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是已實現北方大統一的前秦主動發起的一場欲殲滅位於南方東晉的戰役。

這個戰役一般都被認為是以少勝多的典範,前秦號稱80萬軍隊竟然被區區只有8萬人馬的東晉打敗,有些不可思議。

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請看下面詳細分析。

前秦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一個國家,皇帝苻堅通過許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北方的大統一,此時他想一鼓作氣南下消滅東晉。可丞相王猛堅決反對。他對苻堅說:“北方未穩,南邊更有長江天險,不可輕動”。

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但野心勃勃的苻堅還是執意發動了對東晉的戰役,他派大將苻融、慕容垂等人率騎兵20萬做先鋒,自己隨後率60多萬人從長安出發。崔鴻在《十六國春秋》記載:“80多萬大軍旗鼓相望,前後千里,水陸並進,聲勢浩天”。

面對前秦的來勢洶洶,東晉任命謝安統籌謀劃,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率北府兵共計率8萬餘眾抵抗前秦。

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淝水之戰主要過程大致是這樣:雙方主力都抵達到淝水後,謝玄向苻融提議先讓前秦軍後退一步,讓晉軍先渡過淝水,然後再打。而苻融的算盤是打算在晉軍渡河時一舉消滅晉軍,於是答應了要求。誰想在前秦軍後撤時,有人故意大喊前秦敗了,不明真相的前秦士兵誤以為真而紛紛逃命,軍心大散,於是晉軍一股氣把前秦軍打得大敗。

這個戰役過程看似簡單,但仔細分析卻有很多疑點。

第一:前秦聚集在淝水的軍隊真的有80萬之眾?這可能是一個虛數,實際數量遠沒有這麼多。因為前秦剛統一北方不久,百廢待興,人口又大多以少數民族居多,一下能湊足80萬人當兵有點缺乏說服力。就算有,也不可能全部被派來作戰。有史書記載,那一年苻堅曾派自己兒子苻敘率兵進入襄陽抵抗晉軍,就分走了很多人馬。

第二:首先抵達淝水參加作戰是苻融率領的20萬先鋒部隊,由於人數眾多,這些人被分佈在綿延500公里的戰線上。而反觀東晉軍隊,8萬軍隊全部被投放到了淝水,加上東晉原先在長江中游地區就佈置了雄厚的軍隊,因此晉軍兵力至少在12到13萬左右。

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前秦之所以戰敗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前秦軍遠道而來,車馬勞頓,而且軍隊中以北方少數民族士兵居多,不熟悉南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而東晉基本是在家門口作戰,是以逸待勞。

前秦軍雖然兵力人數上佔優勢,但兵力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攻擊力,遇上早已準備就緒、眾志成城的晉軍時明顯處於下風。

前秦太求勝心切,被衝昏了頭腦,沒有把東晉放在眼裡,更沒有提前規劃好與東晉作戰的詳細計劃,遇到變故便手足無措。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苻堅高估了自己的戰鬥力。前秦士兵雖多,但很多是來自戰敗國的被俘人員,人心未順,未必真正替前秦賣命。

在淝水之戰中,不得不提東晉的幕後主使謝安,他是謝石的兄長、謝玄的叔父。

他在該戰役中表現出來非常的鎮定自若,胸有成足。他有在戰役勝利後,高興的起舞,連自己鞋子弄斷了都不知道的典故。他也以淝水之戰聲望到達頂點,但為何不久被排擠,晚年落魄?

淝水之戰勝利後,謝安乘勝追擊,一舉佔領了很多地盤,東晉疆域被推到了黃河之邊,謝安在東晉的地位和聲望可謂登峰造極。

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東晉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謝安太過於耀眼必定招來別人的妒忌之心,尤其是東晉孝武帝的親弟、會稽王司馬道子對謝安有很大的不滿。

謝安有個女婿叫王國宗,品行不端,他一心想借謝安的權力當大官,但謝安一直不允。於是他恨透了謝安,王國宗就跑到司馬道子那裡說謝安的閒話。司馬道子趁機向孝武帝誣告謝安,孝武帝也是怕謝安功高震主而開始疏遠謝安。謝安自覺在朝中已經沒有希望,於是申請離開朝廷到外地做官。老年的他鬱鬱寡歡地離開人世。

淝水之戰真是8萬戰勝80萬?功成名就的謝安為何後來遭排擠?

謝安為東晉能在淝水之戰中取得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功成名就的他晚年生活卻比較淒涼。

他一生處事冷靜,也善於和權臣搞好關係,後來遭受排擠也是東晉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果。

他死後,曾經顯赫一時的謝氏家族多遭打壓,從此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