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健康飲食實現零飢餓”。很難想象,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古人夢想千年的上天入地的願望早已實現,但很多地方的人口卻連起碼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

聯合國2019年7月發佈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全球捱餓人數佔總人口的比重在過去幾十年持續下降,2015年以來基本保持在略低於11%的水平。但從絕對人數來看,近年來全球捱餓人數逐年增多,2018年達8.216億。

這其中的重災區是非洲,大約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營養不良。到2050年非洲人口預計將達25億,糧食安全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國際上有一種觀點甚囂塵上,即誰來養活10幾億人口的中國,那麼,真實的情景是怎樣的呢?

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上)歷史的教訓,“民以食為天”絕非僅僅是一句“口頭禪”

西漢儒生酈食有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民以食為天”,這幾乎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但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這是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飽經滄桑後的沉重感悟。

翻開中國歷史,幾乎歷朝歷代都曾因為戰亂、天災和瘟疫等引發過大規模的饑荒問題,以致出現了餓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悲慘場景。更有很多王朝如東漢、西晉、明朝等因為災民、流民問題嚴重而動盪不休,最終在內憂外患中分崩離析。

公元1876年——1879年,山東、直隸、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因為旱情嚴重發生大饑荒,共造成1300萬人口死亡,史稱“丁戊奇荒”。

在災情最為嚴重的山西,按照巡撫曾國荃上報清廷的奏報:“(山西)赤地千里、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祲奇災,古所未見。”災民們為了活命,不得不“闖關東”“走西口”。實在無路可逃的,則吃野草、啃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最終腹脹而死……

與此同時,由於腐敗問題造成的官倉空虛更加重了民眾災難。由於無糧可放,西漢王莽時期甚至發明了以草木為原料的“草木奶酪”,結果災民根本吃不下,結果勞而無功不說,還進一步加大了災民的苦難程度。

近代以來,饑荒問題亦屢見不鮮。以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例,由於持續乾旱、戰亂以及當時政府救災不利等原因,河南省有300萬人死於飢餓,可謂慘絕人寰。

新中國成立後,包括農業在內等各項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但亦出現了三年困難時期。

饒是近些年來,由於青黃不接現象的存在,國家民政部和各級民政部門每年都撥出專款,對部分生活困難群眾進行冬令救濟。

可以說,時至今日,糧食問題仍是國人絕對不可小覷的問題。

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中)盛世警言,中國糧食問題喜中有憂

長期以來,國際上有一種聲音甚囂塵上,即誰來養活14億中國人?

對此,中國人以實際成績作出了響亮回答:

據新華社報道,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日前表示,到2018年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創紀錄的“十五連豐”,今年的產量有望連續第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支撐,為有效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

與此同時,10月14日發表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穀物自給率已超過95%。近幾年,稻穀和小麥產需有餘,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中國人已經將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但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潛在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量國,也是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據統計,2018年進口了2000多萬噸穀物和8000多萬噸大豆。這一方面是中國加入遵守世貿組織時的相關承諾,與世界分享國內龐大的糧食市場,但另一方面,耗費鉅額外匯購買糧食,這又何嘗不是中國國內市場的剛性需求使然。所以,鍵盤俠好當,口稱抵制也容易,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中國的糧食完全實現自給自足,仍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

——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問題不容忽視。

2006年春天,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但近年來由於城市化、工業化迅速推進,尤其是地產業迅速崛起,中國的耕地面積在不少省份出現了逐年下降趨勢,

令人欣喜的是,眼下這一問題正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有關統計表明,眼下,我國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0300多萬公頃。目前,全國耕地面積13488萬公頃,比1996年增加480多萬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1700多萬公頃,比1996年增加450萬公頃左右,夯實了糧食生產基礎。

——中低產田、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和農民棄耕撂荒問題亟待高度重視。

自古以來,中國有“三山六水一分田”之說,還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山區和丘陵地帶,由於種植農作物效益低,很多地方出現了撂荒和棄耕現象。而個別農業高產區為了向土地要效益,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土地板結、土壤酸化,不僅提高了生產成本,也造成糧食增產越來越困難的問題。實施耕地休養生息規劃,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持續控制化肥、農藥施用量,逐步消除面源汙染,保護生態環境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注世界糧食日:盛世危言,糧食危機問題仍舊如影隨形

(下)達則兼濟天下,中國政府熱誠援助非洲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儘管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但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對非洲人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好評。

除了資金援助外,56年來,中國先後派出了一代又一代援非醫療隊,幫助非洲人民遠離疫病等的侵害,先後有50多名醫務人員長眠在非洲大陸上。

具體到農業方面,據新華社報道,今年以來,為幫助非洲國家應對糧食危機,中國人民共和國政府已對索馬里、南蘇丹、剛果(金)等國實施了緊急糧食援助。除了在緊急時刻的“授人以魚”,中國更重視“授人以漁”。截至2016年,中國共幫助50多個非洲國家實施近500個農業援助項目,涉及農業種植、糧食倉儲、農業機械、農田灌溉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贏得了國際輿論的一致好評。

非洲聯盟(非盟)負責農業與農村事務的官員珍妮特·埃德姆表示,非盟已經意識到糧食問題的嚴重性,也一直致力於與中國合作。中國在減貧和農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在糧食管理和農產品加工等方面有先進經驗,值得非洲國家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