特別佩服的地方”。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亞東老師佩服的,就是他們這份勇氣,敢於直面內心,迴歸城鎮,追逐夢想。

我們常常認為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才值得稱讚,但是選擇留在家鄉堅持奮鬥的人,又何嘗不勇氣可嘉?

選擇家鄉,不是退路,更不是意味著妥協,而是我們敢於選擇開始另一種新生活,敢於為這種新生活犧牲一些東西,放下一些執念,敢於用不一樣的形式實現自己的價值。

02.人生不怕選擇

最怕是已經喪失生活的勇氣

有些人寧願廢在大城市,也沒有勇氣回家重新開始。

在深圳龍華,有個地方叫“三和”,這裡最出名的就是盛產“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特徵就是:懶、廢、只做日結工作。因為幹一天,可以玩三天。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聽天由命,隨波逐流的三和大神已經喪失希望。

宋春江就是這麼一位三和大神。

他和身邊的兩個朋友都是三和大神,可你絲毫看不到他們為此有什麼羞愧。

問他們為什麼選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反而會笑著說:

去年還有一點點鬥志,今年是完全沒有了。



總結起來就是:廢了一樣。

宋春江不是沒找過正兒八經的工作,前兩年,他曾在深圳的一個酒店好好幹過一段時間。

他也曾有過買房結婚的幻想。但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為此持續奮鬥。

後來乾脆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他說,“不太敢想了,搞搞日結算啦。”

他甚至沒有勇氣踏出三和一步,重新開始。

曾經有一個理工博士杜立安,2018年8月去三和體驗了一週“三和大神”的生活。

有一次日結工作後,兩位工友拉著他說:

聽你說話,學歷一定比我們高。別想不開,別在三和長待,你也看到了,這裡沒有希望,是坑,會陷進去。

可惜這個坑裡,已經有一批批三和大神越陷越深。他們當中有很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正值青春年華,卻自陷於此,自暴自棄,“混過今天,不想明天”。

人生不怕選擇,也不怕做錯選擇,最怕的是喪失鬥志,得過且過,沒有努力的勇氣。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我們糾結的到底是什麼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殘酷,選擇艱難,但是無論是選擇大城市拼搏廝殺,還是選擇迴歸小城鎮安守本心,最重要的是,你有勇氣去承擔選擇的一切後果,不糾結,不自怨自艾,不瞻前顧後、錯失良機。選擇了,就不後悔!

因為在任何一個城市,對於一個有勇氣,有拼勁,滿懷希望的人,生活一定不會虧待他。

——

關注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