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前言

笈多王朝在經過旃陀羅笈多一世以及沙摩陀羅笈兩代國王的對外征伐後,終於穩固了笈多王朝在恆河流域地區的穩定統治。

兩代國王在位期間就已經十分注重社會經濟的發展,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此大規模且頻繁地對外戰爭必然會使得王國的經濟受到嚴重損耗,甚至難以室利笈多家族對於笈多王朝的統治。

經濟一旦崩潰的話,那麼社會危機就會十分嚴重,兩代君主千辛萬苦征服的土地就會重新喪失。所以說笈多王朝的前兩代君主十分注重利用恆河流域良好的自然條件和肥沃的土地來發展農業,農業是王國一切正常運行的最基本支撐。

人民的溫飽問題、軍隊的供給問題以及國家的經濟基礎全部需要由農業生產來進行保障,對此兩代國王相繼下令在恆河流域地區廣泛開墾良田耕種,並且繼承原來征服小邦國家的農業耕地,以便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行。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笈多王朝士兵

  • 兩代積累的笈多王朝迎來黃金髮展機遇

隨著笈多王朝前期的發展漸趨穩定,到了旃陀羅笈多二世,也就是超日王的統治時期,笈多王朝迎來了其發展的黃金階段,這也是印度自產生國家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但是超日王即位之初,為了實現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的野心,發起了相較於其祖父和父親規模更大的對外征服戰爭。

征服目標直指西印度、北印度以及沿海地區,這對於王國的消耗十分巨大。好在超日王即位時期,笈多王朝已經積攢了兩代君主苦心經營的家產,這才讓超日王有了一切征服行為的資本和底氣。

當然超日王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也是清楚地認識到笈多王朝要想實現長久的統治和快速的經濟發展,就需要更廣闊的統治空間。由此在超日王統治時期,笈多王朝也步入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以及封建化的社會發展道路當中。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疆域最大時期

超日王時期笈多王朝農業經濟以及手工業的發展

  • 伴隨著王朝的發展,笈多王朝的農耕品類更加豐盈

笈多王朝在超日王對外征服之前,其經濟發展的重心主要在恆河流域自己原來周邊的小邦地區內,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農業的發展前景很不好。恆河流域主要進行的就是灌溉農業,品種主要以小麥、水稻為主,這些都屬於糧食作物。

雖然對於維持笈多王朝的衣食住行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缺乏經濟作物的種植,農業經濟整體上看來十分薄弱,超日王將笈多王朝的領土進行空前擴大之後,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勢發生好轉。

在農業種植區域分佈上,笈多王朝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恆河流域這狹小的灌溉區,而是在王國統轄範圍內的多樣地形中都進行了農業開發。在一些山地丘陵地帶,十分適合經濟果樹的種植,同時將原來恆河流域的棉花種植向全國推廣。

棉花、豆類等經濟作物的產量開始大規模增長,有了這些經濟作物的幫助,笈多王朝的農業經濟得到了空前增長。同時超日王十分注重對於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和完善。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恆河流域農業生產

  • 農業的穩定,奠定了手工業發展基石

水利灌溉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恆河流域的農業區。恆河流域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平安無事,有時候由於降雨過於充沛,十分容易導致恆河決堤,直接淹沒周邊的農田,經常導致農業顆粒無收,所以說恆河養育周邊的農民,但是也經常會毀滅他們。

為了緩解農業這種極度靠天吃飯的情況,超日王圍繞著恆河修建了大規模的農業水利灌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農業的穩定生產。

此外,在農業生產工具方面,超日王也積極向全國推廣鐵器的使用,在農業的經營當中,超日王更加註重培養廣大農民精耕細作的意識,將施肥、耕作以及灌溉技術紛紛向民眾普及,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生產量和農產品的質量。

農業得到穩定發展之後,直接為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首先手工業的原料得到了農業的充足供應。當時笈多王朝的棉紡織業、絲織業以及武器製造業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有的手工業製成品甚至還通過東、西方商品通道流向國外。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奴隸

笈多王朝商業的迅速發展以及發達的東、西方貿易

  • 農業穩定後,手工業和商業迅速發展

超日王統治時期的對外征服使得整個印度地區基本上實現了統一,這就使得原來長期分裂的各個小邦開始打破了空間地理的侷限,並且在經濟文化的交流方面得到了加強。

原來僅限於恆河流域地區的農業此時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完全擴散開來,全國的農業發展水平整體上相差不多,共同為笈多王朝的手工業以及工商業帶了發展契機。農業生產作為手工業的原料供應,此時已經大大促進了笈多王朝手工業生產的發展。

大量的手工業製成品開始在社會中流通,除了滿足於日常需要之外,剩下的全部流入到市場進行交換。因此商業在笈多王朝,尤其是超日王統治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大大加強了全國各地的聯繫,原來還比較缺乏統一意識的各邦,此時在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的推動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笈多王朝時期的國際交流

  • 超日王執政時期,對外貿易同樣發展迅速

除了內部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之外,笈多王朝還將大量的商品向東、西方國家出口。當然在那個時候不能叫做出口,應當說是同國外進行經濟交流。

印度在整個亞歐大陸的位置上十分特別,它位於亞歐大陸的中間地帶,所以說能夠成為亞歐國家不斷來往的必經之地,正因為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促進了印度當時與東、西方貿易的頻繁進行。

超日王執政時期,不僅征服了北印度,還對於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海岸的西印度也進行了征服。沿海口岸地區的征服對於笈多王朝的對外貿易影響非常重要,從此以後笈多王朝開闢了一條通往海外的貿易之路,對外貿易額始終在不斷上升。

笈多王朝向外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香料、毛毯、象牙等等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業製成品,並且同中國建立了深厚的貿易關係。在對外出口的同時,印度還不斷引進國外商品,如歐洲的珠寶、糧食作物,來自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等。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水利工程遺址

笈多王朝封建因素的出現

  • 奴隸制度的沒落,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笈多王朝建立之初,雖然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正處於奴隸制時期,但是原來極具原始農業生產形態的農村公社大量充斥著笈多王朝內部。這種極度落後且生產能力低下的農業生產形態極不利於笈多王朝農業經濟的發展。

這些分散的農村公社只是侷限於自己的農業環境當中,這在當時基本上實現印度統一的笈多王朝來說是十分不利的,統一的王國需要的是開放的、共享的農業生產模式。

笈多王朝初期的兩位國王非常清楚這種農村公社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他們對於農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將這種農村公社紛紛改為具有奴隸制性質的農業生產模式。

隨著超日王統治時期王國領土的不斷擴大,整個笈多王朝的經濟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奴隸制也已經逐漸不再適應王國發展新階段的需要了,奴隸制走向衰落之際,封建制度的萌芽開始出現。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印度出土的薩珊波斯貨幣

  • 奴隸制和封建制出現的原因和發展歷程

笈多王朝初期通過頻繁的征服戰爭獲得了大量的戰俘,因此在奴隸制的維持上有著充分的奴隸供應基礎,再加上正處於奴隸制度不斷上升發展階段,因此奴隸制能夠得到貫徹推行。

但是隨著笈多王朝各方面的不斷髮展,尤其是全國人民統一意識的加強以及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奴隸制開始出現了許多危機。奴隸自身意識的覺醒、奴隸數量的減少等等原因都導致了奴隸制的解體。

因此廣大奴隸主為了保持生產,不得不將已經逐漸喪失勞動積極性的奴隸釋放為自由民,然後再將自己的土地租給這些新自由民進行耕種,並且收取定量的田租。

由此這種新形式的農業生產已經初步具有封建性質的農業生產因素了。於是在當時的笈多王朝內已經逐步形成了地主和自耕農的初級形態,封建化的發展也已經醞釀其中了。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強盛的笈多王朝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古代印度的掛毯

評價

笈多王朝在建立起對恆河流域的穩固統治之後,逐漸以此為絕對的農業生產核心基地,並且加強對於農業生產的關注政策,這為之後笈多王朝繼續對外擴張的戰爭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因為室利笈多家族起先也只不過是恆河流域的一個小國。

  • 因此笈多王朝想要維持這種大規模的戰爭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基礎

在經過前兩任國王的經營之下,笈多王朝無論是在勢力範圍還是社會經濟發展上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此時不能成為古代印度發展的黃金時期,但起碼是迅速發展的上升時期。兩位國王為笈多王朝確立了對恆河流域的統治,保障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 超日王時期笈多王朝的飛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超日王時期對於西印度和北印度的征服對於笈多王朝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西印度靠近沿海,因此對於該地區的港口城市的爭奪成為了超日王的最大目標,在成功征服之後,在原來的港口城市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同時大力發展造船業。

  • 由此西部沿海地區成為了笈多王朝海外貿易的重要基地

正是因為超日王統治時期整個王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農業經濟和海外貿易的巨大發展,直接為奴隸制時期的笈多王朝醞釀出了封建因素。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奴隸制逐漸走向衰落,原來擁有大量土地和人力資源的奴隸主,此刻僅僅剩下充足的土地資源,而奴隸的缺失以及積極性的下降,直接導致了奴隸主的妥協。廣大奴隸主不得不釋放奴隸,同時將自己的土地租給他們。由此初級階段的封建農業生產模式已經出現了。

參考文獻:《政事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