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你好,歡迎回到【醉讀人生】

我是文酒醉。

邏輯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機械二分”,它的意思是機械地把某種概念分成兩個看似矛盾,但實際完全不矛盾的概念。

而現實生活中體現在人們身上的行為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維,就是簡單地判斷要麼對,要麼錯。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很多人會被這種思維自己圈住自己,也會有人會利用這種思維誤導別人,比如,下面的一段話講“不讀書無用”。

青年人不必讀書,為什麼呢?

因為,青年人讀書的目的無外乎是為了事業的成功。

但是,有些青年不讀書也能夠成功,所以,他們是不必讀書的;

而另外一些青年人即使讀書也未必成功,所以,他們也不必讀書。

因此,總的來說,青年人不必讀書。

結論是,青年人不必讀書,我們一看就會覺得不對,結論有問題,但是乍一看怎麼還覺得有點道理呢?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論證不全,只機械地分出來兩種情況,“不讀書也能成功者”和“讀書也未必成功者”,儘管現實卻是存在這兩類人,卻刻意忽略了更多第三種情況,“不讀書的失敗者,讀書的成功者”。

把注意力放到極端的少數的個例上,會讓人失去對事物本身正確的判斷。

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但是很多人卻在生活中不斷重複著“非黑即白”的遊戲,接下來,很多糟糕的狀況因此而來。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一、容易產生消極的負能量;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一些消極充滿負能量的人,而這類人通常都是“非黑即白”的思維。

比如,有些人會勸你努力沒用,成功主要還是得靠資源關係和背景,他們會用自己和他人曾經短暫努力後卻失敗的例子告訴你,努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既然努力沒用,不如省一點力氣。非黑即白思維的人不僅自己會放棄努力和掙扎,也喜歡掐斷別人向上的希望。

因為他們沒見過更大的世界,根本不明白努力求不得雖是常態,但不努力會一無所有。這個世界的資源、背景、機遇固然很有價值,但掙扎地奮發向上才是基礎。

所謂“潛龍未遇,淺身於魚蝦之間”,機遇是給潛龍留的,在努力變成潛龍之前機遇幾乎就等於災難,如果它只是一條蛇,就算給一個機會騰飛,飛的越高未來會死的越慘。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二、變得易怒情緒化;

生活中非常情緒化的人,往往都具有非黑即白的思維。

因為在他們眼中,但凡不喜歡他們的人,那就是討厭他們的人,而討厭自己的人,也就變成了自己潛意識裡的敵人,從而在內心產生憤怒。

這也可以解釋一個現象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你一直幫助她對好她一點都不感激你,而當你偶爾一次不幫她的時候,她就從此恨上了你。

他們內心的活動過程就是,你是我的朋友,你幫我是應該的,如果你不幫我,你就不是我的朋友,那就是我的“敵人”,我恨你是應該的。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三、形成偏執的認知;

長期用非黑即白思維看待事物的人,他們的認知很容易變得偏執,出現問題。

我曾經看到過一條很可笑的消息,有人認為已經是癌症晚期的病人,住院已經對他們的治療沒有任何的效果,他們繼續住在公立醫院的特護病房中,這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浪費行為。

這就是一個典型地愚蠢地“非黑即白”的思維,難道只有擁有價值的人或者事物才配擁有資源,而已經失去價值的事物使用資源就是浪費?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難道不是情感嗎,什麼時候人類進化得已經不需要考慮感情了嗎?

這種思想的人最好是給他兩個耳光看看能不能打醒他,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偏執到這樣,你會感覺就好像有個人無知地問我們,反正人早晚都要死,那還活著幹什麼呢,早點結束不好嗎?

堅持“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的生活變得糟糕,頭腦變蠢,越早跳出這種思維,明白這個世界更多的是中間的灰色,對我們的幫助越大。

請相信,人的成長與年齡無關,是從改變思維開始。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作者 文酒醉

期待你的評論和分享!


“非黑即白”的思維,會讓人“變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