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多部門助力外貿出口轉內需“雲上”廣交會促進穩外資、穩外貿

本報記者 劉萌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壓力倍增。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5742億元,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33363億元,下降11.4%。3月份進出口總額24459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份收窄8.7個百分點,出口同比下降3.5%。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國際市場的需求萎縮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外貿新訂單減少等問題逐步顯現。

為此,不少外貿企業積極拓展國內市場“自救”。不過,由於內外貿市場環境不同,我國外貿企業在拓展內銷市場時面臨一些困難。

談到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困難,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一,銷售渠道有限,外貿企業在拓展外貿市場時已經積累了相對穩定的銷售渠道,但在內銷方面卻相對陌生,銷售渠道不如外貿市場豐富;其二,品牌建設,很多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認識度相對不高,在拓展消費者需求、進入優質零售渠道等方面有所困難;其三,很多產品都是針對海外客戶生產製訂的,在國內銷售需要取得知識產權授權,同時轉內銷的外貿產品需要按照國內標準進行調整改造,否則無法在國內銷售。

“出口轉內銷不僅存在著拓展銷售渠道難、生產線轉向難、品牌建設難等難題,還存在著出口退稅收入減少、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加大內銷成本,壓縮利潤空間,導致企業想轉而不敢轉。”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採取了暫免徵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和將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試點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等措施,這對幫助企業降低內銷成本有一定的作用,今後還可以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支持範圍,如在為企業辦理出口轉內銷證明上給予更大便利。

日前,商務部提出四方面舉措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一是降低企業內銷成本。二是加大內銷支持力度。三是用好產銷對接平臺。四是拓寬線上合作渠道。

記者瞭解到,多省市正在幫助外貿企業做好出口轉內銷工作。例如,浙江省寧波市日前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幫扶企業拓訂單、穩產能、穩就業,以及推動外向型產能轉內需市場等目標,出臺一攬子行動方案。

多家國內電商平臺出臺了針對外貿企業的扶持政策。例如,京東通過旗下社交電商"京喜平臺"支持外貿企業出口抓內銷,措施包括在該平臺緊急上線“工廠價賣光外貿貨”會場等。阿里巴巴旗下內銷平臺“1688”開通了“外貿專區”。

作為我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商務部4月16日公佈了第127屆廣交會的舉辦時間,即6月15日至24日在網上舉辦。展會將分線上展示對接、跨境電商、直播營銷三大板塊,將推動2.5萬家參展企業全部上線展示,擁有60多年曆史的廣交會也將首度“試水”網絡直播。

肖本華表示,通過網上舉辦廣交會,不僅可以穩住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盤,為全球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國際貿易的復甦做好準備,而且也是向外界發出了中國在十分困難的情況繼續擴大開放的信號,增強外資的信心。

“開好廣交會,可以讓海外市場充分認識到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快速發展的經濟現狀、優質的營商環境等多方面優勢,對於我國吸引外資、提升貿易往來而言頗為關鍵。”付一夫表示。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劉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