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今年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要幹這些“大工程”!

4月17日,市經信局在市政府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2019年全市落地工業項目建設與投資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落地項目提速行動,大力抓項目穩投資,工業項目建設和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爭先進位。2019年,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0.0%,增速高於全省11.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技改投資增長21.2%,增速高於全省7.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8位。

2019年全市工業投資與項目進度表

六安今年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要幹這些“大工程”!

一、項目建設情況

1.總體建設推進順利。

2019年,全市5000萬元以上落地工業項目216個,年度計劃投資259.12億元,實際完成投資268.59億元,完成進度103.7%,超序時進度3.7個百分點。

已建成投產120個項目,超年度目標20個,新入規形成增長點19個。216個項目中,技改項目92個,完成進度105.6%,比全部項目快1.9個百分點。

2.重大項目支撐強勁。

全市5億元以上落地工業項目共38個,已建成投產21個,當年完成投資141.63億元(佔全部項目52.7%),完成進度103.2%。

霍邱300萬噸鋼鐵項目順利復工並建成試產,迎駕野嶺產業園、嘉悅新能源電池片、明天氫能產業園一期、遠大住工、美盈森六安基地等重大項目陸續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應流航空產業園、五洲新春霍山產業園、雅迪新能源電動車金寨基地等項目加快推進,恆大新能源汽車六安基地(正在規劃設計和地勘)、歐菲光新型顯示模組項目(一期租賃標準化廠房計劃2020年6月投產)、正威金寨5G新材料產業園等牽引性強的大項目順利落地。

3.項目質量明顯提升。

項目結構呈現“新興產業多、項目體量大、集聚程度高”的特點。

216個項目中,兩新產業項目113個,佔比52.3%,比去年同期提高9.1個百分點,在5G、航空、氫能、新型顯示、高效光伏電池等新興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總投資270億元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六安基地、總投資135億元的歐菲光新型顯示模組項目,是撤地建市20年來引進落地的超大規模單體工業項目。

216個項目中,主導產業項目佔比達85.2%,其中裝備製造首位產業佔比37.0%,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2個新興產業合計佔比28.7%。

推動大項目向開發園區集聚、小項目向創業園集聚,項目入園率(省級及以上開發區)達94.9%;霍邱和居傢俱城、金寨嘉盛紡織工業園、舒城模具產業園、杭埠電子信息產業園、金安田樂紡織產業園、裕安雙創園、康橋婚紗小鎮/丁集婚紗小鎮等一批較大規模的創新創業園區順利建成或加快推進,成為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集聚的“苗圃”,有力增強了民營經濟活力。

一年來,我們堅持“產業為綱、項目為王”的理念,把項目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主抓手和源動力,緊盯項目簽約、落地、審批、建設、投產、達效全流程不放鬆。

一是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落地項目動態入庫、招商簽約項目比對、問題清單銷號、投產項目納規等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上,對屬於政府職責範圍內的30個項目建立問題清單,壓實責任盤點銷號,年底前已全部完成銷號。

二是落實分級分層調度機制。嚴格落實省、市、縣三級調度機制,在省政府實施重大項目調度計劃之前,我市先行建立了市政府直接調度的重大項目庫,對15個項目建檔立卡、編制圖冊,每月開展現場調度。繼續實施領導聯繫幫扶重大項目制度,全年市政府召開落地工業項目調度會11次(其中葉市長親自召開7次)。特別是為推動霍邱鋼廠復工建設,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主要領導親自調度,跑省、跑部,就產能認定、安評等事項進行協調。

三是持續優化項目建設環境。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歐菲光、三安生物、流速飛機、潤象新材料、綠沃新能源等25個重大項目通過租賃標準化廠房快速落地,其中20個項目實現當年投產;

深挖存量土地資源,處置“殭屍企業”82戶,盤活土地5434.56畝。

打好“基金+資金+融資”政策組合拳,政府投資基金投資取得重大進展,自2018底投資應流航空產業園4億元后,2019年新增基金投資5.23億元【歐菲光項目3億元,應流定增項目1.67億元,上海富申項目5000萬元,抱兒鍾秀項目600萬元】;

推薦119個項目獲得製造強省專項資金7646.7萬元(其中工業強基技改項目12個合計2196萬元);

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資金兌付1.48億元(市財政7576萬元),其中“一事一議”方式支持重大項目11個合計3740.4萬元,技改設備補貼支持項目74個合計8629萬元。

二、今年工作安排

2020年,我們將堅定信心、克難前行,一以貫之堅持項目為王強脊樑,推深做實“積樹造林”工程,既穩當前,又抓長遠,確保完成全市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年度目標任務。

1.抓項目復工開工穩當前。

科學指導和安排工業項目復工開工,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對工業投資的影響。加大對復工項目的疫情防控指導,強化項目復工的政策保障。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加大實體經濟扶持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支持工業企業和項目配套支持政策,有效緩解項目建設面臨的防疫物資、生產原輔料、建築材料、人工、資金、運輸等實際困難。

2.建機制利長遠。

出臺《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實施重點工業項目“積樹造林”工程的通知》,聚力厚植工業發展後勁。認真落實“三庫聯動”機制、項目動態調整機制、調度核查機制,壓實縣區主體責任,推動縣區開展“三比一爭”(比簽約、比落地開工、比竣工投產,爭當排頭兵),力促簽約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達效。力爭全年新落地開工重點工業項目200個以上,新投產100個以上,全市工業投資增速12%以上。

3.抓技改促升級。

出臺《六安市關於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的意見》,以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綠色化、創新化“六化”為重點方向,建設一批技術改造示範項目,實施規模工業企業“6+1”技改提升行動。搶抓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技改項目落地快、建設快、見效快的特點,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全年實施400個技術改造項目,技改投資增長12%以上。

4.抓服務優環境。

推深做實“四送一服”工程,強化項目要素保障能力,落實縣區第一責任,切實提高工業項目工作的中心度。紮實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報建提升行動,進一步優化工業項目建設審批流程。最大限度擴大省級以上開發區行政審批權限,試點“容缺”承諾制審批和“零增地”技改項目快捷審批。

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去年六安市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工業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都面臨較大壓力,請問如果應對這種壓力,並最大限度消除影響,保持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平穩較快推進?

部門回答:按照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要求,我市全面部署推動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工作,出臺了一系列貫徹落實意見和政策措施,全力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

一方面,堅持增量提升和存量優化相結合,出臺了《關於實施重點工業項目“積樹造林”工程的通知》《關於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的意見》,實施工業項目“積樹造林”工程和規模工業企業“6+1”技改提升行動。全市落地建設1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20個,總投資19.3億元的嘉盛紡織工業園已部分投產,入駐紡織企業48家;總投資13億元的嘉悅高效光伏電池項目5條生產線已投產,一季度實現產值超2億元;總投資24億元的迎駕野嶺產業園、15.6億元的五洲新春霍山產業園、18億元的田樂紡織科技園已實現部分投產;總投資15億元的雅迪電動車金寨基地、20億元的正威5G新材料產業園、135億元的歐菲光舒城基地、40.5億元的應流航空產業園、21億元的丁集婚紗小鎮等一批牽引性強的大項目順利推進。

另一方面,加大加快政策支持工業企業和項目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出臺的應對疫情扶持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印發了《六安市貫徹落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明確了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加大穩崗支持、加大對重點物資保障企業支持等四個方面13條政策,目前各部門正在組織申報。

記者提問:近期,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了《關於實施重點工業項目“積樹造林”工程的通知》《關於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的意見》兩個文件,能否介紹一下主要內容。

部門回答:剛才提到了,《關於實施重點工業項目“積樹造林”工程的通知》《關於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的意見》兩個文件,是市政府堅持增量提升和存量優化相結合,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的重要舉措。

“積樹造林”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三庫聯動”、項目動態調整、調度核查3項機制,

一是強化分級分層調度。市級建立5000萬元以上工業簽約項目庫、落地建設項目庫和投產達效項目庫,縣區比照建立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基礎庫。根據簽約、落地開工、建成投產等情況,項目庫每月動態調整。

二是強化精準調度。把調度的重點放在簽約項目抓落地開工上,放在落地開工項目遇到的政府擔當作為能夠解決的問題上。力促解決好項目簽約後的企業登記註冊、項目核准(備案)、規劃選址、用地預審、土地報批、掛牌供地和規劃許可等前期工作,推動簽約項目快速落地;強化項目落地後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能評、環評、安評,投產前的市政公用設施報裝、聯合驗收等行政審批服務,以及在建項目投資入統、投產項目納規等服務。

三是強化通報核查。對各縣區工業項目簽約、落地開工、建設進度、建成投產等情況每月通報排序,對問題清單辦理情況定期督查通報。推動各縣區開展“三比一爭”(比簽約、比落地開工、比竣工投產,爭當排頭兵)。

技改提升行動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6+1”行動:即以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綠色化、創新化“六化”為重點方向,建設一批技術改造示範項目,實施規模工業企業“6+1”技改提升行動。提出五項保障措施:

一是規範項目庫建設。對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實施統一管理,建立三年滾動項目庫,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信息化、創新化改造項目不限定投資額)的納入市級技改項目庫,實行動態調整。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重點技改項目分類施策,包括“一事一議”、設備(軟件)補貼、其他一次性獎勵等政策。

三是落實金融稅收扶持。建立金融稅收扶持技改項目“多方聯動”機制,市經信局定期向金融及投資機構推送技改項目信息。加大對技改項目投融資、稅費優惠力度。

四是優化行政審批服務。進一步簡化技改項目行政審批程序,試行“容缺”承諾制審批和“零增地”技改項目快捷審批等審批方式創新。政策允許範圍內,對非煤礦山、鋼鐵企業技改項目,明確縣區審批權限。

五是加強組織實施。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調度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