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与李柳州约了几年,要去柳州看望柳柳州,这次终于成行。《柳宗元集》是我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杨老师推荐我读的,从此就记住了一句话:“遍读群书而不求甚解”。这句话也影响我一生,柳宗元被后人称为柳柳州,可以说,我从小就是柳柳州的粉丝。由于从小学特别是高中时期管理图书馆,我的阅读量是不小的,上大学的初期还曾不自量力地要按照目录读完图书馆藏书,后来才知难而退。即便这样,后来我读书量也不少,只是,精读不够,这,又回到初中读柳柳州的原因。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柳侯公园里有不少篆刻,古朴多韵,可为习刻者范。想我们中学时代学篆刻,只有零星地到报纸刊物上剪裁或者临摹,现在想学到处都有范本,只能恨我们生不逢时了。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还在琢磨篆刻,如云已经与柳侯祠的工作人员聊上了,他们听说我们都是在“总统府”工作多年的老人,马上报告了馆长,不但不要我们买票,还要安排我们吃晚饭。免票心领了,吃饭已经有预约,必须推掉。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毛泽东曾经提到过的刘蕡ben,是唐宝历二年(826年)进士。826年12月,唐文宗李昂登基,李昂看到朝廷权纲废弛,宦官当权,神策军中尉王守澄害死了唐宪宗李纯,却经过穆宗李恒、敬宗李湛两朝,前后历时6年都未受到制裁,十分气愤。他想逐步剪除宦官支党,洗雪元和宿耻,但苦于身边缺少得力助手,就在大和二年(828年)颁诏:举荐贤良方正。刘蕡平素关注朝政时局,对宦官手握兵权,横制海内,外胁群臣,内掣天子的乱政恶行,慨然有澄清之志,立马赶赴长安,写了一篇洋洋6000余字的对策,指斥宦官乱政误国,痛陈兴利除弊的办法。在场的谏官、御史听到刘蕡的侃侃宏论,激动得涕泗横流,把他比作汉文帝时的晁错和汉武帝时的董仲舒,纷纷奏请朝廷重用刘蕡。但是第策官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寺少卿贾餗、库部郎中庞严畏惧宦官的权势,暗中将刘蕡的对策压了下来,皇帝也不敢重用。此次举荐贤良方正,登科者22人,考官未敢录取刘蕡,社会舆论掀起轩然大波。同来应试者、河南府参军李郃为此愤愤不平,说:“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遂上疏,请以所授官职让于刘蕡,被朝廷拒绝。


大和九年(835年),封疆大吏、山南东道节度使令狐楚、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儒相继把刘蕡接到兴元和襄阳,延聘他为幕府,授予秘书郎之职,待如师友。不久,又被宦官们诬告致罪,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后与随人通明、通达缘资江而下,于宝庆,今湖南邵阳,境内隐居深山。当地现存其三人的墓冢与石屋遗址以及老百姓所修葺的“三郎庙”。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读《旧唐书·刘蕡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赞赏,旁批:“起特奇。” 并写了一首七绝云: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结果,“万马齐喑”中也只是“叫一声”而己,文帝失此良机,之后又被宦官所害,刘蕡也未有作为,落得客死他乡。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在柳侯公园里闲逛,看公园里地面有几小片积水,教两位朋友照倒影,也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晚上还看了柳江夜景,那也是相当的美仑美奂。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广西籍的何师妹在杭州微信遥控指导:到柳州要吃臭臭的螺丝粉。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恋恋不舍离开柳州,沿着柳江曲折走了整个半岛。

我的毕业浪游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后人都说“诗文宗韩柳”,今天就以韩愈《祭柳子厚文》为结: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问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