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水仙子·夜雨

元代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譯 文

梧桐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濃濃的秋意。一聲聲滴落在芭蕉葉上的嘀嗒雨聲,都使得愁思更濃。夜裡做著的歸家好夢,一直延續到三更之後。

燈花落下,棋子還未收,嘆息又將滯留在這新豐客舍。十年宦海奮鬥的情景,江南家鄉父母的擔憂,一時間都湧上了心頭。

《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注 釋

1·三更:指夜半時分。

2·歸夢:回家的夢。

3·燈花:燈心餘燼結成的花形。杜甫《獨酌成詩》:“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4·新豐:地名,在今陝西省臨潼東北。

5·逆旅:客舍。《唐書·馬周傳》記,唐人馬周未發跡之前,客居新豐,遭店主人冷遇。這裡以馬周自況,言旅途備受風霜、冷遇之苦。

6·淹留:滯留。

7·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鄉,即浙江嘉興一帶。

8·二老:父母雙親。

《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賞 析

這是一首悲秋感懷之作,不但寫傷秋的情懷,也包含了羈旅的哀怨,更有對父母的掛念。

作者先寫秋葉和秋雨勾起了心裡的煩愁。梧桐落葉聲聲似乎提醒人秋天來了,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也彷彿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強入眠,不過三更就又醒了來,連一個好夢都沒法做成。

擺起棋盤,獨自下棋消遣,燈花落盡,棋局仍未撤去。深嘆客旅他鄉,十年一覺黃粱夢,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盡孝。這種種的煩憂一齊湧上心頭,讓人愁思百結,感慨不已。全曲語言簡潔,風格自然清雅,意境優美。

曲作一開始就用鼎足對形式:“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既點明瞭時間、環境、又照應了題目,更交待了此曲的感情基調。

梧桐葉落,颯颯聲響,表明是深秋時節;以雨打芭蕉敘出氣候,芭蕉葉大而較硬,聲音清晰而雜亂,與寂寥的旅人的愁緒自然和諧地共鳴起來,彷彿打在心上,千愁萬苦,如雨點密集而下,創造了無限淒涼的環境。

作者以《夜雨》為題,通篇卻不著一個“雨”字,而是從聽覺人手,給秋以聲,給芭蕉以愁,借“雨”寫“愁”;“一聲”聲,“一點”點,既形象地寫出了秋雨連綿不斷的特點,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縷縷愁思如同這秋雨一樣無法斷絕,從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

接著連用兩個“三更”,以點出“歸夢”之難成:由於萬千愁緒,以致夜不能寐。歸鄉之夢又為作者平添了一份鄉愁,故“歸夢”兩字承上啟下,既補敘了愁因,又為下文夢醒的描寫作了必要的鋪墊。

《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梧桐滴雨,雨打芭蕉,古代的文人騷客常以此描寫人生的愁苦,加之深秋夜雨,孤身一人,客居他鄉,半夜“歸夢”,引起人無限的愁思和惘悵。因此,作者以一個“愁”字,點出全曲的感情基調。

“落燈花棋未收”,雨夜下棋,本為排遣愁悶,然而棋後懶於收撿,可見是越下越愁悶,正像李白所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此句從視覺角度渲染鄉愁,化用宋代詩人趙師秀《約客》詩:“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的詩意,寫雨夜客居時的孤寂。而殘燈照空局的景象,則進一步表現了深秋雨夜的淒涼和愁苦。因此,“落燈花棋未收”是由景向情過渡句,接“三更”時分,引出更深喟嘆。

“嘆新豐逆旅淹留。”此句借用唐代名臣馬周之典,唐人馬周未登第時,曾旅宿新豐,受店主冷遇,後世借指旅愁。

《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堅瓠集》載徐再思“旅寄江湖十年不歸”,曾滯留北方十多年,然而仕途多艱,僅做過下等的小官。這裡以馬周自況,羈旅他鄉,飽受寂寥愁苦,然而仕進無門,一事無成,窮途潦倒,彷彿馬周當年為新豐客般備受冷落。

而馬周窮途尚有常何引薦,自己懷才不遇,久困異鄉,前途渺茫。而且客居地“新豐”之得名本就與鄉愁有關,加之前句“歸夢”的導誘,聯想到自己與馬周境遇迥異,是愁上添愁。一個“嘆”字,把自己羈旅異鄉的孤寂,懷才不遇的愁悶,盡收其中。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作者躺在床上,回想起十年來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種種往事,年邁的父母遠在江南,自己不但未盡孝,反倒讓二老擔憂,如今功名也未成。孤寂、怨恨、自責、思親等種種愁苦,都凝結為“都到心頭”四字,道出了深秋夜雨時心頭愁苦的具體內容。

此曲採用作者慣用的重詞疊字手法,善用數詞人曲,如“一聲”、“一點”、“三更”、“十”、“二”等,給人以迴環復沓,一詠三嘆之感。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對,貼切自然,不愧為“情中緊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