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與展望:教育信息化由起步走向普及,下個10年會有何看點?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了來時的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迭代創新。因此,之前立哥分別對80年代、90年代、00年代技術變化及教育信息化情況進行了梳理。而進入2010年以來,互聯網技術更加成熟,教育信息化可謂是由蹣跚起步實現了應用普及。那麼,這近10年來技術發展有何動向?對未來有何借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梳理一番:

2010-2019:移動互聯網日益成熟的10年

——移動時代逐步啟航。2010年,最耀眼的明星是美國的蘋果公司,iPhone4和IPAD的發佈熱銷,標誌著“移動智能終端”時代的到來。次年,三星、HTC等Android智能手機也發展生猛,將老版手機巨頭Nokia趕下了神壇,至此,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兩大主要陣營初步形成。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網絡世界也依然實用。受制於3G網絡的帶寬限制,2010年以前的移動應用仍不頻繁,2009年淘寶“雙11”活動也僅有5200萬元銷售產值。直到2013年工信部正式發放4G牌照,才激活出大量的移動支付場景,創造了移動互聯網的造富神話,2014年淘寶“雙11”活動,僅1秒鐘就銷售額就破億,全天銷售了571億元,其中用移動終端完成支付的就達243億元。

——技術的發展帶來模式的創新。2015年馬化騰提出的“互聯網+”,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熱詞,一時間,各個基於移動互聯網場景下的行業新模式不斷湧現,如共享打車、共享出行、團購外買等,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移動社交網絡也在這十年裡井噴式增長,微信用戶到2019年月活用戶達到11億,妥妥地撐起了又一個商業帝國。

2010-2019:教育信息化應用普及深入的10年

網絡信息事業的繁榮,也讓教育信息化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12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工作會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講話,明確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任務是“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至此成為國家教育領域的重要戰略,進入了重點建設重點推進的階段。經過努力,全國中小學(除教學點外)已有97.6%的學校接入互聯網,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並開始向著更加智能創新的“教育信息化2.0”方向邁進。總體來看,近10年來教育信息化呈現了三點發展趨勢:

一是組織主體不斷下沉。教育信息化工作由中央政府進行頂層設計帶動,逐步傳導到省市政府主導,再由區縣政府組織,到學校具體落實。如今,更加走向協同,向各企事業單位轉移,參與主體日益多元。

二是工作重心不斷聚焦。隨著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信息技術的工具性越來越放大,教育信息化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手裡的專業工作,“以教育為本”“服務教育教學”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的群體共識,更加強調教育與技術統籌推進。

三是應用水平不斷提升。隨著教育系統及校外教育機構的不斷投入,教育信息化的融合應用模式也不斷迭代,形成了花樣繁多的“互聯網+教育”新模式,並在教育信息化應用過程中結出了累累碩果,目前,我國已成為大學MOOC微課的第一大國,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教學更成為展示教育信息化成效的重要舞臺。

2020年後:教育信息化未來的可能方向

“回看來時的路,正是為了走得更遠”,從80年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我國起步,到90年代PC時代發展,再到00年代互聯網的崛起以及近10年來移動互聯網的深化,我們可以看到,技術的進步永遠都是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的前提。因此,要看清教育信息化未來趨勢,我們要需要了解信息技術的未來,為教育信息化打開新的發展空間、避開新的可能風險。

隨著5G網絡的普及應用、邊緣計算的演進,未來以物聯網為基礎的人工智能將極有可能在更加廣泛的領域中得以應用。

——對於教育領域而言:

我們有了物聯網技術,就可以將每一個人教育行為數據收集於“無形“;

我們有了5G網絡技術,就可以隨時聯通匯聚各類數據,實時提供教育反饋;

我們有了人工智能的強大算法,就可以關照每一個人,為其解惑釋疑,提供精準服務。

未來,教育的一切都可以在系統支持下工作,“智能”將成為“自能”。不過,也許到時我們更加關心的,將不再是“人工智能下的教育”,而是“如何讓教育逃離人工智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