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今天偶爾翻看剛收到的《中國建築圖案集》1953年出版的。發現是自己不太熟悉的上海北新書局出版的,不禁很感興趣,想去了解一下!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1924年在魯迅支持下,李小峰於北京創辦。初設在“北大”的翠花衚衕李小峰住所。工作人員為李小峰長兄李志雲及妻蔡漱六。魯迅譯作《苦悶的象徵》單行本出版發售當天即為書局創立之日。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李小峰主持局務,魯迅等大力扶持。初期主要出版《新潮》雜誌,後出版魯迅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吶喊》等。1926年因發行《語絲》被張作霖政府查封。同年遷至上海復業。

1932年10月20日上海小學生李福寬發現一本林蘭主編、朱善揚撰寫的《小豬八戒》,其封面圖畫和文字都明顯具有侮辱意,北新書局被迫短暫停業後,改名為“青光書局”重新開業,一年之後又恢復了“北新書局”的名稱,到1954年與廣益、大中國等合併為四聯出版社,1955年公私合營後,併入上海文化出版社。結束了30年的歷程!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公私合營前的上海出版社之一—上海北新書局

在北新書局30年的歷程中,抹不掉魯迅先生的影子。即使是經歷1929年與魯迅先生的版稅之爭!北新書局在為新文學提供暢通的傳播渠道之外,還以“把關人”的身份引導、規約著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而且為魯迅、周作人、郁達夫等現代知識分子搭建了重要的言論空間與公共平臺,從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想要收藏好的版本的書,就需要了解出版社的前世今生,只有對出版社的各時期的歷史背景和出版的風格有了瞭解,才會在收藏方面更有好的針對性!

寫的很倉促,請大家指正!多多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