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首次“雲上”開 不止新模式更是外貿新變局?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鄧雅蔓 | 廣東報道

中國外貿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將首次把它的舞臺完全放在雲端。

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第127屆廣交會於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這將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貿易盛會首次完全以網絡形式舉辦,實現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另外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會議還決定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同時實行一系列稅收支持政策,研究將具備條件的綜試區所在城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範圍,支持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

對於此次在疫情中受到重擊、佔我國外貿1/4的加工貿易業,會議提出,年底前暫免徵收緩稅利息、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範圍和縮小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種類等措施,支持加工貿易企業紓解困難。

國務院常務會議為何研究加工貿易和跨境電商?

2020年前兩個月,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為4.12萬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總值2.04萬億元,同比下降15.9%。這意味著,中國外貿出口已遭受較大沖擊,且由於3月以來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衝擊仍在持續。

作為外貿出口大省,廣東首當其衝,同時也在極力“自救”,跨境電商成為亮點。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2020年前兩個月,廣東省市場採購出口增長1.8倍,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3.4%,均居全國首位。

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跨境線下消費難以滿足的情況下,跨境線上消費需求有望得以釋放,對於普通賣家和跨境電商而言,這無疑是個新商機。

广交会首次“云上”开 不止新模式更是外贸新变局?

今年的網上廣交會可能沒有了人頭攢動,但會依然精彩。圖為第123屆廣交會家電展區 (攝影:《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張燕)

“退單潮”之下,外貿行業怎麼辦?

3月以來,在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外貿行業反倒遭遇了一場“退單潮”。與國內其他行業相比,外貿從業人員正在經歷一場“加時賽”。

此次疫情中受到最大沖擊的是加工貿易業。“說白了就是沒有自己的品牌,供貨渠道又單一,這次是比較危險的。”在廣東從事家電製造的蔡先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比起家電,從事服裝、皮鞋和玩具等加工貿易行業的工廠受影響更大,因為它們的客戶有些是來自歐美的大型批發商,有時一個客戶養活一個工廠,出現缺口很難補上。

2020年前兩個月,國內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為9545.4億元,同比下降16.4%;一般貿易貨物進出口總值為2.5萬億元,同比下降9.2%。相比而言,加工貿易產品受到的影響要比一般貿易產品大很多。

“以往會更重視體量龐大的to B(面向企業)端客戶,因為需求很穩定。但這一次覺得能有訂單就行,要多開闢新的市場和客源。”蔡先生說,他並非沒有考慮過國內市場,但自身產品在國內市場確實缺少競爭優勢,復工半個多月來的銷量不佳,海外同類產品的需求反而更大。

中國家庭的消費需求和審美取向與海外家庭不盡相同。“比如磨豆機、麵包機和開瓶器等,這在西方家庭裡是必備品,所以銷路還是可以的,但在國內家庭就不是很多。”蔡先生說。

此前,蔡先生的海外客戶主要分佈歐盟國家,這一次,他想通過入駐跨境電商亞馬遜,將自家的產品推向東盟和澳洲。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值為5941.1億元,同比增長2%,東盟逆勢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跨境電商市場有多大?

3月以來,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的訪問量居高不下。據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數據,3月9日當週,亞馬遜網站訪問量接近6.4億次,同比增長32%。

“目前燈具在亞馬遜上的銷售增長非常快,我們知道廣東有很多具備製造實力的工廠。”3月31日,亞馬遜北美站招商運營經理Celia 在招商會上,還提到了醫療科研和保健、辦公器材、家電和酒店餐飲等多個行業的海外需求變化。

例如,受疫情影響,外賣等產品需求強勁,一次性的餐具食品打包袋、封袋機等產品的需求變大。“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酒店餐飲招待用品正被企業買家所購買。”Celia 說,“還有很多需要通過專業的線下的渠道去定做的工業類產品,在亞馬遜上完全有這樣的採購需求。” 這對國內的跨境電商無疑是好消息。

2019年,廣東出口總額是4.3萬億元,佔國內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30.4%。其中,通過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107.9億元,增速高達45.8%,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跨境電商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

3月2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跨境電商(9610)監管場所完成對香港、澳門首票跨境電商一般出口實單業務測試。這意味著珠江西岸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將增加一條新通道。

“9610”是海關監管方式代碼,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適用於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並採用“清單核放、彙總申報”模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 因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特點是小額且多單,若按一般貿易出口對單個包裹報關清關,不僅增加海關的查驗成本,同時也限制了出口貨物通關的效率。“9610”模式下,海關只需對跨境電商企業事先報送的出口商品清單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就可辦理實貨放行手續,這不僅讓企業通關效率更高,而且也降低了通關成本。

港珠澳大橋9610跨境電商出口場站是目前全國唯一在通關場所內設立的通關場站,僅需數分鐘即可出關離境。離境車輛由於經港珠澳大橋,不需要再繞行深圳,僅需30分鐘即可抵達香港機場,1小時內可達香港葵涌碼頭,25分鐘內可達澳門機場。

“現在單子比較多的是遊戲機、充電寶和小家電等,主要是供應給港澳客戶或者到港澳中轉。”該場站推動方廣東港珠澳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港珠澳供應鏈”)總經理助理鄭太龍告訴記者,該場站是全國唯一同時直通香港和澳門的出口場站,香港和澳門分別擁有800萬人口和60萬人口市場,卻沒有工廠專門製造這些產品,所以消費需求一直有。

但受疫情蔓延和一些國家禁航令影響,場站目前還沒有做到“物盡其用”。“因為物資管控和國際物流的影響,我們目前暫時還是以港澳市場為主,很難在疫情好轉之前馬上開拓其他國家的市場。”鄭太龍表示,他的公司原計劃今年與澳門機場展開合作,利用航空運輸大幅提高口岸的貿易量,但具體進展要待到全球疫情好轉之後。

在粵港澳大灣區棋盤裡,開通於2018年10月24日的港珠澳大橋是其落下的重要一子,成為連接粵港澳進口、出口和轉口的最短陸上運輸半徑。而設立在內地的跨境電商出口場站,相比於港澳兩地,有著難以替代的勞動力紅利和較低的用地成本。

鄭太龍曾經在去年參與了一項跨境電商業務。2019年7月,小米最大的經銷商之一——慕辰電子商務選擇將香港1500平方米的自有貿易倉庫和2000 平方米臨時倉庫轉移至珠海西域碼頭。僅在存儲和物流兩方面,慕辰電子商務就比在香港時節約了62.3%的成本。此前,香港倉庫的人力月度成本是 1.5萬元,是珠海的近3倍;倉儲月度成本是198元,是珠海的近4倍。

“開通於珠海的跨境電商9610場站,彌補了珠海乃至廣東西部地區的出口市場空缺,對以後打造跨境電商集聚區將起到重要作用。”鄭太龍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