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書院,你知道多少?

“四大書院”的說法始唐代,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三大書院無爭議。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與石鼓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有爭議。 1998年4月29日,國家郵政局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郵票所選書院為“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由於石鼓書院毀於日軍戰火,來石鼓書院實地考察的人只見山石、不見書院,而後改選河南登封嵩陽書院。

應天書院

四大書院之首-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

應天書院

中國四大書院,你知道多少?

五代後晉時期,宋州虞城通儒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聚眾講學,創辦睢陽學舍。楊愨去世後,他的學生戚同文繼承師業,繼續辦學,書院得以發展。北宋立國初期,急需人才,實行開科取士。當時睢陽學舍的生徒參加科舉考試,登第者達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遠千里而至宋州求學者絡繹不絕,出現了“遠近學者皆歸之”的盛況,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嶽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嶽麓山腳。五代時期,智璇等二僧在嶽麓建屋辦學,形成書院的雛形。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創立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山長周式,賜“嶽麓書院”額,嶽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兩宋之交,嶽麓書院遭戰火洗劫被毀。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劉珙重建嶽麓書院。他還延聘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教嶽麓,更加強了嶽麓書院在南宋教育和學術上的地位;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開書院會講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張之學”為正宗的學術傳統。元承宋制,書院辦學繼續發展,規制日趨完備。1275年元兵攻破長沙,嶽麓書院被付之一炬。嶽麓書院幾百名學生參與戰鬥,城破後大多自殺殉國。

元統治者統一全國後,極力推動書院的恢復和發展,潭州學正劉必大主持重建嶽麓書院,僅廢10餘年的嶽麓書院又開始恢復生機。延祐元年(1314年),郡別駕劉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至正十八年(1368年),嶽麓書院毀於戰火。宣德七年(1432年),由民間集資促成嶽麓書院最早的一次修復。成化五年(1469年),長沙知府錢澎再次興復書院,但不久又廢。弘治七年(1494年),長沙府通判陳鋼終於使嶽麓書院基本恢復舊貌。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部隊進攻長沙,與明朝官軍進行激戰,書院在混戰中被毀。

康熙七年(1668年),巡撫周召南下令重建嶽麓書院,基本恢復了原有規模。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發動三藩叛亂,攻克長沙,剛剛修好了才4年的嶽麓書院即興即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巡撫丁思孔又重建嶽麓,置膏火田數百畝,並兩具疏章,請求御書匾額。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康熙帝御書“學達性天”匾額。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又賜御書“道南正脈”於嶽麓,嶽麓書院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再次獲得肯定。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軍進攻長沙,嶽麓書院受到戰火毀壞,史稱“書院毀半”,隨後院長丁善慶率諸生捐資又逐次修復。同治七年(1868年),巡撫劉昆主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建。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

嶽麓書院

中國四大書院,你知道多少?

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1938年4月,日本戰機轟炸湖南大學校園,嶽麓書院部分建築被毀。1941年4月,日機再次轟炸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御書樓、半學齋、靜一齋等處均中彈倒塌,文廟大成殿及孔子像被炸燬。抗日戰爭勝利後,嶽麓書院部分建築被修復。1981年,嶽麓書院開始大規模修復工程,1986年10月,在歷經5年大修後,嶽麓書院正式對外開放參觀。1988年,嶽麓書院(清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白鹿洞書院

中國四大書院,你知道多少?

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後又與江西吉安的白鷺洲書院、江西鉛山的鵝湖書院、江西南昌的豫章書院,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

新中國成立後,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後撥鉅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嵩陽書院,

中國四大書院,你知道多少?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唐代改為嵩陽觀。書院著名的唐代遺蹟、重達80多噸重的“大唐碑”( 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為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稱。

五代後周改建為太乙書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為“太室書院”,賜印本《九經》。宋景祐二年(1035年),賜名嵩陽書院。

先後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範純仁等很多名儒。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司馬光的鉅著《資治通鑑》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