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一世英名“毀”於一次“談心”

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最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育人無數,相傳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不過這也只是一個虛數。儘管我們離他生活的年代現在已有兩千多年,卻無時無刻受到他的思想內涵的洗禮與薰陶。正因為如此,當時的人們非常喜愛向孔子請教,其中就有一位女子,還因為此給孔子帶來了“緋聞”。

孔子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一世英名“毀”於一次“談心”

這位女子的來歷可不一般,論容貌,簡直無可挑剔,明眸皓齒,皮膚白皙,簡直如出水芙蓉;論出身,更是沒的說,她本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公主南子,因為宋、衛兩國聯姻,被父親許配給了衛國國君衛靈公。

然而,她並非是一個生性質樸之人,早在未出嫁之前,她就和自己的哥哥公子朝私會,並生出感情來。

孔子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一世英名“毀”於一次“談心”

而嫁給衛靈公,純粹是政治上的聯姻。南子到了衛國後,寂寞難耐,竟然把公子朝召喚過來,與自己享樂。另外,除了和公子朝私會,衛國上下,有長得俊美的,南子都不會放過。對於此,思想開放的衛靈公竟也並不放在心上,這也是夠奇葩的了。

孔子周遊列國,一次,到了衛國地界,衛靈公想和孔子談學,實際上就是給自己“貼金”。孔子欣然應允。

孔子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一世英名“毀”於一次“談心”

南子聽說了孔子來到了衛國,春心萌動:如此一個博學之人,必然懂得春花秋月。想到這裡,便打發下人邀請孔子下榻自己的別宮。

前兩次孔子沒去,理由是孤男寡女不成體統,也就是有失體面。南子於是第三次派人來請他,孔子礙於她是國君夫人,實在不得以答應了下來。

當天,孔子收拾了裝束,在弟子子路的陪同下來到南子的住所。到了地方,子路被侍人擋在了外面。孔子獨自來到裡面,與南子對坐。

孔子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一世英名“毀”於一次“談心”

兩人那晚具體談了什麼,現在無人得知,只能通過史料記載知道:孔子出來之時,面有桃色,子路反問老師為何獨處,他對天發誓:“如果我和南子那樣,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一生專注於教學,光明磊落,向來不苟言笑,這件事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緋聞”,為他的弟子們和後人津津樂道。

在衛國待了幾天之後,孔子看清楚了衛靈公夫婦並非真的對求學如飢似渴,反而嗜好喜樂,於是說了句“我沒有見過愛好德行如愛好美色一樣的人”,便離開了。

孔子一生光明磊落,不想一世英名“毀”於一次“談心”

後記

孔子一生坦坦蕩蕩,對於儒家思想和我國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不想一世英名毀於與南子的一段短暫的“談心”。一代聖人如此,更何況普通人,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要想避免“緋聞”,必然要謹小慎微,做到“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